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的秦國閨蜜——大秦長公主孟贏
在《羋月傳》中,孟嬴是秦惠文王的女兒,也是羋月在秦國皇宮中的朋友。既然孟嬴是秦王嬴駟的長公主,為啥沒叫贏某某,而是叫孟贏呢?這其實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習俗,男人稱式,女人稱姓,姓名的規範應當是國姓在前,排行在後,在實際情況中,男子的姓在前,女子名字中姓在後,孟嬴就是贏家長女的意思。
《羋月傳》劇中,孟嬴由秦王的姐姐嬴夫人撫養長大,性格爽朗大方,和羋月性格相似,所以,和初入秦王宮的羋月一見如故,很快成為了好閨蜜,不僅多次救羋月於危難之中,還在羋月之弟——魏冉遇險時出手相助。可以說,羋月的大女主光環能閃耀,有這個耿直的孟贏公主的神助攻。
身為公主,卻身不由己
她雖身為公主,卻不得不背負自己的使命,作為其父王的政治犧牲品,遠嫁燕國,成為政治聯姻的籌碼。孟贏很懂事,為了秦國的利益,她義無反顧地出嫁。但是遠嫁燕國後,孟贏的性格也在發生變化,前期爽朗大方,快人快語,不事妝容,下嫁燕國後變得濃濃豔服,沉默寡言。
政治聯姻,是對家國的責任讓孟贏不得不犧牲的選擇。可更悲劇的事情還在後面,丈夫早逝,孤兒寡母被排擠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幸得蘇秦向秦國傳遞口信,秦王嬴駟派人接回孟嬴,但這時候,作為父親,其實考慮更多的還是國家利益,接回女兒和外孫,燕國就可以操縱在嬴駟的手中。
秦國看到的政治好處,當時比秦國更強大的趙國也看到了,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趙武靈王眼光不可謂不深遠,所以中途截胡,使得秦國只接回了孟嬴,但是孟嬴的兒子卻被趙國的人劫走了,但是嬴駟為了大局,不想和趙國硬碰硬起衝突,可作為母親的孟贏,這時候心情可想而知,哪個母親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呢?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孟贏對他父親的態度就轉變了,從此,秦國的利益不是她首先考慮的,她考慮最多的是兒子的利益。
孟嬴知道是蘇秦向嬴駟傳話,才把自己接回來。心裡對蘇秦充滿感激,為了感謝蘇秦,還特意帶了很多的財物拜謝蘇秦。但是蘇秦沒有收這些財物,這讓孟嬴更加敬佩蘇秦的為人。也暗暗喜歡上博學多才的蘇秦。但是,兩個人的身份、地位的差距,終究是有緣無分,蘇秦為幫助燕國,在燕國的死對頭齊國攪動風雲,讓燕國獲利,最後身份曝光,被齊國車裂於市。
蘇秦死後,孟嬴也抑鬱而終。
滄瀾說
可以說,孟嬴就是羋月的另一面鏡子,她雖身為長公主,比羋月的出身要更好,但這一生並沒有享受到長公主該有的幸福生活,卻不得不作為其父王的政治犧牲品,遠嫁燕國。之後,和羋月的經歷就越來越相似,同樣在丈夫死後受到打擊被流放,同樣扶持兒子登位,為兒子的江山嘔心瀝血。
但孟嬴和羋月最大的不同點,她也是個很有謀略的人,但是她始終站在父親和兒子的背後,更願意作為男人背後的影子默默付出,孟嬴深愛蘇秦,卻也為了兒子的江山社稷深埋自己的愛戀。前期的爽朗和後期的重情隱忍,犧牲,讓這個人物充滿了悲劇感。
孟嬴用隱忍和犧牲成就了父親和兒子,但最終也因為她和蘇秦那被江山社稷犧牲掉的愛情,使得她鬱郁早亡。可能,羋月正是看到了孟贏的結局,才不願像她那樣隱忍,犧牲,反而更願意站到前臺和世界搏殺爭當主角。
中國古代女子的地位是讓人唏噓的,像宣太后這樣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女子真的是太少了,但像孟贏這樣默默無聞犧牲的女子實在太多了,這就是男權社會女子沒有自己獨立人格的表現吧,和今天的女子能頂半邊天相比,我想,雖然現在社會的很多女人要和男人一樣拼事業,還要照顧好家庭孩子,很辛苦,但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和古代女子相比,我們還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