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發於24樓影院(movie24luo)。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討論香港導演北上的成敗,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港味與內地口味之間進行判斷的裁決,說某些導演喪失自我了,說某些導演有新突破了等等。
但我們在討論時經常忽略一個事實:香港長久的電影工業體制打磨出來的導演(大多數),只把電影當做一份工作,只是恰巧這份工作和藝術沾邊。
所以不管影評人或影迷如何評價香港電影或者香港導演,他們在現有的電影工業基礎上依然能夠如魚得水,好多香港電影人不會空談電影美學,這就是一份工。典型的例子就是邱禮濤。
之前憑藉恐怖片、B級片成名,好像基本與內地大銀幕無緣,五一檔憑藉一部《拆彈專家》讓不少觀眾尤其是80後影迷非常驚喜:邱禮濤寶刀未老。
兩個月後,他執導的愛情片《原諒他77次》上映了,片名狗血了些,但還是能秒殺大多數內地青春愛情片。
還有「致敬自己」的B級色彩強烈的《失眠》,以及今天開始在院線上映的《常在你左右》。效率高得驚人。
在老一批港片影迷眼中,邱禮濤的代表作《陰陽路》系列,與林正英的《殭屍》系列、洪金寶的《鬼打鬼》系列、李碧華的《鬼魅》系列都是港式恐怖片的經典。
而這其中,《陰陽路》系列是較晚的一個,從1997年至2003年一共推出了19部,簡直是工業流水線的速成品。
而這部《常在你左右》是《陰陽路》系列的延續,對這個20周年的系列進行一次新的生發,可以看做是《陰陽路之常在你左右》。(《陰陽路》第二部叫「我在你左右」)
不管是致敬也好,還是延續也好,《常在你左右》都在努力恢復香港恐怖片鼎盛時期的做法。那個時代的香港恐怖片,在細節上相對來說比較粗糙,道具比較隨意、表演相對誇張,但優秀的一點是——「日常生活的質感」。
這是香港恐怖片的優良傳統,不會提出一些複雜的設定,不會遠離現實生活本身去構建恐怖世界,不會讓角色的設定脫離社會家庭關係。
所以我們看《陰陽路》系列會覺得特別貼切,都是發生在市井巷尾、高樓單位、多個家庭中間的鬼故事,這個系列基本是以多線索、多視角最後匯合到一個故事點的敘事方式來講述東方式的鬼神觀:懲惡揚善,因果報應,敬鬼神而遠之。
《常在你左右》也嚴格遵照了這個經典的敘事模式,展現的是一個當代背景下的恐怖群像。
電影以一場複雜的跳樓自殺+車禍+意外的魔鬼夜晚為核心,從捲入這個夜晚的多個角色分別展開,
古天樂和佘詩曼、羅蘭為一組,
張智霖和蔡卓妍及男友為一組,
林雪和苑瓊丹(石榴姐)為一組,
跳樓姑娘和林家棟為一組,
每一組或者是家庭關係,或者是因果對應關係,比如跳樓姑娘是造成之後一系列慘劇的起因,林家棟是最直接的承受者,張智霖造成蔡卓妍男友的死亡,也是直接的對應關係。古天樂這一組與林雪這一組純熟」戲劇性「意外,所謂天降橫禍就是如此。
《常在你左右》這麼多組的故事分別展開,需要導演純熟的敘事能力來把控,每一組都得照顧和平衡,還要在各組之間進行聯絡,匯聚每一組的力量讓整個故事凝聚為一個整體,這種多段多線索的敘事在恐怖片中可謂是屢試不爽,能夠通過群像展現的方式突出倫理主題,每一組都不一樣,娛樂性也十足。
要特別說一下,雖然在番位上林家棟只是第三男主角,但從戲份上和表演上看,這位金像獎影帝可是反客為主了。
林家棟身上的那種「邪魅」的氣質非常適合電影中的角色:欠債賭徒,單身loser,偷屍體首飾的殯儀館員工。其他幾位男主角古天樂、張智霖、林雪,都不是邪角,林家棟是這部電影的氣質奠基者,也是善惡報應的焦點。而隨著劇情發展,林家棟臉上不斷出現一些「灰斑」,這種細節讓人不寒而慄。
前面說過,《常在你左右》的內核觀念還是港式恐怖片最常見的主題:因果報應,敬鬼神而遠之。這裡要強調的是後一點」敬鬼神而遠之「,在香港恐怖片中,不是所有悲慘都是因為做了壞事,而只是不敬鬼神(本身也可算壞事罷)。在這部電影裡,林雪和苑瓊丹的養女就因為在車禍現場拍照而遭遇橫禍,林家棟從屍體身上偷首飾也是不敬的一種。這是典型的民間文化。
我們現在看香港恐怖片,基本就是個懷舊的過程。作為華語電影中非常成熟的類型,港式恐怖片在新時代的新語境下依舊有強大的生命力,《常在你左右》在各種恐怖之外,還有個「溫情與愛」的主題,尤其是佘詩曼和蔡卓妍的故事,基本是微縮版本的《我左眼見到鬼》,對愛人的生死執著,非常動人。
因為是《陰陽路》系列的致敬和延續,《常在你左右》中的演員也有許多是參與過前作系列的卡司,除了古天樂這個雷打不動的主角,喜歡港片的影迷會看到好多熟悉的黃金配角:比如張達明,比如苑瓊丹,還有「鬼後」羅蘭。
經典系列的當代演繹,經常會有驚喜出現。《常在你左右》就是這樣的作品,重點不在於原創性,而在於經典模式下的新變化。
《B級片之王+劉德華,真爽!》
如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