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不是我
我只是你的化身
因為,我也愛你
我有幸成為你的化身
……
低回婉轉的歌聲響起,舞臺大屏幕上出現了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手捧一束丁香花,一步步登上雨花臺烈士陵園……12月22日晚,南京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由南京市文聯和江蘇漸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話劇《我就是你》在南京三江學院結束了這一輪巡演,阿樂對丁香的懷念以及他與石鐘曼之間的紅色愛情故事令全場觀眾動容。
丁香是雨花臺眾多女性革命烈士中的一位,她犧牲前與丈夫阿樂的愛情故事令人讚嘆。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們的愛情並沒有因丁香的犧牲而結束,18年後,阿樂傳奇式地遇見了一位酷似丁香的姑娘石鐘曼。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鍾曼深深愛上了阿樂,毫不介意阿樂心中還藏著一個丁香,年齡也比她大二十多歲。鍾曼的深情感動了阿樂,她與阿樂結為夫妻,每年都陪阿樂從北方趕來南京雨花臺祭奠丁香,還給兩人的孩子取名丁香,她對阿樂說,「我就是丁香,我會像丁香一樣愛著你」。
與其他講述丁香烈士故事的文藝作品不同的是,話劇《我就是你》選取了另一種敘述角度和方式,淡化了丁香的故事,展開了繼丁香之後的鐘曼崇尚英烈丁香、敬仰英雄阿樂,執著愛情,堅守信仰,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感人故事。「劇情採用了戲中戲模式,以當代大學校園師生關於愛情價值觀的交流對話為開頭,引出了阿樂與鍾曼的愛情故事。不同的愛情觀、價值觀在劇中展開了激烈的衝突與碰撞,引發青年一代的思考。」導演張波說。
該劇大膽地將歌曲、音樂作為主要元素融入情節之中,以創作歌曲《我就是你》作為全劇音樂主題,以此發展,變奏,延伸出插曲、主題歌等,貫穿這部話劇的始終,以獨奏、獨唱、重唱、輪唱、合唱、詠嘆調的音樂方式,滲透到臺詞語言和形體動作中,使整部劇富於旋律性和韻律感。歌曲作者章世和感嘆,「丁香本身就是一段傳奇,而在她犧牲後,丁香的丈夫阿樂與石鐘曼之間互相攙扶、不離不棄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生活在當代的我們,這樣的紅色愛情值得挖掘和傳揚。」製作人南京藝術學院高旖老師表示,藉助音樂能增強話劇藝術的舞臺感染力,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部劇,能推出一首有影響力的紅色戀歌。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主要角色鍾曼和群眾演員大部分由三江學院表演專業的學生擔當,他們紛紛表示,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次心靈洗禮。主演鍾曼的是三江學院表演專業大三學生朱靜瑤,她說:「剛拿到劇本的那會兒,我特別不理解石鐘曼這個人,因為愛情應該是排他的。但隨著劇情發展,對人物的理解不斷加深。其實和我們每個年輕女孩一樣,石鐘曼會喜歡和崇拜優秀的人,所不同的是,她會為了自己愛的人去付出,甚至犧牲一切。她崇敬丁香,願意作為丁香的化身和她生命的延續,一生一世去愛阿樂。這樣的愛太偉大了!」
藝術基金專家對這部話劇給予了較高評價:「從舞臺角度看,劇情的展開採用多場景時空轉換的方式,很有創意;同時,以音樂融入話劇、融化語言和表演的形式,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有專家表示,這次主旋律話劇與校園話劇的有機嘗試,引發了當代青年人對愛情觀和價值觀的思辨和討論,打開了探求紅色經典題材創作的新通道、新思考,是一次較為成功的藝術教育實踐。 本報記者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