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部分電視劇都是先定好主演再把編劇叫過來,開始思考「如果讓這個人當主演,該拍一部什麼樣的劇呢」。《不能結婚的男人》的出發點也是讓阿部寬當主演。我對製作人說,「讓阿部扮演一個乖僻的男人,這樣的愛情喜劇應該會很有意思」。那時還沒有企劃書,只是口頭上聊了聊。但這個想法並沒有立刻得到認可,理由是「應該會成為一部很有意思的電視劇,但不一定能火」。而我自己也沒有自信一口咬定「一定能火」。製作人首先向阿部提議了一個原作改編的企劃。阿部沒有認可,於是製作人就說「說起來尾崎將也有這麼個點子」,阿部回答「就這個吧」(我當時不在場,不知道對話的詳細情況)。就這樣,有了阿部的認可,這個企劃就定下來了。
也就是說,這部電視劇不是反覆思考觀眾愛看什麼之後誕生的,而是阿部認可了我一時興起想到的點子,然後就這麼順其自然地決定了。結果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非常高,最後成了我的代表作,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挺不可思議的。
作品的成功令人高興,但要讓我重複一次卻是做不到的。並不是說按照某種確定好的準則來行動就能做出大熱作品,這樣的「重現性」並不存在。或許不斷推出大熱作品的人有意無意地運用了這種重現性,但我並沒有這樣的領悟。我到現在寫了好幾部大熱作品,但要問我其中有什麼規律,我也只能說是「偶然」。誰要是能分析出大熱作品的規律,請告訴我。
2
這部電視劇裡,阿部寬扮演的主角桑野信介這個角色是作品的靈魂,但我完全沒為此傷腦筋。這是因為,桑野基本上就是尾崎將也這麼個人的分身。「只要把自己寫出來就好了」,其實是非常輕鬆的活兒,而阿部也把桑野演得非常精彩(我太太都說「阿部肯定是研究過你之後再演的」)。
傷腦筋的是女性角色的人設。應該為桑野周圍的女性賦予怎樣的特徵呢。為了想清楚這一點,我在開始寫劇本之前訪問了各種各樣的女性。有一次,我參加了某公司20多歲到30多歲的獨身女性的聚餐。20多歲的後輩女性問30多歲的前輩女性,「前輩是打算在公司幹到退休嗎?」我聽到後吃了一驚。這話實在太微妙了。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理解為「你這樣子估計是結不了婚了,所以是打算一輩子賴在公司裡了吧?」當然了,當事人並沒有這樣的壞心眼兒,只是很普通地問了個問題。後來我仔細傾聽女性們的聊天,發現了一個事實,「20多歲的女性經常會對30多歲的女性說一些極其不禮貌的話」。剛才的例子還是當面說的,如果沒有30多歲的女性在場,說出來的話就更過分了。「人過三十也還是會有理想啊」「20多歲的時候空窗兩年就覺得有點羞恥,到了30多歲無論空窗多久感覺都差不多了」之類的。我想,「就是這個了」。於是,國仲涼子扮演的小滿對夏川結衣扮演的夏美說了很多極其不禮貌的話,20多歲女性和30多歲女性的形象就這麼凸顯出來了。夏川的表演非常精彩,無論對方怎麼說都用微妙的笑容接下來。國仲也表演得很可愛,就算說了很過分的話也沒法討厭這個角色。
那之後過了好幾年。前面提到的對30多歲女性說了過分的話的20多歲女性今年也30了。還是獨身。
3
《不能結婚的男人》的主角桑野一邊指揮一邊聽古典,這是我把自己平時幹的事直接寫到劇本裡了。另外,這部電視劇的結構其實也有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得到靈感。(譯註:最後一集開頭桑野吃壽司的背景音樂就是貝九)
(翻譯整理自尾崎將也的博客)
*
接下來是二刷的雜感。
大半年前第一次看時覺得這是個講獨身生活方式的故事,有引以為豪的事業,有能充實業餘的愛好,生活規律,喜歡做飯做家務。然後就特別有代入感,又開始打起精神收拾房間好好做飯,在便利店結帳被問到「有沒有積分卡」都會笑出來。
這次看卻意識到這是個講人際關係的故事,而且不止是愛情。桑野在劇裡哭了兩次,第一次是第一集結尾為自己哭,第二次是倒數第二集為那個幫自己出氣反而被人打傷的小部下哭。兩次流淚都是給男人的。而對於金田,大概就是sns時代以前的網絡stk吧(想到這個我不禁stk得更加理直氣壯了)。當然還有同事,鄰居,長輩,親戚,經常去的店裡的店員,以及最重要的,狗。
所以桑野的媽媽最後說:「你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孤獨。你以為你自己總是一個人,但其實一直有人在你身邊。然而等我死了,真正關心你的人就一個也沒有了。我一想到這個啊……」
想想我也並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孤獨,而且這種東西,希望一輩子都不要知道。
二刷也是從頭笑到尾,看完又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想賴在這樣的夏天裡不出來,然而真正的夏天又並不是這樣。想著四十歲時也要變成這麼酷的人,但又覺得,現在或許也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