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鏡頭前的他,專業素質過硬,事業節節高升。生活中的他,細緻溫柔,也讓許多人為之讚嘆。
而他的妻子楊樂樂,卻走上了與之相反的道路。曾經,楊樂樂也是湖南衛視的當家女主持之一,風頭不亞於汪涵。可自從二人結婚之後,她便漸漸退出了電視螢屏。
如今,二人已經結婚14年,楊樂樂也隱退了近7年的時間,名氣大不如前。看到如此差別,很多人為楊樂樂可惜,認為她是因為家庭才無奈退出了主持圈。
但其實,真相併非如此。
前段時間,楊樂樂參加了綜藝《發光的姐姐》,在其中談到了多年來的心路歷程。
她坦言,自己之所以辭掉原來的工作,並不是因為要照顧家庭。而是自從兒子誕生之後,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
曾經,楊樂樂將生活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中,即便和汪涵結婚之後,也每日忙於工作,幾乎除了休息便是工作和忙碌。
那段時間,她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既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女強人,也要修煉成內心強大的家庭主婦。可她漸漸發現,如此緊密的安排,不僅沒有讓她實現目標,反而讓自己陷入到了無邊的焦慮和痛苦之中,完全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幸運的是,就在這時,孩子小沐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看著純真的孩子,楊樂樂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她發現在工作與家庭之中,自己更嚮往成為一個全職媽媽,陪伴在孩子身邊,於是她果斷捨棄了當時正處於上升期的工作,回歸了家庭。
七年以來,「楊樂樂」這個名字,逐漸消失在了電視上。但她卻因為媽媽這個角色,收穫了巨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談到這一切時,楊樂樂總結說,辭掉工作之後,她發現女人最好的活法,無非就是一句話:忠於自己。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堅定地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辭去光鮮的工作回歸家庭,極為不值。可在楊樂樂看來,這才是她真正需要的。比起盲目地逼迫自己做好所有事情,她更希望自己能夠在某一領域,擁有一份燦爛。
這種選擇讓她變得清醒,讓生活變得簡單,沒有了多餘的煩惱之後,她找回了真正的快樂。這種忠於自我的態度, 是每個女性都應該學習的。
現實生活,很多人渴望讓自己快樂一點,但卻不知從何做起。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卻根本不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對此,楊樂樂在節目提到,想要做到終於自己,首先要學會斷舍離,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工作和關係,減少不必要的煩惱,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意義,然後全身心地投入到最想做的事情中。
而這,就是斷舍離的內涵。
斷掉多餘的煩惱,為人生做減法
生活中,很多人也曾像楊樂樂一樣,將所有煩惱堆積在一起。他們渴望專業領域有所成就,又希望在其它領域不落人後。於是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不停地忙碌奔波。
可現實是,人的精力極其有限,我們將其分散在各個地方時,也就等於削弱了各個部分的實力,什麼都想得到,卻什麼也做不好。
這時,我們應該給人生做一次減法。減去不重要的生活,放下無關的執著,只留下最需要的部分。當你做到這一點時會發現,我們本沒有那麼多必須要做的事情,反而是將全部精力集中在一處時,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最終有所成就,也讓自己得到滿足。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算是活得清醒,活明白了。
捨棄無用的社交,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
成年人的煩惱,有時來源於工作,有時也來源於社交。
你發現了嗎?那些每天參加各種應酬,流連於各種酒局的人,未必過得快樂。那些微信好友上千,通訊錄翻不到底的人,也不一定真的有人脈。他們在社交中浪費的時間,也成為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人到中年會漸漸明白,很多不常聯繫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許多不同路的人就算有聯繫方式,也仍然是陌生人。與其在社交中浪費精力,消耗情感,還不如將這些時間留給身邊值得珍惜的人。
當年華逝去時,我們不會因為微信中少了多少好友而苦惱,反而會因為用心凝聚友誼,獲得三兩個知心好友而自豪。想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過得更幸福。
離開不值得的感情,一切向前看
綜藝《演員請就位》播出之後呢,唐一菲因為屢次提及她與姚晨的恩怨,再次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之中。
眾所周知,當年凌瀟肅和姚晨本是夫妻,後來二人被爆雙雙有了婚外感情,所以這段婚姻在爭議中走向結局。而唐一菲作為凌瀟肅婚外感情的另一方,自然也少不了被責罵。
但距離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十年,觀眾們早已不在乎其中的熟是熟非。這時,唐一菲多次提及那段往事,不止沒有證明自己,反而引起了周圍人的反感。
許多人都說,從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唐一菲和姚晨處於完全不同的高度。
唐一菲始終活在過去,事業停滯不前。而姚晨早已放下過往,專心拼搏事業。兩兩對比,高下立判。
一個活在過去的女人,只會終日糾結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還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而那些放下過去的人,早已經找到了新的人生,開啟了另一片天地。她們告訴我們,唯有離開不值得的感情,一切向前看,才能過得更好。
女人最好的活法,無非就是四個字:忠於自己。
但想要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我們需要斷掉多餘的煩惱,為人生做減法;捨棄無用的社交,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離開不值得的感情,一切向前看。
簡言之,學會斷舍離,才是忠於自己的基礎。
「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最早來源於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中。她認為,現代人被太多的煩惱所困,終日痛苦。但其實,大多數的煩惱都是沒有必要的。
她主張人們刪繁就簡,扔掉無用的壓力,找到最適合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沿用這一方法,給生活進行一次斷舍離,只留下需要的東西,最終回歸本心,按照自己需要的方式過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