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 微思想 」再點擊「 關注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影像最本質的功能就是記錄,而紀錄片則是最能體現影響本質的體裁。
揭露、批判現實的社會性,寓教於樂的科普性,好的紀錄片,可以帶來來電影、劇集等不可比擬的現實意義,帶給觀眾的共鳴和震撼也是無與倫比的。今天,就來介紹五部2015年的紀錄片佳作。
1.沉默之像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提名作品。導演約書亞·奧本海默2013年《殺戮演繹》的續作。
影片以印尼1965年駭人聽聞的930大屠殺為大背景,奧本海默用冰冷的鏡頭語言,以一位受害者為切入點,對受害者與傷人者雙方進行了採訪,逐漸揭開那段歷史神秘的面紗。
整部影片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受害者家人在家中接受採訪,貧苦的程度超出想像。而諷刺的是,劊子手就住在他們對面。這麼多年過去,依然安然無恙。
劊子手在接受採訪時,繪聲繪色地形容著當時的場景,一種病態的興奮看得人背脊發涼。
而被害人接受採訪時,則是總陷入長時間的沉默。
喧鬧與沉默,歷史與現在,真相似乎都沒有了意義。
同樣推薦兩年前的那部《殺戮演繹》,用另一種較為直觀的方式展現了那段歷史。
導演邀請了現在印尼最大的準軍事組織的高官、當年參加過那場屠殺的Anwar Congo,在鏡頭重新「演繹」那場浩劫的經過。
甚至用電影的方式重現當時的場景,還要化妝扮演當年的受害者!
真是觸目驚心,刷新三觀!
兩部紀錄片一部像火焰,純粹的荒誕扭曲,一部像海水,冰冷沉寂中滲透出恐怖。
歷史從來不只是歷史。
2.中國市長
導演周浩2015年的新作。作為中國著名獨立紀錄片導演的作品,再加上題材的原因,該片一直備受矚目。口碑也是極高,豆瓣高達9.1分。
和《沉默之像》導演奧本海默一樣,周浩的《中國市長》也可以說是他之前作品的延續。那部2009年的《書記》。
片子2015年上映,紀錄的是2013年,時任大同市長地耿彥波為了重建大同而實施拆遷城牆計劃到被調任的故事。
這部片子,你能看到這些:
而且更可貴的是,該片沒有一句解說詞,紀錄上,也真的很客觀。
3.悲兮魔獸
曾經導演過《上訪》的趙亮導演2015年新作。入圍第72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如果說上面介紹的《中國市長》題材比較敏感,最起碼豆瓣還有條目,這部片連豆瓣條目都被刪掉。
wiki百科的劇情簡介是「本片紀錄了『內蒙古能源產業鏈中一系列工人的勞動和鄂爾多斯的泡沫經濟縮影,折射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矛盾問題,展現人類行為的荒誕。」
悲兮魔獸英文為「Behemoth」,取材自希臘傳說,指的是是和海裡怪獸對應的山中怪獸。導演以此作為隱喻,來對個體的生存狀況進行凝視,試圖使得更多人關注環境問題。
而且本片攝影極為驚豔,震懾人心的畫面比比皆是。
本來導演採訪了一些患有塵肺病的農民工,甚至跟隨他們從四川到內蒙,進行維權。但是最後趙亮回歸自己最初的創作初衷——「我的願景是藉由此片,引起更多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對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和審視,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倡導人們更多地尊重與傾聽來自大自然的發聲。」所以,他捨棄了這些片段,改用另一種更富衝擊力的方式紀錄。
片中大量的擺拍、人為的幹預和修飾,可能會讓人質疑這部電影是否該歸於紀錄片。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片的現實意義。導演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希望任何看完這部電影的人,無論他來自哪裡,都能對他當下的生活及人性層面的欲望進行反思,而不只是看到內蒙問題多大或中國如何如何。」
希望這樣的紀錄片,能被更多的人看見。
4.BBC 獵捕
之前的幾部都有些沉重,接下來介紹寓教於樂的科普片。提起紀錄片,就不能少了BBC的作品。自然類的紀錄片BBC絕對是世界頂級水平。
今年,BBC 再度召集頂級團隊,打造超震撼自然紀錄片——《獵捕》
豆瓣9.8分的逆天評價!
解說還是我們熟悉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
攝製團隊也絕對的權威。
2001年的《藍色星球》,豆瓣9.4分。
2006年的《地球脈動》,豆瓣9.7分。
2011年的《冰凍星球》,豆瓣9.8分。
以上的神作均出自此團隊之手。可以說,該團隊的作品是目前自然紀錄片的最高水準了。
大自然的震撼在鏡頭下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生存是生命的第一要務。《獵捕》為我們展現了自然界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的生存鬥爭——獵食者與獵物之間的博弈。
有北極熊的罕見捕殺鏡頭
也能見識到馬達加斯加達爾文樹皮蛛的獵食秘籍
還有狼群圍攻犛牛
非洲野狗獵殺
獅群進攻角馬群
加州海獅與剪水鸌圍剿沙瑙魚
斷腕蛸在潮池間搜尋螃蟹
遊隼在海岸邊準備伏擊涉禽
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再加上曾憑《地心引力》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的史蒂文·普萊斯親自作曲,氣勢恢宏!
視與聽雙方面的震懾心靈!
雖然環保活動在全球各地都有著極高的熱度,但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仍在不斷危害著地球上的生靈,包括我們自己。有一天,那些曾經和我們共享一個家園的生物,那個生機勃勃的地球,只能從這些紀錄片中看到了。
5.NHK 生命大躍進
除了BBC,日本的NHK也是經典紀錄片製造機。相比於BBC的恢宏大氣,NHK的人文氣息顯得更濃些。
日本的科普紀錄片經常會請到一些當紅明星來當主持人,明星們強大的粉絲基礎會帶來很的傳播效果,也算是為霓虹國的人文氛圍作出貢獻了吧。
比如2011年福山雅治的《Hot Spots 最後的樂園》,帶我們探索地球上那些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熱點地區,介紹了獨特生物的進化史。
還有堺雅人2012年的《你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一些大英博物館從未公布的珍貴展品首次亮相。
2015年,女神新垣結衣也有一部科普紀錄片問世——《生命大躍進》
Gakki在片中分飾兩角,是的,科普紀錄片還有小劇情,有趣的背景下更吸引人不是嘛!
Gakki一會兒是蠢萌的軟妹子
一會兒是生物學家的雙胞胎姐姐。
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地球生命進化史課。
系列共分為三集。
第一集介紹生物眼睛的進化歷程。進化去眼睛之前,生物的生存狀態完全是另一種概念。而不同生物的眼睛,也隨著環境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特性。
第二集介紹母愛的誕生。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們,並沒有養育後代的意識,破殼而出的寶寶們都是自食其力。直到兩億五千萬年前,才有生物有了獻身式的養育。
第三集介紹生物智慧的發展。人類的智慧遠遠超過其他地球生物,那麼人腦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呢?
除了養眼的Gakki,該系列逼真的CG技術也是一大亮點。
神奇的地球遠古生物十分形象,讓人感覺仿佛進行了時空旅行。
是不是很吸引人?
(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