《奪命隧道》
◎譯 名 奪命隧道/隧道浩劫:火海求生(港)
◎片 名 Tunnelen
◎年 代 2019
◎產 地 挪威
◎類 別 驚悚
◎語 言 挪威語
◎字 幕 中字
◎上映日期 2019-12-25(挪威)
◎片 長 104分鐘
◎主 演 託爾比約恩·哈爾 Thorbjørn Harr
麗莎·卡勒希德 Lisa Carlehed
Per Egil Aske
簡·岡納·勒伊斯 Jan Gunnar Røise
Eldar Skar
凱瑞·豪根·西德尼斯 Kyrre Haugen Sydness
亨利克·霍爾姆 Henrik Holm
西莉耶·布雷維克 Silje Breivik
◎簡 介
一輛油罐車在隧道內發生車禍,回家過聖誕的路人被困於隧道大火,山上暴風雪肆虐,急救人員奮力趕往事故隧道,展開救援行動。
如果在冬季去過北歐、體驗過那種極端的晝短夜長和惡劣的大雪天,會對這部片子更有共鳴。
隧道系統的不科學設計和落後的裝備(沒有逃生通道或設備、沒有通訊信號、通風系統老舊等等)是一開場就交代了的大前提,畢竟是真實事件改編,那自然看到事故發生後整個搜救系統的低效,也不會太為意外。喜歡全片的節奏,父女關係的副線和接線員Andrea的隱線設計的都非常好。
特別是Andrea這個人物的各種小細節(工作狂/沒有家庭、筆記本和兒子的合照、坐輪椅等等)到最後湊在一起,讓大家看到一個事故中喪子的倖存者,讓她在整個隧道搜救過程中超乎尋常的共情得以合理化。
隧道大火爆炸,煙的確會像電影般,瞬間將人吞噬,因為波的速度比人跑快。
那留在車內,內循環(車內空氣循環. 相對外循環把車外空氣抽進)對嗎?管用。
不過車很快會因沒有空氣熄火,儘快開車走是上策。如車開不動了建議車鑰匙留車內(方便救災者移車)。防菸頭套、溼毛巾摀口鼻到底有沒有用?都沒啥用。防菸頭套並非完全氣密(airtight),尤其在濃煙密布環境,戴了也會吸入,而當你誤以為防菸頭套有用,浪費時間去找去戴,反而耽誤逃生機會,
所以在隧道火災搶救訓練中,都要求救災人員帶「共生面罩」(一種可以共同使用救災人員器瓶內空氣的氣密面罩),不是防菸頭套。溼毛巾摀口鼻更沒用,因為能阻煙就會阻氧,浪費時間去找水找毛巾還耽誤逃生機會。
據案例,隧道裡煙的流速約2-3米,煙大概可以蔓延約300-400米,但煙擴散越遠流速越慢。換言之,只要辨別方向馬上逃生,能活。
辨別方向前不要貿然行動。2012年臺北-宜蘭的"雪山隧道",南下車道撞車火災2死31嗆傷,因為有煙霧飄至北上車道,許多北上車輛逆向"逃離"。
但事實上北上車道並沒危險,加速北上通過隧道才是逃離,逆向撤出更會阻礙救災車輛進入現場。
影片充滿災害現場真的會出現的衝突與抉擇,例如一家人本來在一起,爸爸為了打電話試圖走到訊號良好區域,結果被車撞到,媽媽目睹車禍跑去救爸爸,留下不知如何是好的兩個稚齡女兒,他們一家人該分開嗎?
如果你是交管中心的人,你做了事故地點的推測,事後證明你是對的,但當下長官要的是正確資訊,不是推測答案,你會如何取捨?
如果您是油罐車司機丶交管人員丶一般民眾丶救災人員丶巴士司機…,您會怎麼做?您該怎麼做?逃出是你自己的責任,要達到目標就必須事前做好準備。
部分截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