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融合:深圳社區「全周期管理」的「桃源實踐」

2020-12-27 中國新聞周刊網

「有問題共同解決,有事情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分擔,有成績共同分享」,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探索「三區融合」社區治理實踐,勇當「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基層先鋒,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補短板、強弱項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同志曾強調,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暴露出社區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短板,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至此,「全周期管理」為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龍輝社區黨委書記武麗紅(左三)在小區與居民群眾乘涼「拉家長」開展「書記下午茶」活動。(桃源街道供圖)

 

  社區治理存在哪些短板呢?不外乎社區的消防、食品安全等專業人才短缺、社區「萬能章、萬張表」人手不夠、應對公共危機能力不足等,以及在「戰疫」中暴露出的基層黨委與物業管理、業主委員會、商鋪門店之間缺少長效工作機制,在湖北甚至出現群眾以呼喊「假的」來發洩不滿情緒。


  在南山區桃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健看來,補社區治理短板,重要的是激活社區內生動力,讓社區資源融合共生,形成協同自治微循環生態系統。在社區現代化治理中,黨委政府主導,但不是唯一主體,社區裡的企業、社會組織、物業管理、業主委員會、門店商鋪等都是社區治理力量。2018年,桃源街道黨工委提出「三區融合1.0」社區治理理念,初衷是發揮社區內各主體的作用,使社區治理走向協同自治,其在本次「戰疫」中釋放出了兩年實踐所積蓄的「強大勢能」。今年該街道提出「三區融合2.0版本」,深度融合各種社區治理力量,對融合內容、工作機制優化升級。

 

  概念:三區融合

 

  黃健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三區融合」,即社區、園區、校區融合發展,是根據桃源街道轄區產業特點、城市功能、社會人文、教育發展等「因素」提出來的,主要內容是:在黨建引領下,以各社區黨委為陣地,開展融資源、融人文、融需求、融信息、融發展等方面工作。以「全周期管理」意識融合社區各種「小細胞」,激發「大活力」,形成社區治理「強大合力」,服務和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讓城市區域經濟、社會、人文形態互融重構,形成自我優化的協同自治微循環生態系統,實現「三區」融合、融活、融和。早在2016年習近平同志就提出「社會治理要更加注重聯動融合、開放共治」總要求。桃源街道正是在實踐中將社區治理工作末端化、標準化、融合化。

 

  長源社區實際管理人口接近5萬,轄區的高新產業園區——南山智園,有104家企業,26000餘從業人員。桃源街道在園區內組建智園黨委和黨群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上門服務。長源社區黨委在徵集園區企業、南方科技大學、社區居民群眾等多方需求後,搭建起「高校科研人員、企業技術骨幹、社區居民」三者之間的「高新技術交流互助平臺」。社區黨委書記吳月洪介紹,今年以來,由轄區企業「大沙河建投」和南科大工學院黨委牽頭,密切對接企業前沿需求和教授前沿研究,安排了包括人機智能交換、人工智慧晶片、大數據分析等內容的10餘場活動,力促高校科研、企業技術研發、社區居民需求三方互融共享。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右二)到桃源街道平山社區調研街區道路環境整治情況。(桃源街道供圖)

 

  上市公司深信服總部就在智園,該公司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總經理胡文廣介紹,「三區融合」工作讓企業深度共享周邊資源,與南方科技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開展了人才培養、企業導師、招生就業等一系列產學研活動,同時公司積極參加社區網際網路黨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眾多共建共治共享活動,「三區融合」理念為深圳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注入了新的內涵。

 

  領導:黨建引領

 

  黃健表示,把黨的全面領導和現代社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是推進「三區融合」的核心動力。社區黨建工作涉及社區內黨政企事業單位、物業管理、業委會等各要素。「黨組織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各資源要素中得到集中體現,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同時也夯實了社區黨委核心作用。如在南山智園組建「智園黨委」,發揮制度優勢,在企業門前服務,得到廣大企業的熱情擁護。

 

  據智園黨委負責人唐愛軍介紹,疫情期間,黨員、幹部走訪企業,調解決防控物資,協助企業完成復工復產的審批等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系列實事。同時,智園黨群服務中心場地、露天顯示大屏、移動廣告電子屏等設施設備全年對園區企業免費使用,在服務企業中體現黨的核心作用和制度優勢。

 

  桃源街道根據當地人喜歡喝茶的習俗,以「書記下午茶」為抓手引領和決策「三區融合」運行。即街道黨工委書記每季度與13個社區黨委(園區)開展「書記下午茶」活動。社區黨委書記每月與社區各單位、群團組織開展一次「書記下午茶」活動。

 

  「書記下午茶」打破傳統的「聽匯報、看材料」社情民意了解渠道,書記一邊沏茶,一邊與群眾「拉家長、聊需求」,直擊問題,能更精準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提高黨委書記的「繡花功」。黃健如是說。

 

  南山區桃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健(左二)帶領市場監督、城市管理等相關單位負責人與社區代表一起在市場檢查食品安全問題。(呂雪良攝)


  以黨建「繡花針」穿起社區治理服務的千根線,「三區融合」就是發揮「穿」的作用。如,龍珠社區黨委與轄區內25家門店(個體)45家企業派出「黨員專幹」建立工作群,以「鄉音」解讀文件,傳遞「黨音」給各門/店企業,建立快速反應機制,通過黨組織堡壘作用的發揮,激活了社區治理「末梢神經」。

 

  「街道黨工委及時聽取民意,解決了事關群眾的小事急事難事,群眾十分擁護我們的工作,只要是上黨委要求的,我們社區群眾百分百擁護。」峰景社區黨委負責人張靜儀自信地表示,峰景社區16個物業小區,已經建立了13個黨支部,社區黨委提出服務群眾「最後一米」,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方略:運行機制

 

  據了解,深圳74個街道辦事處均設有街區建設部,僅桃源街道增設「三區融合發展部」,形成「街道—社區」兩級領導架構、「前期—中期—後期」三級運行機制。社區設立「三區融合」工作專幹,群團組織、企業等設立「三區融合」聯繫人。街道為召集人,每年組織4-6次「三區融合」輪值主席聯繫會議,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共同商量,共同解決。

 

  黃健介紹,「三區融合」工作已被南山區寫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行動綱要,為此,「三區融合2.0版本」的領導架構有望升級為區級層面。

 

  桃源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海濱解釋,「前期—中期—後期」三級運行機制在「三區融合2.0版本」中主要升級優化其工作內容和機制。「資源梳理、信息收集、需求徵集」是「前期」的主要內容,社區黨委「大走訪、深調研、真服務」對「前期」工作升級,拓展工作面,這是「三區融合」以需求為導向開展工作的根本。在前期預警、中期應對、後期復盤的「社區全周期管理」中「前期」內容作為決策參考,是黨委制定和調整策略的依據。

 

桃源街道每年召集開展4-6次「三區融合」輪值主席聯席會議。(桃源街道供圖)


  「中期」工作是根據「前期」內容,社區黨委「搭臺」,讓群眾、企業等集體「唱戲」,滿足各方需求。如,龍輝社區黨委利用轄區大型商圈「歐洲城」,組建「美好生活聯盟」,定期組織企業集中「擺攤」打造「資源集市」,為群眾「砍價打折」。「美好生活聯盟會議和資源集市分別是每季度召開一次,商家和社區群眾雙贏」,此舉解決了企業復甦問題,也滿足了群眾需要。

 

  「後期」工作主要是社區黨委由「臺前」轉入「幕後」,提高服務能力服務,優化工作機制,維護社區協同自治微循環生態體系自身優化運行。如,大學城社區桑泰丹華小區,疫情期間,由於物業管理處主任回湖北後一時回不來,小區業主委員會迅速發揮作用,自發組織了200餘名業主與物業協同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小區859人沒出現病例。

 

  抓手:民生微實事

 

  2015年,現任深圳市委常委、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到南山履新區長,在社區調研後發現,很多事關群眾的「小事、急事、難事」,因政府審批程序繁雜導致長時間拖而不決。為此專門召開研討會破解這個難題,以「群眾點菜、政府買單」的「民生微實事」應運而生,立足於社區群眾需求,重點實施因規模過小或不具有普遍性的民生小項目。即,5萬元以下的民生小項目,群眾向社區黨委提出申請即可辦結。

 

  黃健表示,「民生微實事」在社區5年的實踐,提升了黨和政府的向心力。桃源街道黨工委以「三區融合」為目標,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激發了社區活力,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

 

  據了解,2020年桃源街道民生微實事計劃投入2400萬,截止2020年6月15日,已審批通過民生微實事項目193個,涉及金額1197萬餘元。

 

  「民生微實事全部是群眾受益的項目。」珠光社區黨委書記張少恭表示,珠光文化學院、星光老人之家等民生微實事的推出,既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升了社區人文環境。

 

  目標:社區協同自治生態系統

 

  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黨委副書記鮑傳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三區融合」打破了校區、園區、社區長期以來互不往來的「孤島」狀態,區域內各種資源充分融合、流動、轉化,呈現出「產學研資介」新型創新合作機制——「產」即產業、企業,經濟部門;「學」即學校、學生、教學,教育部門;「研」即科研、研發,研究部門;「資」即一切可資本化的資源,動力部門;「介」即聯結、對接,中間部門。「產學研資介」深度融合,市場機制、社會機制、文化機制、教育機制相生相成,隨著「三區融合2.0」工作的升級,「介」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也需要更多地從前臺走向幕後,更加側重於培育各類「介質」的蓬勃發展,逐漸減少外部因素,提升內部因素在微循環生態系統的基礎性、決定性、牽引性作用。從學校的角度,我們也樂見其成,樂於參與。

 

  南山區人大代表萬騰馳表示,當前經濟復甦,校區的科研課題和畢業生就業需求,園區的科研攻關、技術創新和入職崗位需求,社區的人文環境提升和居住安全便利需求等多方互融,形成自身優化運行的區域復甦微循環生態系統。「區域微循環生態系統」應該是「三區融合2.0版本」的奮鬥目標。

 

  南山區桃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健(右二)帶領城管、安全、衛生、社區等單負責人在社區調研如何補齊公共衛生領域存在的「短板」。(呂雪良攝)


  將來甚至可以探索高校學生入住居民家庭,相助「家教」,若大量高校學生入住社區,社區的精神面貌、活力、人文環境等應會發生改變。學校甚至可以「拆圍牆」融入社區微形生態圈,真正成為「沒有圍牆的大學」。鮑傳文如是說。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紫衡技術有限公司先後服務過13個省(市)1500棟公共建築,收集150億條相關數據。公司總經理何影介紹,在智園黨委引領下,公司產學研合作取得很大成果,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公司與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進行建築大數據分析專題研究,逐漸形成了公司的核心技術。並成功申報「廣東省建築設備智慧控制與運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龍光社區黨委書記鄭偉林表示,「區域內經濟自我免疫、自我復甦形態在慢慢形成。」龍光社區牽線轄區企業、商鋪(理髮店、蛋糕店、餐飲門店)等24家企業組成「益企聯盟」,在社區規劃一個場地舉辦「集市」活動,各企業免費為群眾提供相應服務,讓企業與群眾需求互補共享。

 

  社區是「全周期管理」的橋頭堡,桃源街道「以需求為導向」推行的「三區融合」社區治理實踐,社區黨委的堡壘作用凸顯,呈現「社區吹哨、各方報到」的融和局面值得推廣。

 

發於2020.8.31總第962期《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2020第二屆西麗湖國際藝術周開幕 桃源結「藝」繪就「三區融合」生...
    晚會以「三區結藝,桃源風起」為主題,分為「共同生活」、「溫暖前行」及「希望之光」三個篇章,由轄區高校師生、街道社區居民及企業員工組成的「三區」代表精心演繹了11個節目,藉此抒發對桃源這片熱土由衷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以「藝術」之名,繪就美麗桃源生動畫卷,表達對桃源未來的美好祝福。
  • 桃源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建成啟用 突出「1家4陣地」功能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駱文智,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石崗,市人大常委會選舉聯絡人事任免工作委員會主任王京東,南山區委書記曾湃,南山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饒紅蕾,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各委辦負責人,區8個街道人大工委負責人,桃源街道黨政負責人及各部門、各社區負責人,轄區部分人大代表、高校代表和居民代表,南山人大理論研究會發起單位代表來到現場,共同見證屬於基層人大
  • 深圳新聞網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董非)櫛風沐雨三載路,勠力同心砥礪行。三年來,桃源街道「三區融合」民生直通車之旅碩果纍纍,湧現出近百個「三區融合」特色的優秀項目落地社區,讓轄區人民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 T CITY桃源天地三大主力店籤約,2021年底盛大開啟
    近年來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協同創新引領區、內陸開放先行區、城鄉融合示範區,積極在推動成渝地區雙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渝北區將一如既往用真誠的友誼和優質的服務,傾力打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讓我們一起,共享機遇、共襄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 桃源街道第一屆社會組織公益集市開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 實習生 陳思琦)12月20日上午,由桃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福光社區黨委、桃源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深圳市南山區社會創新促進會承辦的桃源街道第一屆社會組織公益集市在福光社區崇文花園熱鬧開幕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在深圳,全科醫生服務範圍很寬,考核卻很「窄」。記者昨日從市衛健委獲悉,市衛健委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不以看大病論英雄,成為國內的首創。該辦法將於2月1日正式實施。
  • 「書記下午茶」成民生微實事「吐槽大會」 桃源街道創新形式探討...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為構建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黨建組織力和基層治理能力,結合桃源街道實際情況,建立「優秀社區黨委書記培養工作室」,引入「書記下午茶」實踐課程作為主要培養方式,推動社區黨委書記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提升社區黨委書記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
  • 北京經開區試點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12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和北京經開區管委會聯合印發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用地標準化管理暫行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探索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機制,推進土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推動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
  • 藍綠雙城悅景莊·桃源裡進京推盤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家聲)日前,「2020文旅生活方式暨西雙版納悅景莊·桃源裡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藍綠雙城科技集團總裁餘海濤表示,藍綠雙城在「共建」戰略之下,以一種更開放姿態,融合SOD服務理念,打通營銷服務、物業服務、配套服務的「三合一」體系,打造照料一生的新文旅生活方式。據了解,西雙版納悅景莊·桃源裡是藍綠雙城新文旅生活方式的落地實踐。
  • 不唯「手術」論英雄,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基於這些弊端,深圳希望通過制定《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建立覆蓋全科醫師執業全周期的管理制度,明確全科醫師能力要素和職業發展路徑,創新全科醫師繼續教育管理,改革全科醫生專業技術評價方式,促進全科醫師持續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打造全科醫學高地。
  • 平房區(哈經開區):精準把握「三新」要義 打好「三區」融合牌
    展望「十四五」把握「三新」要義 深化「三區」融合站在「十四五」起點,眺望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平房區(哈經開區)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來,把握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要義,用好「三長三短」辯證法,以重點領域的出類拔萃帶動整體發展的轉型升級,打好「三區牌」,端好「金飯碗」,共同開創美好未來。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職稱評審時,全科醫師也是以看病為主,其承擔的居民健康管理服務工作卻沒有考慮在內,這樣很難引導全科醫師持續提升職業發展和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基於這些弊端,深圳希望通過制定《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建立覆蓋全科醫師執業全周期的管理制度,明確全科醫師能力要素和職業發展路徑,創新全科醫師繼續教育管理,改革全科醫生專業技術評價方式,促進全科醫師持續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打造全科醫學高地。
  • 「全周期管理」: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在全國兩會上,「全周期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成為代表委員們議論的熱詞。今天,我們邀請三位代表委員對此展開圓桌對話。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有了獨立評價體系
    基於這些弊端,深圳希望通過制定《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建立覆蓋全科醫師執業全周期的管理制度,明確全科醫師能力要素和職業發展路徑,創新全科醫師繼續教育管理,改革全科醫生專業技術評價方式,促進全科醫師持續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打造全科醫學高地。
  • 匯醫慧影攜手英特爾發布首個乳腺癌AI全周期管理系統
    會上,英特爾攜手匯醫慧影聯合推出了「人工智慧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乳腺癌篩查和診治,呵護女性健康,這也是全球首個人工智慧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統。霍思燕、孫茜、羅雪娟、厲嘉琪作為本年度的公益明星代表出席,獲頒2018時尚健康粉紅絲帶運動「粉紅大使」獎項的同時,也和在場嘉賓一起分享了他們的粉紅理念,及各自身體力行實踐的「粉紅行動」。
  • 「設計美麗,綻放優雅」系列課程走進桃源街道桃源社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深圳市儷婭私人整體形象設計有限公司近日走進美麗的桃源社區,為居民們分享「設計美麗,綻放優雅」系列課程。只有兩者緊緊結合,並考慮自身因素,才能真正地見識到形象管理對於自身所有的巨大影響。在這一個月裡,儷婭形象在活動進行過程當中,發現社區報名的學員學習熱情非常高漲,聽課時認真做筆記,課堂中積極參與互動,有不少居民在課間與課後主動和講師溝通學習中的疑問點。如今回首過去的一整個月,儷婭形象所做的所有努力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讓我們也十分喜聞樂見。
  • 龍崗區三家社康入選深圳市首批醫防融合婦產科學項目基地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7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郭妙玲 劉潮汛)近年來,乳腺癌、子宮頸癌、生殖道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問題,為了讓市民更加方便地享受到乳腺癌、宮頸癌問診與篩查等服務,
  • 「全周期管理」破人寵矛盾 奉賢「賢城法治」模式顯成效
    「賢城法治」即以「法」為基礎、以「治」為抓手、以「賢」為特色,奉賢區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顧軍告訴記者,奉賢區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最高獎項「長安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日漸形成。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建立全科醫生獨立評價體系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成為國內首部全科醫師管理辦法。打破全科醫師發展"短板"我國全科醫學起步較晚,全科醫師短缺,全科醫師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來,各地出臺不少措施,完善全科醫師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 濰坊市奎文區建全垃圾分類全生命周期
    奎文區按照省、市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將垃圾分類工作統籌納入全區物業管理、創新社區治理提升「增容推進」工作內容。堅持「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全域推進」,探索以新技術為支撐,以源頭自覺分類為基礎,以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為目標的生活垃圾分類全生命周期新模式。  從實際效果看,奎文區在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中,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全生命周期、「可複製、可推廣」的「奎文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