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劇20年:這劇能播,播出後還能接受採訪,只能證明進步了

2021-02-18 中國新聞周刊


 《人民的名義》紅遍中國後,

很多人稱,反腐劇的春天來了。

《蒼天在上》劇照

《絕對權力》劇照

反腐劇二十年沉浮

本刊記者/徐天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10日總第799期《中國新聞周刊》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加上陸天明和張平,被稱為中國反腐劇的「三駕馬車」。

他們都在1990年代開始創作以反腐為主題的小說、劇本。2000年初,他們創作的《大雪無痕》《生死抉擇》《絕對權力》等火遍中國,引發一次次的收視熱潮。

2004年,應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反腐劇退出電視臺黃金檔,此後沉寂十年,反腐劇作家們也各自蟄伏了起來。

2015年,中紀委調研組到廣電總局、最高檢影視中心調研,提起中國的反腐自中共十八大後搞得轟轟烈烈,卻沒有一部相關的電視劇。知情人告訴周梅森,反腐劇的環境「這次真變了」。

《人民的名義》播出後,引起好評,在豆瓣上的評分接近9分,收視率也刷新了多項紀錄。

有媒體說,反腐劇的春天來了。周梅森和陸天明對此保持謹慎樂觀。

「這個劇能活下來就行了」

《蒼天在上》播到第七集的時候,編劇陸天明在遛彎時碰到了樓上的鄰居。鄰居在廣電部門主管電視劇評獎。對方拍拍他的肩膀說,天明,別擔心了,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這是1995年,《蒼天在上》作為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反腐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每天晚上8點05分,電視劇開播,9點前結束。一播完,陸天明家的電話就響個不停。常聯繫的、不常聯繫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打來電話,跟陸天明探討片中人物的命運。電話經常會響到晚上12點。

有人跟他開玩笑說,這部劇播出的時間段裡,地方的犯罪率都降低了,因為小偷們也都在看電視。

這部單集創下39%收視率的反腐劇,被許可播出的過程並不容易。

陸天明當時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的員工。該中心隸屬中央電視臺,成立於1983年,在80年代打造了《西遊記》《紅樓夢》等經典電視劇。

其時,央視想拍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將任務交給陸天明。陸天明決定寫作一部跟反腐有關的劇本。他後來想起來,覺得原因很簡單。他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那時,普通民眾聊天,話題總圍繞著某某官員出事了,某某官員腐敗了,他自然想直擊這個痛點。

當時,腐敗在中國正呈嚴峻的態勢。1993年8月,中紀委召開第二次全體會,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講話說,消極腐敗現象有些方面還在滋長和蔓延。「如不堅決克服消極腐敗現象就會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的人民政權,葬送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業。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根據次年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上時任中紀委書記尉健行所作的報告,中紀委二次全體會後,當年9月至12月,與前年同期相比,全國查處的貪汙、賄賂萬元以上的大案增長了2.1倍,查辦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經濟犯罪率增長了6.8倍,其中廳、局級以上幹部增長了11倍。這四個月,全國給予黨紀處分42195人,給予政紀處分16169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信訪舉報總數上升了78.5%。出現了署真名舉報多,舉報領導幹部多,舉報重點部門多,舉報重大問題多等現象。

1993年1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與監察部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政府行政監察兩項職能。

陸天明所感覺到的全民都在談論腐敗問題,就發生在這個背景之下。

不過,政策是一回事,文藝創作是另一回事。陸天明記得,經過反右和「文革」,提到要寫黨和政府的腐敗問題,文藝界會「打哆嗦」。與現在的編劇會走出去採風不同,陸天明沒敢走基層,怕最後寫了劇本被當地領導對號入座,繼而惹上官司、作品被禁。他哪兒也沒去,憑以前積累的素材,閉門五個半月,寫作了《蒼天在上》。

本子寫完了,本單位的主管領導給出了十三條意見。比如,腐敗官員怎麼能是副省級,全國一共就幾十個省,沒多少個副省長,對號入座可怎麼辦?再比如,劇中的市委書記怎麼可以偽造現場,這可是市委書記!再者,英雄人物怎麼能是悲劇收場?還有一條更「致命」,劇名不能叫「蒼天在上」。理由是在社會主義中國,你呼喚蒼天,想幹什麼?

主管方面要求陸天明改,陸天明堅持不改,於是,劇本被單位「槍斃」了。陸天明無奈之下,找到了北京電視臺。北京廣電局領導看了本子,大加讚賞,許諾陸天明,這本子我們拍,不拉贊助,自己出錢。原單位聽說後,同意陸天明把本子拿出去,但要求他在第二天的辦公會上主動提出從本單位撤劇本的事情。

當晚,陸天明思前想後,實在是心有不甘,覺得自己明明是為本單位寫的本子,現在反而要由他來提出撤走,心裡過不去這道坎。快到夜裡11點了,陸天明決定給廣電系統主管電視劇的一位領導打電話。他從未和這個領導交往過,四處打聽,才問到了對方的聯繫方式。

之前,這位領導參與審看了《蒼天在上》,很是喜歡。陸天明向他詳細闡述了內心的想法。「我跟他說,全國文藝的發展趨勢是這樣的,小說、詩歌都已經有了很人性化的表達方式,為什麼電視劇還在走高大全那一套呢?」一個小時後,這位領導同意陸天明可以不改。

本單位領導第二天聽陸天明這一新說法後,不敢相信,一定要拉著陸天明直接去對質。陸天明只好再次撥通那位領導的電話。雙方溝通後,本單位領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把原本要決定放棄該劇本的辦公會,變成立即籌拍該劇的工作會議。

領導的擔憂,演員同樣也有。原定的主要演員看了陸天明的劇本,直言演不了。他認為,這部劇的貪官寫到副省級,就算拍完了,將來也播不了。在創作和拍攝過程中,主創和劇組上下每天都擔驚受怕。他們每天看人民日報社論,生怕高層不再提反腐。

因此,當中央電視臺領導通知陸天明和導演,當天要播出《蒼天在上》時,他們都覺得不可置信。「事先沒有任何宣傳,更別說炒作,連中國電視報都沒給打個播出預告,下午通知我們,說晚上就播出。我們怎麼敢信?」

當晚,劇組的主創人員守在電視機前,十分忐忑地等著新聞聯播結束,等著天氣預報播出,等著時鐘跳到了晚上八點。《蒼天在上》的片頭曲響起時,陸天明看到身邊的人和自己一樣,淚盈眼眶。「我們那會兒真沒想過火不火的問題,只希望這個劇能活下來就行了。」

陸天明知道,每一位拍板的文藝界領導都戰戰兢兢的,生怕這部劇亂了中國。播出過程中,劇組也擔心傳來從紅色電話機裡下達的指令,或勒令停播,或命令放到半夜以後再播。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些擔心的事都沒有發生,而這部事先沒有做任何宣傳的電視劇,收視率完全靠觀眾的口碑一路攀升,單集收視率最高達到39%。也就是說,那天晚上,全中國每十個人裡,就有四個人在看《蒼天在上》。這創造了當時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率,至今,這個數字也極難逾越。

英國BBC的一位記者找陸天明採訪,對方直言不諱,怎麼可能在大陸寫這樣的電視劇,並在央視的黃金時段播出,你是否受到了什麼壓力?

陸天明的回答意味深長:「我們這裡播出電視劇,都要領導籤字通過的,他們籤字也代表替我擔了責任。所以,這個在大陸打響,不是我一個人就能辦得到的。這個劇最終能播出,播出後你還能在北京找到我,我也能接受你的採訪,只能證明中國在進步了。」

話雖這麼說,但陸天明在那之後五年,都沒再寫反腐劇本。五年後才寫了另一部著名的反腐劇《大雪無痕》。

《蒼天在上》收官之後,很多人催著陸天明寫續集,陸天明也知道,這續集無論寫成什麼樣他都能掙到錢。但他覺得,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光炒自己的冷飯,是不負責任。另一方面,《蒼天在上》所經歷的坎坷,他只對外講了實際遭遇的十分之一,「全過程是死了一回又活過來的,當時也是真的寫不動了。」

沉寂十年

2004年4月,上海、湖南等各地衛視接到了廣電總局的通知,涉案劇、反腐劇應退出黃金時間,並在晚上11點前不要播出此類電視劇。

一名記者在當年的新聞報導中寫道:「由於目前涉案劇、反腐劇出現了『一窩蜂』的熱潮,在螢屏上已出現了過多過濫的現象,而且,正在拍攝的涉案劇、反腐劇之多,也幾乎佔全國電視劇拍攝總量的一半。

有媒體認為,廣電總局下此通知,與當年召開的2004年度全國電視劇題材規劃會有關。在會上,有不少參會人員對涉案劇、反腐劇越來越多的現象表示憂慮,並提出了批評。「會上傳出的信息是,反腐、涉案劇『一窩蜂』是2004年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將會進一步壓縮涉案劇、反腐劇的規劃立項比例。即便是已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的題材,也要按整體部署進行規劃和調控,這類劇目在上星頻道或在各臺黃金時段的播出將被嚴格控制。」

據報導,在2004年,全年申報的308部涉案題材的劇目,被壓縮了40%之多。批准立項涉案題材50部、1005集,分別佔批准立項總數的4.1%和4.4%;暫未批准立項的申報劇目中,涉案題材39部、927集,分別佔未批准立項總數的23.5%和20.5%。

《中國新聞周刊》嘗試查找2004年的相關規定,查到了廣電總局下發的《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其中確實提出了這類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等要安排在晚上11點之後播出的相關規定。不過,這個規定並未提及反腐劇。

陸天明說,自己從未見過針對反腐劇的文件,只是有所耳聞。但以後的十年中,央視黃金時間再也沒播過反腐劇,卻是不爭的事實。業界將之稱為「不成文的規定」。

20世紀末期,反腐劇火了,陸天明明確感覺到了。自他的《蒼天在上》播出後,文藝界發現反腐劇沒惹出什麼事,反而轟動一時,有人就動了心,開始創作類似題材的劇本,也有的人會打擦邊球,寫官場劇。

2000年,陸天明寫作了《大雪無痕》,這部電視劇再次創下了收視率紀錄。

但周梅森跟陸天明的感覺不太一致。在他的印象裡,21世紀之初的反腐劇並不算很熱,遠沒有到現在玄幻劇、穿越劇的熱度。而他當時所經歷的反腐劇審查,也並沒有放鬆條件。

周梅森說,自己的第一部反腐題材作品應算是《至高利益》。當時,他耳濡目染社會上的一些垃圾政績工程,在作品中呼籲領導幹部不能為了政績亂作為。拍攝《至高利益》期間,他無意間接觸了一個「一把手」權力太大導致的腐敗問題,因此,《至高利益》剛開拍,他就寫了《絕對權力》。此後不久,他又寫出了《國家公訴》。

周梅森記得,《絕對權力》送到專家組評審的時候,專家組一致好評。但主審部門要求把這部劇送反腐部門審。反腐部門把這部劇斃了。主審部門的領導多次去找該部門的領導溝通,才把這部劇救下來,付出的代價是,周梅森改了600多處。

後來,《國家公訴》送專家委員會審的時候,專家委員會起立鼓掌,向劇組致敬。主審部門的一位領導聽說了,反問道:「周梅森的劇就這麼通過了?重審!」之後,主審部門向周梅森指出了800多處問題。周梅森一處一處改完後,對方說,這部劇還涉及公安部門,是不是要送公安部看看?

周梅森和主審部門的人,在私下裡並不陌生,雙方都很客氣。但談起作品來就是另一碼事了。「我去談藝術,人家跟我談宣傳紀律。」有人跟他說,你來總局大院,總給我們領導帶來不安。

《至高利益》《絕對權力》《國家公訴》都首播於2003年。其中,《至高利益》由中央電視臺播出,歷經三次預告要在黃金檔播出,三次都臨時下馬,最終改在非黃金檔播了。周梅森心疼自己的劇本,後來,他更願意和地方臺合作。

因此,當周梅森聽說控制反腐劇、涉案劇播出的通知時,他是有些意外的。他覺得,自己的劇本過審還如此困難,反腐劇遠沒有到「熱」的時候。後來回想,他覺得是當時有一些官場小說出了問題,描寫露骨,誨淫誨盜,所以才加強了管理,而反腐劇是「跟著倒黴」。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範子文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當年,廣電總局想治理的是涉案劇。一些涉案劇越拍越黑,展示犯罪情節和手段的東西越來越多,導致正不壓邪、充滿負能量,甚至教會社會上的人犯罪。而反腐劇作為涉案劇的一種,也跟著遭殃了。

這個規定給反腐劇的作家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大家將反腐劇當雷區,周梅森也只好繞著走。他還是會在私下攢資料,寫反腐作品,但不會公開發表。

面對「一刀切」的規定,陸天明則選擇了「頂風作案」,寫作了《高緯度戰慄》。這次,他先寫小說,一個大出版社退了稿,上海文藝出版社倒是很快接了過去,出版了。

浙江寧波一個集團的老總到上海出差,在地攤上看到了《高緯度戰慄》。他對陸天明的名字十分熟悉,當晚將小說看畢,直接要求集團新成立的文化公司停下已經要開拍的一部言情劇,找陸天明改編拍攝《高緯度戰慄》。該劇成為這家文化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劇。

這是陸天明第一次接觸民間投資。他也很清楚,當時的民間文化公司初涉影視界,一下要涉及如此敏感的政治題材,可能力有所不逮。於是他又找了上海東方衛視等作為共同出品方。

《高緯度戰慄》送到了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的桌上。李京盛親自審完,非常興奮,給了四條意見,高度肯定了該劇,並把它推薦給了總局領導。之後,經廣電總局特批,2008年3月,《高緯度戰慄》在全國四個直轄市的上星衛視播出,在所播之地得了收視率的第一。

在陸天明印象中,從2004年廣電總局規定出臺,至最近解禁,《高緯度戰慄》是期間唯一一部在上星衛視播出的反腐劇。

那些曾不斷來找他寫劇本的人和公司不再出現,「誰也不會拿錢往水裡扔」。反腐劇進入了停擺的十年。

口子開了

2014年,有人開始意識到,反腐劇的創作開了口子。

這一切都有跡可循。2014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不久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劉梅茹在一次會議上公開表態,首次強調了「區別對待」:「其實總局一直倡導、支持現實題材的創作和播出,公安題材是現實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觸及社會現實的銳度,展現戲劇衝突的烈度,拷問人性的深度,以及由此能夠達到的引領精神價值的高度,具有其他題材難以比擬的優勢,本應是創作的熱門類型。但由於曾經走過的一段彎路,2004年開始總局不得不對涉案劇採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管理政策。不是說公安劇一律不能進黃金檔,也不是黃金檔的標準難以解釋,這個標準也不是多麼高不可攀。業界對政策可能存在誤解,也可能清楚政策,但因為難度而選擇避開,確實這些年來獲得廣泛認可的優秀公安劇不多。」

劉梅茹說的是公安劇、涉案劇的「有條件解禁」,但了解內情的人都聯想到了同樣被管理的反腐劇。

劉梅茹代表國家廣電總局做的表態很難得。2011年,市場上曾傳言涉案劇悄悄解禁。截至當年4月,已有30多部當代涉案劇申請拍攝,但僅有6部獲準拍攝。時任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的李京盛強調,涉案劇並未解封,不要盲目投資拍攝。

2015年中,李京盛向媒體透露:「我們領到的任務,每年電影最少一兩部,電視劇最少兩三部,而且必須是精品。」

同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察局局長範玉剛在法制題材電視劇創作研討會上,公開談及「反腐倡廉劇」和「涉案劇」不畫等號。

他說:「第一個我們要把握住創作的方向,不要跑偏,要有反腐的內容,同樣也有要倡廉的內容;第二點要正確反映反腐劇、法制劇中公檢法三個部門之間是什麼關係;第三個我們要正確的把握好這類題材的人物刻畫,避免高大全,或者把這種假惡醜都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第四點我們在創作這類題材的時候,就要考慮它的社會效果,不要更多地展示腐敗,不要更多地暴露我們辦案內部的一些東西。」

範玉剛所提出的對反腐倡廉劇的要求,李京盛後來用七個字概括:反腐、倡廉、正能量。這裡的核心思想,是反腐而不是展示腐敗。

2015年,周梅森開始創作《人民的名義》。此前停擺期內,他並沒有停下反腐作品的創作,積攢了不少寫作素材。他很快就將《人民的名義》寫完。

劇本過審時,周梅森發現,廣電總局相比過去善意多了,提出的意見也是確實需要修改的部分。

縱然如此,周梅森仍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告訴投資商,這部劇可能會壓著不播。他又跟導演李路說,要做好準備,可能最後會被要求刪五六集的篇幅。當年30集的電視劇就改了幾百處,現在這部55集的劇,恐怕會有更多刪改要求。

他甚至想到了對方會要求刪改的具體鏡頭,比如,劇中大風廠發生的「一一六」群體性事件,庫房大火和燒傷工人的場面極有可能都被刪除,改用畫外音。

四審之後,這組鏡頭仍然保留下來,周梅森十分意外。他覺得當年那種嚴防死守的審查方式有了改變,如今雙方能交流能溝通,對方是主審也是朋友。「跟當年就不像一個時空的。」

當然,也有人在看了劇後批評他,比如,怎麼能寫黨內有團團夥夥問題?周梅森很聰明,直接讓對方去查看習近平於2016年1月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的講話。

在這個講話中,習近平提到了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其中一個是「置若罔聞,搞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團團夥夥,一門心思鑽營權力」。對方看了這段講話,不再談這個話題。

周梅森想起了過去這些年有關反腐劇、涉案劇一刀切的規定:「正是因為這些機械的規定,阻礙了關注現實政治生活的優秀影視作品的誕生。」

《人民的名義》紅遍中國,網上網下都在討論。許多媒體稱,反腐劇的春天來了。但無論是劇作者周梅森本人,還是最高檢影視劇中心專職副主任範子文,都十分謹慎地看待這個「春天」。

範子文說,這類題材十分敏感,不是誰都能寫的,如果說要形成像抗戰劇那樣大規模的大批作品,可能性不大。「畢竟這不是一般人能寫能拍的,能駕馭這個題材的人太少了。」

目前,國內製作反腐劇的主要部門,是紀委和公檢法機關。範子文介紹,從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立項7部與反腐有關的電視劇,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就報備了5部,其中《反貪風暴》即將開機,《天網行動2015》《高位》《利劍出擊》都在劇本創作階段,而《人民的名義》已經開播。

範子文說,反腐劇的創作,還是應該堅持少而精,把握好「反腐、倡廉、正能量」的原則。否則,反腐劇可能還會受到限制。

周梅森用「不是很樂觀」來形容自己對這個「春天」到來與否的看法。他說,反腐這麼多年,文藝作品太少了,出得太慢了。「要小跑幾步,才能趕上火熱的生活。」

編劇陸天明感到了「春天」的一些風向。現在不斷有人找他,請他寫反腐劇。也有相關部門聯絡他,希望共同創作。

他認為,相比過去的「冬天」,現在當然是反腐劇的「春天」,但「要謹慎,而且要勇敢。謹慎就是不能胡來,內容上要真實反映,藝術上有所突破;勇敢就是在遇到很多阻力的時候,排除私心雜念的幹擾,堅持做到底。」

自《高緯度戰慄》播出之後,陸天明已有近十年不再寫反腐題材。如今,有大公司找上門來洽談,敲定合同。74歲的他即將動筆。他說,這一次,必須要拼老命了,因為這恐怕是他寫的最後一部反腐劇。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吃飯多簡單的事情,可有人卻被食物綁架,吞安眠藥,跳樓,選擇自殺

點擊圖片閱讀 | 這個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小村落,讓來到這裡的年輕人愛上自己的敵人

點擊圖片閱讀 | 8位落馬官員口述:權力巔峰時有如吸毒的迷幻

相關焦點

  • 現代反腐劇沉浮之路
    這是因為它符合中國政治現實,極大滿足了人民的好奇心,讓大家窺見了紀委、反貪局工作的內容,讓部分人的仇官情緒得到了釋放。陝西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渭南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徐軍義表示,反腐題材文藝作品熱銷,這既是《人民的名義》「反腐」的市場效應,也是一個時代重要問題的生活反映。但這並不意味著「反腐劇的春天來了」。它還應有更多因素的影響,如政治需要、社會穩定等。
  • 《巡迴檢察組》後,這三部反腐劇將襲,陣容一個比一個強大
    《巡迴檢察組》後,這三部反腐劇將襲,陣容一個比一個強大今年,大家期待已久的反腐劇《巡迴檢察組》終於來了。自從2017年的《人民的名義》之後,觀眾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反腐劇了,當年的全戲骨陣容、大尺度反腐劇情,讓觀眾拍手叫好,這部劇最終成功突破省級衛視近十年來最高收視記錄,成為行業新標杆。
  • 境外劇先審後播新政已施行 老劇四月前還能更新
    4月前還能更新  去年11月,有媒體報導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即將出臺新的境外劇管理政策,即對視頻網站引進境外劇實行更嚴格的管理,規定引進劇必須整季內容先審再播。這個新政策實施之後,也就意味著邊拍邊播的韓劇美劇將無法在第一時間被國內觀眾看到。聞知消息後,各大視頻網站都進入暗戰階段,在引進劇上互相保密。近日,記者採訪發現,原定四月開始的新政,各大視頻網站已經部分開始執行,今年開播的多部熱門韓劇都已無法在國內視頻網站上收看。
  • 還沒等到《人民的正義》,又一部42集反腐劇引期待,金韜執導
    還沒等到《人民的正義》,又一部42集反腐劇引期待,金韜執導今年,懸疑劇爆款頻出,先是《十日遊戲》,後來《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驚心動魄的劇情,精彩的演繹讓觀眾欲罷不能。不過,除了懸疑劇之外,還有一種反腐劇也非常受觀眾喜愛。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義》颳起反腐熱潮,不過卻頗有「曇花一現」之感,此後很少再有反腐劇出來。最近,據說《人民的名義》姊妹篇《人民的正義》即將改名為《巡迴檢查組》,並且上星央視一套播出的消息,讓大家興奮不已,但大家等了很久也沒見這部劇開播。
  • 《人民的正義》未播,這兩大十佳導演聯手拍了部反腐劇,劉濤主演
    《人民的正義》未播,這兩大十佳導演聯手拍了部反腐劇,劉濤主演近年來,反腐劇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追捧。三年前,一部《人民的名義》讓大家過足了癮,最近,據說《人民的名義》姊妹篇《人民的正義》將更名為《巡迴檢查組》,上星央視一套播出。
  • 積壓4年,反腐大劇《大路朝東》就是不播,胡軍主演,戲骨不少
    積壓4年,反腐大劇《大路朝東》就是不播,胡軍主演,戲骨不少這些年,反腐題材的電視劇可以說備受觀眾喜愛。《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後的火爆程度,足以看出觀眾的熱情。不過,自《人民的名義》之後,幾乎就沒看到反腐劇播出過了。
  • 蔣雯麗反腐劇《權與利》將播,呈現官員選拔過程,張豐毅再演書記
    兩次獲得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項的女演員蔣雯麗在這兩年參演的電視劇作品已經很少了,播出於2018年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幫助蔣雯麗第二次拿下了白玉蘭獎視後的榮譽,而在那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蔣雯麗都沒有新劇了,這讓很多喜歡這位實力派女演員的劇迷們感到些許遺憾。
  • 2018年7部待播民國劇
    第一部《遠大前程》這部劇在即將播出時又突遭變故,最終被宋丹丹、張若昀主演的《親愛的她們》「截胡」搶先播出。儘管《遠大前程》遭遇了幾次「變故」,但由於這部陳思誠編劇的作品,演員陣容極其強大,一直被不少劇迷視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新劇之一。第二部《秋蟬》
  • 一劇兩星+配額稀缺:2015年播古裝劇有多難?
    這也意味著,以一部50集的古裝劇標準來量化的話,每家衛視明年黃金時段能消化的古裝劇數量,只有2部多一點。對此,知名劇評人袖手2000在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表示,總局對古裝劇的配額從今年起已經開始收緊,「明年是完全不能通融,政策會越來越趨緊。」
  • 8部待播反腐大劇,早已拍完就是不播,最後一部積壓4年最期待
    不知不覺中,2020年已經過去近三分之二,在過去的時間裡播出了很多電視劇,讓大家看得很過癮。反腐劇是廣大觀眾非常喜歡的一類作品,大家希望看到更多的像《人民的名義》一樣的精品電視劇。目前,就有一批從編輯、導演到劇情、演員都非常不錯的反腐劇,雖然早已經完成拍攝製作,但就是遲遲不播出,讓人十分著急和期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讓人期待的8部待播反腐劇。趕快播出吧,再多也不嫌,劇荒啊!
  • 盤點實力派男星待播劇:靳東《龍器》8.3分,黃磊《小歡喜》將播
    文\市儈娛樂國內演員中能擔得起收視率的演員比比皆是,但是能保證演技保證作品質量的卻屈指可數,這些實力派演員對劇本寧缺毋濫、對自身演技甚至群演都苛刻,比如文章,在拍攝電視劇《剃刀邊緣》的一場「槍斃」戲,嫌十幾個群演身上血太少,叫化妝的直接潑血。
  • 20位當紅女藝人待播劇觀察:楊冪4部真「勞模」 趙麗穎再攀大導演
    從待播劇數量來看,楊冪無疑是這20位當紅女藝人中的「勞模」,目前她有四部劇待播,內容儲備非常豐富,而且類型多樣化,有都市情感劇、醫療情感關懷劇、當代都市反諜戰,以及古裝言情劇。這幾年楊冪大熱作品不少,但能讓觀眾刷新對她演技認知的作品寥寥無幾,從作品類型選擇上能夠看得出楊冪想要改變的想法,比如她之前參演侯孝賢監製的《寶貝兒》,今年又嘗試挑戰醫療劇和反諜戰戲,但截至目前,收效甚微,也許她想要改變的步子應該邁得更大一些,否則留給86年的她,成為好演員的時間不多了
  • 靳東三部劇將播,陣容一部比一部強大,女主都是老熟人
    靳東的作品一向有口皆碑,但凡其新劇上線一定能掀起全民追劇的熱潮。不少人認為靳東是中年男神,對電視劇收視具有號召力。其以往的作品包括今年上線播出的《精英律師》、《如果歲月可回頭》都彰顯了對電視劇收視的號召能力。不過今年已經有兩部作品播出的靳東,接下來還有三部劇要播,靳東三部劇將播,陣容一部比一部強大,女主都是老熟人!
  • 《人民的正義》11月播出,導演發布預告片,演員陣容真絕了!
    2017年,由最高檢出品的反腐倡廉劇《人民的名義》登陸湖南衛視,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支持。該劇憑藉超大的尺度,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霸佔了整個收視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更是以8%的收視率打破了近十年的收視紀錄。
  • 《人民的名義2》11月播出,導演發布預告片,演員陣容真絕了
    2017年,由最高檢出品的反腐倡廉劇《人民的名義》登陸湖南衛視,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支持。該劇憑藉超大的尺度,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霸佔了整個收視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更是以8%的收視率打破了近十年的收視紀錄。
  • 20位當紅女藝人待播劇觀察:楊冪4部真勞模趙麗穎攀上大導
    從待播劇數量來看,楊冪無疑是這20位當紅女藝人中的「勞模」,目前她有四部劇待播,內容儲備非常豐富,而且類型多樣化,有都市情感劇、醫療情感關懷劇、當代都市反諜戰,以及古裝言情劇。這幾年楊冪大熱作品不少,但能讓觀眾刷新對她演技認知的作品寥寥無幾,從作品類型選擇上能夠看得出楊冪想要改變的想法,比如她之前參演侯孝賢監製的《寶貝兒》,今年又嘗試挑戰醫療劇和反諜戰戲,但截至目前,收效甚微,也許她想要改變的步子應該邁得更大一些,否則留給86年的她,成為好演員的時間不多了。
  • 《餘生請多指教》之前還有兩部待播劇,今年播出基本無望
    ,肖戰接拍的第一部電視劇,拍攝近三個月後,於11月份殺青,加上後期製作,這部劇預計最快會在今年初和大家見面,但沒有想到的是,肖戰在年初捲入一場風波,他所有參演沒有播出的劇都被叫停。 在沉寂了幾個月後,肖戰慢慢開始復出,很多粉絲都盼著《餘生請多指教》能儘快播出,千呼萬喚!
  • 7部待播民國劇值得期待,鄭爽的造型美呆了
    第一部《遠大前程》這部劇在即將播出時又突遭變故,最終被宋丹丹、張若昀主演的《親愛的她們》「截胡」搶先播出。儘管《遠大前程》遭遇了幾次「變故」,但由於這部陳思誠編劇的作品,演員陣容極其強大,一直被不少劇迷視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新劇之一。第二部《秋蟬》
  • 20位女藝人待播劇觀察:楊冪4部真「勞模」 趙麗穎攀上大導擬轉型
    從待播劇數量來看,楊冪無疑是這20位當紅女藝人中的「勞模」,目前她有四部劇待播,內容儲備非常豐富,而且類型多樣化,有都市情感劇、醫療情感關懷劇、當代都市反諜戰,以及古裝言情劇。這幾年楊冪大熱作品不少,但能讓觀眾刷新對她演技認知的作品寥寥無幾,從作品類型選擇上能夠看得出楊冪想要改變的想法,比如她之前參演侯孝賢監製的《寶貝兒》,今年又嘗試挑戰醫療劇和反諜戰戲,但截至目前,收效甚微,也許她想要改變的步子應該邁得更大一些,否則留給86年的她,成為好演員的時間不多了
  • 等了三年,反腐大劇《國家行動》將播出,比《人民的名義》還震撼
    文│娛情派在當下的螢屏上,反腐題材的電視劇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2017年播出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當時該劇的收視率與口碑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劇中的陸毅、吳剛、許亞軍等多位演技派紛紛走紅,跌宕起伏的緊湊劇情,眾星雲集的豪華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