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明星眾多,他們衣著光鮮,往往讓人感覺遙不可及。
但其背後,由於影視圈激烈的競爭與混亂的感情糾葛,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內心善惡都被娛樂化了。其中積攢了很多的矛盾與恩怨,有的甚至「不足為外人道」。
可以說,好萊塢的宿敵成團。而這宿敵,無關怨恨,它源於痛苦。痛苦的來源,往往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昔。
貝蒂·戴維斯和瓊·克勞馥,兩個奧斯卡影后,在長達30年的爭鬥中,聯手上演了銀幕下一段20世紀好萊塢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影史奇談。
相比如今的藝人動輒需要公關和媒體來幹涉、遮掩醜聞,這兩位女星,勇猛多了。她們絲毫不介意在大眾面前完全表露自己的刻薄、殘酷和貪婪,絲毫不在乎輿論的非議。
所以,她們之間的戰爭,比任何小說都要來得好看。
關於這場戰爭是如何產生的,有無數的傳言。
為了羞辱對方,兩人拼命地在報紙頭條裡互噴。戴維斯曾對關係密切的記者稱,當雙性戀的克勞馥試圖攻擊她時,她受到了羞辱。在現實生活裡,她們還互相搶男人。
是的,搶男人。有人說,她們的仇恨就是從克勞馥與戴維斯所愛的男人弗朗肖·託恩結婚後開始的,戴維斯還曾表示:「我從來沒有原諒過她,也永遠不會原諒她。」
其實,追溯兩人真正的爭鬥,是從克勞馥跳槽到華納開始的,兩人為爭奪一姐之位各種明槍暗箭。
兩個女人在感情與事業上的糾葛實在太深,恨才在對方心裡更長久,讓倆人互相拆臺,彼此厭惡,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
滑稽的是,20世紀中葉,全世界都在打仗,克勞馥與戴維斯也撕到了熾熱化狀態。然而,她們做了一個讓世界影壇受到驚嚇的決定——手牽手合拍電影,把她們精彩絕倫的大戰搬上大銀幕。
這部電影叫《蘭閨驚變》。片方明目張胆將二人的「敵對」當作賣點,為她們量身定製的角色幾乎從頭撕到尾,克勞馥與戴維斯就更順其自然地將戰場從戲外搬到了戲裡。
《蘭閨驚變》片方為克勞馥與戴維斯
量身定製的角色從頭撕到尾
在一場比賽的戲碼中,戴維斯踢了克勞馥一腳,克勞馥頭部受傷,嚴重到需要縫合。而當戴維斯被要求在片場背克勞馥的時候,她差點摔斷了背。不是別的,那是因為克勞馥知道戴維斯背部不好,在拍攝過程中故意選了一條加重的腰帶綁上。
電影顯然在當時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兩個人的戰爭,一直延續到1977年克勞馥因癌症去世,才終於落下了帷幕。
記者打電話給戴維斯,問她對此有什麼看法。在短暫的沉默之後,戴維斯說:「我媽媽告訴我不能說死人的壞話。瓊·克勞馥死了,很好。」
去爭,去搶,去撕,既是女星們的宿命,也是好萊塢式的勝利。到頭來,人們只會說,「女人,真是種可怕的生物」。
戴維斯和克勞馥的奇談,又哪裡是「女星爭寵上位」那麼簡單的論題就能概括解釋的?
2017年,大熱美劇《宿敵:貝蒂和瓊》將她們兩人的故事翻拍,並通過臺詞不無憐憫地提示著觀眾:「好萊塢也應該看看,他們親手把她變成了什麼樣子。」
她們,不外乎是當時男權社會裡的激進分子。其一舉一動在當下都可以看作女權意識的抬頭,看作在「男性凝視」的好萊塢裡,女性對於自身權益、利益的爭取和追求。
但這還不是全部,電影市場的運轉、公司資本的導向、觀眾的獵奇心理,都註定了影星間宿怨永存。
這樣的故事還在持續,並以不同形式存在著。這裡再講幾對大眾較為熟悉的巨星宿敵們。
女星和女星間大部分屬於「情敵型」,比如斯嘉麗·詹森和林塞·洛韓。她們是宿敵的原因是為了一個男人,為了一個不太紅的男星傑瑞德·萊託「爭風吃醋」。
簡單來說,傑瑞德先和斯嘉麗是曖昧關係,並保持關係長達一年多;後與林塞共同拍戲,產生感情,拍拖了。斯嘉麗懷疑,傑瑞德是因對方比她幼稚才轉投別人懷抱的。
林塞也不滿,直接放話:「和我年紀相仿的女星們,比如斯嘉麗·詹森會挑戰一些更高難度的角色,以設法變成時尚先驅。然而我演得再認真,別人也不當一回事。」
甚至還有傳聞傳出林塞在夜店廁所寫著,斯嘉麗是「公車」的標語,大罵這位舊情敵。雖此事遭林塞方否認,但這樁八卦成了她們二人最轟動的對罵經典。
好萊塢的女人們的矛盾,大多離不開一個「情」字。最為世人熟知的,還有珍妮弗·安妮斯頓和安吉麗娜·茱莉二人的恩怨了。
當朱莉介入安妮斯頓與布拉德·皮特的婚姻,並成功「上位」之後,二人之間的關係就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男星和男星間則屬於「拼帥型」,比如「靚湯」與「小布」。
眾所周知,湯姆·克魯斯是好萊塢出名的帥哥,一部《壯志凌雲》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女性。
當年他如日中天時,一部名為《夜訪吸血鬼》的劇本擺到了他面前。阿湯哥為拓寬戲路,不惜濃妝上陣,演出了一名千年老妖。
但是最終,他在這部影片中的風採,竟然被出道不久的布拉德·皮特奪了去。
從影片開拍就傳出二人不合的消息,影片拍完後兩人一直未再合作。而阿湯哥的最大心病——身高,放大了兩人的矛盾。
拍攝《夜訪吸血鬼》時,身高只有170釐米的阿湯哥比小布身高足足矮了13釐米,使得在片場阿湯哥除了穿高跟鞋外,還經常要用小箱子墊身高與小布對戲。這種尷尬和苦澀,讓阿湯哥難耐怒火。
「鑽石王老五」喬治·克魯尼和兩屆奧斯卡影帝羅素·克勞也是如此,他們二人的緊張關係在好萊塢是出了名的。
二人中最先出手的人是羅素,他在接受某雜誌採訪時稱,克魯尼接拍某個廣告是「沒品的事兒」,「顯得太傻了」。
消息見報後,克魯尼馬上接招,嘲弄羅素當年組織的樂隊:「這麼爛的名字到底是誰取的!」從此,二人形同陌路。
這無非也就是因為互相看對方不順眼,最終惡語相向,造成關係難以彌補。
總的來說,好萊塢的男人們為了「爭帥」、爭名,以換取更多的工作機會,而怒目相向。
對於整體好萊塢影星來說,他們則有一個共同的宿敵:戀愛婚姻。
一般人印象中,明星的戀愛和婚姻特別容易破裂,於是就有了「娛樂圈即是非圈」之類的說法。加上粉絲們的期盼、呼喚,要他們喜愛的明星能按照他們的構想來成雙成對,這就更讓影星們覺得受約束了。
明星也是一群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只是在受眾願望的不切實際與娛樂圈的特殊環境下,南轅北轍了,因此加深了圈內圈外的落差和妖魔化。
戀愛婚姻,因此,對好萊塢影星來說,是個需要極其慎重的話題。
當明星的戀愛婚姻對象是圈外人的時候,明星實際上做出了一個選擇——把事業和私人生活分開。從粉絲的角度來看,很多人會為明星惋惜,仿佛這些明星選擇缺少社會知名度的對象,就是一種「低就」。
這很容易理解,在市場經濟裡,知名度是有商業價值的。明星跟明星配對,雙方能得到1加1大於2的宣傳效應,反之則是主動放棄了一個絕佳的炒作話題。而當明星的戀愛婚姻對象就是圈內人的時候,就更複雜了,但也更值得玩味。
外界的評判標準還是在於——名氣,它會直接作用於好萊塢影星的戀愛婚姻質量。
好萊塢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圈子。大眾會認為,知名度較低的一方必須抱持臣服的心態,否則關係就會動搖崩潰。
例子有很多。麗塔·威爾遜原本是二線明星,嫁給湯姆·漢克斯後,幾乎全職相夫教子。凱特·卡普肖曾主演《奪寶奇兵2:魔域奇兵》,成為史匹柏的夫人後,非但星運未升,反而當起家庭主婦。
犧牲事業,成全家庭幸福,這被很多人視為愛情牢固的體現。好萊塢則將其徹底放大。
如果名氣旗鼓相當呢?即使法律上存在「長壽」的婚姻,但大眾卻覺得是假象。詹妮弗·洛佩茲和本·阿弗萊克,就是一個混合事業和感情的典型例子。
他們的戀愛一度霸佔了美國所有娛樂媒體。可是,他們都曾頻繁地更換對象。因此,每當他們互贈禮物時,即使東西再昂貴,也難以製造海枯石爛的表象了。
分手、離婚,在大眾眼裡,只是時間問題。事實證明果真如此。詹妮弗和本一度論及婚嫁,也已訂婚,卻在2003年9月大婚之日前一天宣布延後婚禮,並於次年1月分手。
對此,好萊塢早有先例。好萊塢史上「最上相」的四對夫婦均已拜拜。
他們分別是,布拉德·皮特和珍妮弗·安妮斯頓,妮可·基德曼和阿湯哥,鴻運高照的瑞茜·威瑟斯彭和找不到事業突破口的萊恩·菲利普,以及伊森·霍克眼看著烏瑪·瑟曼被昆汀·塔倫蒂諾橫刀奪愛。
而那部大熱的電影《La La Land》(《愛樂之城》),不過是從好萊塢式戀愛素材庫中挖掘到的成果之一。
作者 | Sliva
編輯 | 何子維 hzw@nfcmag.com
排版 | 唐俊霏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