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夏天,「撕小三」似乎成了一個全民狂歡活動。
不僅現實生活中「小三被當街暴打」的新聞頻發,連我們的影視劇也不肯放過這波炮製爆款的方法論
——在劇本中樹立女性公敵「小三」。
比如《完美關係》《三十而已》,以及當下熱播的《白色月光》。
在《白色月光》中 ,宋佳扮演的是一名經濟獨立的女強人張一,表面擁有事業家庭雙豐收的完美家庭,背地裡卻恐懼焦慮的收集老公張鑫出軌的證據。
劉敏濤扮演的楊雁是張一的閨蜜,和她一起同仇敵愾,用盡心思幫她找出小三本人,勸她果斷離婚。
追劇的觀眾呢?在開播前就把疑似「小三」者孫雯雯預訂為「林有有第二」,開播後一直喊話兩人快點手撕孫雯雯,越狠越好,絕不留情。
而最後,劉敏濤讓孫雯雯敗落的手段,也是現實環境中對「小三」最為致命的——借用輿論。
她跑去孫雯雯工作的幼兒園,故意在校門口打電話傳播孫雯雯是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家長們聽到後不僅用語言攻擊張雯雯,還讓孩子和丈夫遠離她。
但有一說一,《白色月》並沒有徹底落入爽劇俗套,抓「小三」是它的起點,但落腳點在女性意識的覺醒。
比如找到小三後,觀眾們期待的「絕地反擊」場面遲遲沒來。女主張一畫了一個戰鬥力十足的妝容後,既沒有選擇去直面小三,也沒有報復性出軌,而是自己消化了這份複雜的情緒。
雖戲劇不足,但贏在真實深刻。
被婚姻規定價值的女人,面對伴侶婚內出軌,抉擇和重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而「小三」,也不會全都是完全扁平的邪惡胚子,她們必定對自己的感情選擇有所求,才能冒著被萬眾唾棄風險,去做這個「壞人」。
02
《三十而已》同樣是講女強人顧佳被出軌,但它的落腳明顯不一樣。
最初導演的野心是希望通過出軌,女性們可以開始審視自己的生存環境。結果「林有有」一出場,整個劇塌了一半,故事完全脫離現實。
我可以斷定,林有有這個角色,就是給觀眾罵的。
首先,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對許幻山的瘋狂進攻,完全沒有動機,她到底圖什麼?
圖錢?
知名大學畢業,工作有著落,和許幻山第一次見面就帶了梵克雅寶的耳釘,缺錢是不存在的。
結尾許幻山要和她斬斷孽緣的時候,她自己也說了不圖許幻山的錢,別想用補償款甩掉她。
圖愛?
除了許幻山決心出軌之後對她的親親抱抱,劇中完全沒有展現許幻山對她真正的好在哪裡,也沒有展現林有有如果真正愛許幻山,就該給予「無私」體諒。
其次,林有有的「宮鬥」智商,前後太不一致。
剛出場時,洞察人心,環環相扣,蠱惑嚴密,一步一步動搖許幻山的對老婆的忠誠之心,甚至還不惹人反感。
結果到了後面,又是胡攪蠻纏,又是無腦逼宮,又是給許幻山的兒子送書威脅,這誰能忍?
我要是許幻山,直接拉黑永生不復相見了。
最後,林有有無所不用的引誘,已經完全超出了婚外情的常理。
還沒建立關係之前,就突然舔人冰淇淋;
後來控制欲暴增,不打招呼跑到人物業上班,像鬼魂一樣;
甚至把快遞刻意送到人正主家裡,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是三;
捫心自問,現實生活中哪個偷腥的男人願意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尋求刺激?
但就算是這麼明顯的工具人,網友對「林有有」依舊是「用情至深」。
但凡在電視機前打罵林有有的視頻,幾十萬點讚跑不掉:
更有腦路清奇的網友,在線做法,揚言「扎死這賤人」:
林有有扮演者張月最開始還試圖用自黑化解觀眾對她的恨意:
後來發現內心再強大,也抵不過全網整齊劃一地謾罵,直接關閉部分評論,只允許關注7天以上的粉絲評論。
結尾林有有一無所有被動回到北京,網友一片大罵,說小三就該死,這不是在變相縱容小三的存在嗎?
編劇回應:「林有有不是全身而退,她丟了最在乎的東西——體面。」
但這個時候,觀眾已經完全不買帳了。因為你一開始給我們帶入的就是萬惡小三的劇情,現在說漂亮話不管用了。
其實在劇中,顧佳早就用一句話表明她對林有有的態度,同時也暗示了結尾,但觀眾一心沉浸在「坐等顧佳手撕小三」的情緒裡,下意識地忽略了。
那句話是——「我不會追究小三的責任。」
「有本事的女人,都會解決家裡的男人。沒本事的女人,才會去找小三。」
可惜,這麼簡單的道理,多數網友到現在都不明白。
他們忘記了,在婚姻裡有忠誠義務的是夫妻雙方,而非外人。
出軌僅僅是因為出軌者想出軌,而不是所謂狐狸精在勾引。
03
如果大家稍微留心了一下輿論,你會發現,儘管許幻山和林有有這兩個角色都有人罵,但待遇顯然不同。
罵許幻山的,更像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調侃,角色和演員區別得清清楚楚:
罵林有有呢?你們自己品,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甚至各式各樣的「鑑茶指南」「茶言茶語」「茶藝妝」等話題都因此火了一圈:
看似不過無關痛癢的玩笑,但背後的問題在於:
大家把視線轉移到「壞女人」身上,就是在「出軌責任人」上的跑題。
這種現象也不局限於影視角色,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青春有你2》的選手申冰,被實名舉報插足別人婚姻當小三。
原配先是發布了幾張和申冰的聊天截圖,這就是石錘證據了:
後來渣男也現身了,發了長篇小作文來回應,說自己是隱瞞身份跟申冰戀愛的,他為此道歉。
但接下來,就是兩個人女人為愛爭鬥的故事了,申冰就是那個破壞他家庭和諧的壞女人。
整篇文章的態度,感覺他是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兩個女人的戲與他無關,一直都是申冰中自相情願插足。
這令人咋舌的撇鍋邏輯,連明星葉璇都忍不住吐槽:
就在網友義憤填膺,準備磨刀霍霍向渣男時,原配再次發聲,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大家不要罵她前夫。
「他是我孩子的爸爸。」
如果真心想保護孩子,為什麼之前要主動爆被出軌呢?現在小三被罵到退賽,就開始袒護最該被罵的前夫了?
這男女出軌的差別對待,是不是也太過頭了?
正是因為這種風氣,女性出軌才會一直被釘在恥辱柱上,而男性在風波過後仍可以東山再起,逍遙自在。
我稍微在社交平臺提了一嘴這個現象,就有陌生人來罵:
你看,她用不到15個字提了一下男女都該批評,然後用至少200字來攻擊身為女性的我。
而且我給出的觀點很直接——「要撕小三可以, 老公也該享有同等待遇,因為他是直接責任方。」
從這位陌生人張口閉口就是「沒人愛」「被拋棄」的留言裡,我們不難得出
——在當下社會,女性的共鳴之所以是圍剿「小三」,本質上是在情感方面極度依附男性,認為男人變心就是毀滅人生的災難,終日惴惴不安生活在男人會出軌的恐懼裡。
但可悲在於,她們又離不開男人施捨的虛情假意,所以才轉而向「小三」下狠手,妄想用消滅「小三」的方式來讓男人全心全意愛自己。
但她們不知道,如果出軌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就算現在「林有有」被打倒了,以後也還會有張有有、李有有的存在。
當然,我肯定希望遇人不淑這事大家都別遇上,但真要發生了,請記住:
罵小三可以,但不能只罵小三。
跳出思維陷阱,比起討伐插足者,倒不如直接規訓出軌者。
別讓他既嘗了新鮮,又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