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狗糧綜藝《我家小兩口》,本來是想看別人甜甜的戀愛的,沒成想一不小心被扎了心……
在一期節目裡,兩人去醫院做了婚前檢查,據醫生介紹,35歲的向佐,但其腎功能已經衰弱到了如同70歲老人的地步了!」
節目後臺中,向佐的媽媽解釋道:是由於止痛藥攝入太多造成的,向佐之前工作太拼命,惹得一身傷不吃藥就難受,所以早早透支了腎功能。
由於吃止痛藥導致傷腎的案例,可不只向佐一個,我們生活中也存在不少這樣的案例。
家住福州的姚女士,就曾因為經期疼痛,而常常靠止痛藥止痛。但有一次她吃完止痛藥後出現應激反應,不停嘔吐,加之痛經食欲不振,血容量不足,隨後趕到醫院就診,時肌酐已經達到300μmol/L,出現急性腎損傷。
解熱鎮痛藥「毒」在哪?
解熱鎮痛藥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藥,常見的毒副作用中,腎損傷的情況也不少見。患者服用解熱鎮痛藥時,由於大量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從而影響腎血流量。如果某些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可導致鈉、水瀦留,甚至水腫。如本來患有腎病或心力衰竭者,則風險更高。
而常見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又有以下幾種:
一、非甾體類抗炎藥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一般正常醫生開的量不會給腎功能正常者,造成嚴重的腎損害風險。但不排除本身存在腎病患者服用後出現的病情加重風險,根據臨床試驗總結,成人服用阿司匹林劑量不超過160g/天,即屬於安全範圍,對於輕度腎病患者也適用。但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目前已知的由阿司匹林引起的毒副作用,包括腎炎、腎衰竭、腎乳頭壞死等。而且過量使用阿司匹林還會引起急性腎衰竭或永久性腎損傷。
二、非甾體類抗炎藥之「對乙醯氨基酚」
非甾體類抗炎藥種類眾多,而不同類型的藥物所引起的腎損害可以疊加。「對乙醯氨基酚」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感冒用的解熱鎮痛藥都存在。如果想要降低腎傷害,其實最好在用量和藥物搭配使用上更加慎重,避免藥物損害疊加出現。已經出現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藥過程應該降低最大用藥量,或延長間隔時間,從而降低用藥風險。
腎不好,日常調理,得謹遵「少、低、足」三個原則:
首先是鹽要吃得少。據中國膳食指南強調中指出,人一天的攝鹽量應該在3g-6g左右,超過6g的攝入量會增加心血管問題等發生率。因此在生活中儘量少吃鹹味食品,防止腎水過多。
再者是蛋白要少而精。腎病患者攝入蛋白質時,應該以少而精的優質蛋白為主。
一般肉類蛋白質含量較高,而且相對於紅肉,白肉含脂肪含量更低,如魚肉及其他家禽等都屬於白肉。
對於蛋類食物可以自由選擇,但建議最好以蒸煮烹飪方式為主,減少油脂含量。
蛋白質含量較豐富的還有奶製品,一般一袋250ml的牛奶或酸奶,蛋白質含量在7g左右,患者每天喝一袋左右即可補充每日蛋白質所需。
最後就是喝水要足。腎不好除了日常的飲食調理,還要從補水入手。最佳的喝水時間分別在早晨起床後,上午10時左右,下午3時左右以及睡覺前。一般飯前飯後不宜飲水,飯前飲水最好和進餐時間間隔至少15分鐘,飯後飲水間隔時間要長些,而且還要根據食物消化時間長短判斷。
總的來說,腎臟對人們美好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讓我們的腎臟負擔不斷加劇,也引起了很多腎病問題。日常生活中想要好好護理腎臟,千萬要注意用藥安全,避免藥物損傷腎臟。同時注意飲食,從飲食作息入手,不給腎臟加重負擔,養出一個好身體。
參考資料:[1]楊秋敏,抗生素藥品不良反應[J],中國現代醫生;2007年23期[2]撲熱息痛──兒科首選解熱鎮痛藥[J],實用醫學雜誌.1995年11期[3]癌性發熱辨治舉隅[J].湖南中醫雜誌.2014年03期.[4]合理使用解熱鎮痛藥[J].河南赤腳醫生.1980年04期[5]解熱鎮痛藥的毒副作用[J].臨床醫學.1992年01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