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科式熱吻
在新媒體藝術當道的今天,惡搞名畫已不再是新鮮事兒了。這位來自波蘭的藝術家Kajetan Obarski用他神奇的腦洞,將名畫玩出了另一種新奇風格。
現為您播報一條天氣預報:瑪格麗特式跳樓雨
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界的新主流,它不同於現成品藝術、裝置藝術,但同時也離不開傳統。越來越多的新媒體藝術家利用這樣有趣的美學形式,將傳統與現代碰撞出有趣的效果。面對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快速的信息傳播,這樣一種輕鬆惡搞的文化更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
報復人要醬紫
創世紀與滅世紀
不想做藝術家的藝術家
Kajetan Obarski是個「藝名」,他現居荷蘭,是個給亞文化網站寫文章的人。他的作品都熱衷於將一幅幅巴洛克時期的名畫改成Gif。這些動圖滑稽幽默,大多帶點暴力元素,一時在Facebook等網站瘋傳。Obarski告訴世人,他既悲觀又厭世,所以他的惡搞自然是離奇又荒誕。
Kajetan Obarski
百無聊賴只能「癱」
KFC點一份九塊九全家桶
藝術家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動畫給了我太多可能性……在這裡面我就像一條毒蛇,肆無忌憚地吐出毒液。」所以嘲笑起這個世界來,他看起來絲毫沒有手軟。這些經過數字加工的拼貼畫展現出一種不合時宜的荒誕,流露出一種粗暴簡陋的幽默形式。很快,各網站都陸續介紹了這些GIF,並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Obarski卻在Facebook回覆:那些介紹的文章寫得都對,只有一點不對:我不是一個藝術家!
邊扔邊被砸
在快速變換之中簡單地進行信息組合,久而久之,使人們養成了「淺嘗輒止」的毛病。惡搞文化的傳播者為了獲得一種批判和戲虐的快感而進行創作,受眾從作品裡獲得一種心理狀態和認同感。
媽! 我把家燒了!
他作品裡的古典人物隨時都得受個傷,荒誕可愛,讓人情不自禁一遍又一遍地看。
媽! 我把自己燒了!
媽! 我把手剪了!
媽! 求你別扔了!
在顛覆與解構之中創作
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不斷湧入的今天,新媒體的出現使惡搞文化的傳播得以迅速蔓延。當下,各類惡搞現象屢見不鮮,大眾越發喜愛這種文化方式。在嬉笑中消解了原始作品中莊重、嚴肅甚至有些刻板的印象,賦予其新的詮釋,帶給受眾一種顛覆性的快感。
惡搞文化恰恰契合了人們追求娛樂的需求,通過拼貼、反諷、模仿等多種表現手法製造一種反常效果,在顛覆與結構中創造並分享著惡搞的快樂。
達文西可以是P圖大師
網絡世界裡,連伊莉莎白一世都無藥可救
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接性與互動性, Obarski用當代生活表現出古老的元素,讓15世紀的人物遇上了21世紀的問題,頓然讓中世紀畫中的人物顯示出一絲頹廢氣息,這種無釐頭版的戲謔不禁讓人捧腹。
只有音樂才是阿特米西亞的解藥
將藝術融入技術
真正有創意的數字藝術家不在於他會使用新科技,而在於展現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相對於藝術的傳統以及其所形成的封閉性典範,我們似乎更容易接受科學的新發現與新嘗試。就像攝影與電影是上世紀末重大的視覺發展技術一樣,數碼技術更符合這個時代的視覺接受方式。
Obarski尤其喜愛把骷髏元素放進作品裡,他們在畫裡無憂無慮,四處奔跑炫耀少女魔法。
用粉色的愛徵服全世界的骷髏
如今,數位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藝術家將創作和科技結合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像Obarski這樣的新媒體惡搞藝術家,將流行文化和古典藝術連接起來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模式,使得藝術變得更「接地氣」。
這種類型從嚴格意義上說是屬於「模仿文化」,在新的社會背景下,這種成為了模仿基礎上的再創造,成為娛樂自我,派遣壓力的一種創作方式。
無聊就去海邊釣骷髏
再無聊就約姑娘蹦個迪
全世界都無聊還是自己跟自己玩兒吧
從靜止到動態,每幅畫都像電影片段,這些幾百年前的人變得生動親切。運用大量當代元素,更讓畫面時髦感十足。然而,這個不願意當藝術家的傢伙又是怎麼解釋自己的呢?他說自己愛好唱歌,有點兒厭世,在學校表現很差,所以算不上一個幸運的人。而幸運的是,我們都被他的作品調戲到了!
[編輯、文/段琦琦]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