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圖片,除去玉佛寺琺瑯掐絲佛像以外,其他皆來自於網絡。部分照片來自於不知名網民攝於《幽藍神採——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在此感謝他們的高清無碼細節大圖,才有這篇文章的出世。若涉及版權,可聯繫註明出處和作者,或者聯繫刪除
謝謝~~
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首《青花瓷》的歌詞
並不是方文山胡亂拍腦袋想出來的
馬未都雖然質疑「瓶底書漢隸」的正確性
卻也在方文山的解釋後,終歸稱讚有加
在寫這篇文前,這首歌也只是略知一二
而在寫的過程中、收拾電腦打烊回家路上,
它卻無數次單循
佩服周董對中國風流行樂的信手拈來的才華
佩服方文山用歌詞把青花的美潤物細無聲
而我,也就啃書查閱,作這篇筆記罷~
素坯(胚)
素坯,指未上釉之前的陶坯
以景德鎮的青花瓷為例
素坯以高嶺土製成
有淺淡雅致的隱約光澤
素坯
釉 (glaze)
出現於商代,是一種玻璃質
若施於陶器上,既可美化,又可保潔
是陶瓷史上一次質的飛躍
釉若施於金屬
則稱「琺瑯」
琺瑯掐絲佛像,玉嬋攝於上海玉佛寺
因為白釉的燒制工藝比青釉複雜得多
所以最早出現在漢代
比青釉瓷器晚了400多年
甜白釉
青花瓷的產地
涉及雲南玉溪窯、浙江江山窯
還有最為著名的 江西景德鎮窯
前兩者品質和產量遠不及景德鎮
所以各界普遍認可的青花瓷
幾乎指的都是景德鎮產青花
景德鎮古法制釉:釉無灰不成
灰,即釉灰:
熟石灰與景德鎮特產的狼萁蘋層
疊燒煉數次後,
用人溲浸漬陳腐而成
狼萁蘋,俗稱鳳尾草
二灰
用燒過的鳳尾草和熟石灰
每樣一層疊在一起
在腐化中人為的在上面小便加快腐化
腐化後再經過淘洗
第一次淘洗出來的叫頭灰
用於配製粗瓷釉
剩下的殘渣再次經過浸腐和淘洗
叫做二灰
用於配製細瓷釉
釉果
將釉石舂細淘淨,製成土磚狀,即釉果
古法傳統的石灰釉以釉果和釉灰製成
釉灰8%--25%
釉果75%--92%
視釉果的用量由多到少
透明程度逐漸增加
唐青花
泛指的青花瓷
始於唐朝(濫觴時期)
中國考古最早於1970年
在揚州唐城遺址發現青花殘片
它們產自河南鞏義
著名的唐白瓷、青花、三彩產地
史稱:河南鞏縣窯/鞏義窯
1999年印尼海域「黑石號」唐代沉船上的青花碗。
青花瓷的基礎釉色是白釉
而一般瓷土和釉料
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鐵
器物燒出後必然呈現出深淺不同的青色來
將瓷器釉料中的含鐵量降低到0.75%以下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
在白地青花出現之前
也許更多人看到的是泛著青色的
「青地」青花瓷
繪有「曲棍球圖」的唐代青花塔形罐
由於唐朝白釉的燒制工藝局限
和青花色料的運用不同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
並不屬於真正的「青花瓷」
只是當時唐三彩的副產品
宋青花
宋青花殘片
1956年,浙江龍泉縣金沙塔出土的宋代青花碗
宋青花和唐青花
沒有半毛錢關係
世界上的宋青花可能只有幾十個
雖然從美學價值上來說
可能遠遠低於普世的標準
但物以稀為貴
一個「醜八怪」的宋青花
價值也可能上百萬
青花瓷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精彩地舞劍弄刀
成為一個一個千古絕唱
還要多謝蒙古人們
元青花
我們暫且不談「靖康恥,猶未雪」
撇開「戰爭機器」或「鏡花水月」
無論如何,元青花在中國陶瓷史上
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背上的民族
把那種豪邁氣度
淋漓盡致表現在青花瓷器上
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
確立了後世青花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元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嚴格意義上來說
元青花,才是真正的青花瓷鼻祖
在瓷胎方面
景德鎮的元青花
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素胚勾勒
蒙古人痴迷於漢人的文化,
在那個雜劇繁榮的元朝
各種漢人的歷史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
深深喚起了蒙古人的共鳴
將故事凝結在結實的青花瓷上,
帶在馬背上,隨軍漂泊
它們讓蒙古人可以隨時隨地
欣賞那回味無窮的戲劇故事。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全球目前僅存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
件件取自中國經典故事
器形紋樣處處精美絕倫
鬼谷子下山圖罐於2005年倫敦佳士得
創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拍得2.3億人民幣
由英國古董商Giuseppe Eskenazi先生拍得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瓷器三絕之一
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
另兩件已流傳到國外,
而且尺寸比這件小,
釉色、紋飾也不及這件精美
青料:蘇麻離青
元青花能綻放這名揚內外的美,
一種進口的青花色料(簡稱「青料」)
功不可沒
蘇麻離青
來自伊拉克薩馬拉(Samarra)
英文名 smalt
a type of silica glass coloured deep blue with cobalt oxide
一種深藍色含氧化鈷的石英玻璃
看到這種藍色完全沒有抵抗力的人
請和我一起舉手……
蘇麻離青的青花
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
含鐵高而含錳量低,
0.25%的氧化鈷在釉中呈現豔麗藍色,
1%的氧化鈷在釉中呈現深藍色,
氧化鈷高於1%時,呈現藍黑或黑色。
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
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
景德鎮珠山御窰場出土的蘇麻離青料青花瓷標本
(未必是元青花標本)
吃胎(下凹)
蘇麻離青和胎釉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釉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凹
蘇麻離青用於釉上和釉下
會有不同的效果
景德鎮珠山御窰場出土的蘇麻離青料青花瓷標本
(未必是元青花標本)
元青花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
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
蘇麻離青的使用,
大約就是元朝至正年間
至正十一年款 元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現藏大英博物館
(圖片攝於2013上博元青花大展)
是不是又錯過一次曠世大展?!
不管你是不是,反正我是…… TTATT
這對象耳瓶,如今是「十億不賣」
關於它,有個插曲,
不得不提一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
旅英華僑吳賚(lai4)熙
帶著一對罕見的青花雲龍象耳瓶
請當時專家高手品鑑並想要出售
其中一件的頸部記有六十二字銘文
「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
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
喜舍香爐花瓶一付,
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
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遺憾的是
這對珍貴的文物被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手」
認為是贗品而拒之門外
中國人在自己的家門口
失去了首先認識元青花的機會。
最後這對象耳瓶,
被英國的一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
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收藏。
有人說,
這些是被外國人搶去的
應該通過政府聲討拿回來
也有人說應該買回來。
其實
有很多類似於這對象耳瓶的文物,
未必是老外搶去的,
而是我們自己沒眼光
不懂珍惜,反而賣給別人的。
有人說
「拿回來幹什麼,放在他們那裡才好。」
哎。。元芳們,怎麼看?
說回正題
在至正年之前
景德鎮的工匠們,應用的國產青料,
採自江西和浙江
所制元青花以民間殉葬小件器物居多
國產青料含錳量
是蘇麻離青的20甚至30倍
所以即便也是元青花
所制藝術效果
與蘇麻離青的元青花大相逕庭
它們多分布在東南亞地區
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一帶,
為滿足東南亞人陪葬需要的外銷商品
國產青料繪製元青花龍紋玉壺春瓶
所以元青花雖然享譽中外
但價格上有著很大的懸殊差異
最昂貴的是純蘇麻離青料,
進口+國產混合青料次之
最後,純國產青料則最為便宜
不難發現
那些用蘇麻離青繪製的青花
通常是一些大件
大罐、大瓶、大盤等
其原因乃是它們大多為出口產品
要迎合伊斯蘭國家使用者習慣和需要
大罐
高形、矮形、八稜形3種
八稜器是元朝創新品種
元青花松竹梅紋八稜罐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瓶類中
玉壺春瓶和梅瓶最為常見
元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館
元青花蒙恬將軍圖玉壺春瓶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盤類:
有大盤(口徑45釐米以上)
中盤(口徑一般為30釐米左右)
元青花蓮池遊魚紋盤
湖南省博物館藏
元青花蓮池鴛鴦紋盤
藏於伊朗國家博物館
青花蕉葉瓜果飛鳳紋菱口盤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是不是美得令人髮指了?
天啊…寫不下去了…
我要去吸氧…………
真不知道當時如果去上博的展
會不會就地昏厥還是淚流滿面呢
由於小編低估了其博大精深
青花瓷的第一篇的篇幅
已經遠遠超過預期
光元青花的璀璨
就足以耗費大量筆墨和精力
其中元青花人物八大罐
將專門深入寫為一篇專題
敬請期待~
文末有視頻彩蛋
請勿錯過~
在此再次向古代偉大的工匠們
致以最深的敬意
吾華瓷品尚矣。而今不古若者。
原因甚繁複也。
曰胚胎。昔之土質細膩。今則麤劣矣。
曰手工。昔之模範精整。今則苦窳矣。
曰釉質。昔之堊澤瑩潤。今則枯燥矣。
曰彩色。昔之顔料鮮明。今則黯敗矣。
曰式樣。昔之古意深厚。今則俗惡矣。
曰畫手。昔之寫生雅緻。今則蠢謬矣。
曰火侯。昔之出窯完美。今則薛暴矣。
——摘自《匋雅》我國著名瓷器專著。
原名《古瓷匯考》【清】陳瀏
洋洋灑灑,切莫見笑
才疏學淺,望多指正
謝謝閱讀,歡迎轉發
玉嬋
禪房:中國傳統手工藝集成空間
——買手店,展覽,交流,學習,等等
上海盧灣淮海中路526弄和合坊65號一樓
來訪請聯繫預約
視頻,來源: 天工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