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旨在找出成功秘訣的針對百萬富翁的研究都採用下面的方法:選定一群成功人士(那些擁有漂亮頭銜和令人羨慕的職務的人),然後研究他們的特點。這些研究尋找他們的共同點:勇敢、富有冒險精神、樂觀等等,然後推斷這些特點,尤其是冒險精神,能幫助你成功。當你閱讀CEO(執行長)們由他人代寫的自傳或參加他們對MBA (工商管理碩士)學生做的演講時,大概會獲得同樣的印象。
現在看一看失敗者的情況。這很難,因為失敗者似乎並不寫回憶錄,即使寫,我所認識的商業出版商也不會考慮給他們回電話(至於回電子郵件,算了吧),讀者不會花26.95美元買一本失敗者的故事,即使你讓他們相信它包含著比成功者的故事更多的有用技巧。。自傳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武斷地把某些品質與事件連成因果關係。現在來討論失敗者。躺在失敗者墳墓裡的人有如下共同點:勇敢、富有冒險精神、樂觀等等,同那些百萬富翁一樣。或許具體的技能不同,但真正使兩者不同的最主要因素只有一個:運氣,只是運氣。
不需要多少經驗主義思想就能想明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想像實驗。
基金管理業人士聲稱他們中有人具有極為高超的能力,因為這些人年復一年在市場上處於不敗之地。他們會宣傳這些「天才」並讓你相信他們的能力。我的方法是,用簡單的計算機模擬,隨機創造一群投資者,這樣就可以看出這些天才不可能不是由純粹的運氣造就的。每年,你都會解僱那些失敗者,只留下成功者,於是最後你只剩下成功者。由於你沒有觀察過那些失敗的投資者,所以你會以為這是一家好公司,並且有些交易員比其他交易員好很多。當然,對於那些好運的倖存者,人們早已準備好他們成功的原因:「她工作到夜裡,前幾天我在晚上8點打電話到她辦公室",或者,「她天生很懶,像她那樣懶的人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通過一種事後決定論的機制,我們會找到「原因」,實際上,是我們需要原因。我把這種通常由計算機完成的對假設群體的模擬稱為計算認識論引擎。你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想像實驗。你可以模擬出另一個世界,一個完全隨機的世界,並確保它與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相似的。不出意外的話,這些實驗中的億萬富翁都是靠運氣發家的(注)。
回想一下第三章討論的平均斯坦與極端斯坦的差別。我說從事「突破性」行業並不是好主意,因為在這些行業贏家太少。是的,這些行業產出了大量失敗者:挨餓的演員比挨餓的會計師多,即使你假設他們的平均收人是一樣的。
註:醫生們對奇談式的研究結果抱有正確而強烈的懷疑態度,在進行藥效研究時會考慮沉默的證據。然而,同樣一批醫生在別的地方也會犯偏差性錯誤!什麼地方?在他們的私人生活中,或者他們的投資行為中。儘管有重複之嫌,我還是要重申,我多麼驚異於人類的本性讓我們能夠把最強烈的懷疑主義與最徹底的輕信主義結合在一起。
——摘錄自:《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Nassim Nichoals Tal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