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兩千年來國人對仙俠神話一直情有獨鍾。唐傳奇中神出鬼沒、殺人於無形的聶隱娘,《西遊記》中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都讓讀者心中對羽化登仙、長生不老生出了無限的嚮往。自《仙劍奇俠傳》開播後,仙俠題材的電視劇也如雨後春筍一般逐漸成為國產劇的一大特色。而網絡IP改編電視劇也在近兩年迅速興起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將這兩者完美結合的要數2015年《花千骨》和剛開播不久的《誅仙·青雲志》,憑藉對仙俠世界的大膽想像和完整的世界觀架構,吸引大批觀眾的注意,實現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去年兩部作品的橫空出世甚至可以說改變了如今的電視劇市場,一部是高質量口碑好劇《琅琊榜》,另一部則是暑期檔超人氣熱劇《花千骨》。《花千骨》小說勝在通俗易懂、邏輯較完整,人物性格飽滿和情節的波瀾壯闊。邏輯的完整性,這是小說改編影視劇最注重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作者對埋坑填坑的處理。小說中花千骨、白子畫、東方彧卿、殺阡陌等主角都不是扁平人物,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兩面性,而且隨著情節的發展產生人物性格都發生了圓融的弧度。
當下的熱門仙俠小說中,除了已經被拍成電視劇的之外,另類修仙題材小說《修真之上仙》也非常適合影視改編。小說設定新奇,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有很強的戲劇張力。不同於傳統仙俠小說,這本小說講述的是七旬老太的修仙故事,小說伊始就以小見大,構建了獨特的世界觀和瑰麗奇絕的想像世界。主人公充滿少女心,但沒有聖母病;有兒女情,但不是戀愛腦。同時,《修真之上仙》情節複雜,故事跌宕起伏,草灰蛇線,對每個階段的情節發展都做了的鋪墊。故事主線完整流暢,各種人物形象飽滿鮮明,這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影視改編的難度,又能充分還原原著。除了在「劇情骨骼」和「人物血肉」這兩方面的完美塑造之外,《修真之上仙》還用文字描繪出一幅幅奇絕宏偉畫面感極強的場景,不拘泥於前人作品的束縛,塑造了一個雄奇秀麗的海外仙境。小說不只有綺麗的想像、曲折的情節,字裡行間還浸透著作者的哲思,意義豐富,貼合當下潮流的同時不失傳統文化的底蘊。這種想像瑰麗,場景宏大又情節曲折的故事,很適合做影視化改編,搬上熒幕,與更多觀眾見面。
最近席捲螢屏的熱門仙俠ip劇非《誅仙·青雲志》莫屬。《誅仙》作為仙俠網文的鼻祖兼顧了瑰麗雄奇的想像和豐富厚實的情感。《誅仙》之後,幾乎所有的仙俠小說,無論男頻女頻,都在沿用它的一些套路和設定。平凡的張小凡就像平凡的你我,無論是讀者還是觀眾都能產生極強的代入感,雪琪、碧瑤引發的「雪碧」之爭也是十年來書迷們爭執不休的問題。更難得的是《誅仙》在敘事完整,情節跌宕,有較為完整的世界觀,影視化的難度比其他網絡仙俠小說要低得多。電視劇開播後,雖有部分觀眾表示難以接受對劇情的改編,但總體而言觀眾對該劇還是較為認可的。
上述小說的主線主要圍繞主人公求仙問道的經歷展開,這只是仙俠小說的一個分支。桐華前些年大熱的仙俠小說《曾許諾》和《長相思》就以《山海經》為基礎,構建了一個古老而完整的仙俠世界。三皇五帝、九命相柳……故事格局宏偉龐大,囊括了上古時代的整個洪荒大地,可以說是一部虛構的神話史詩。同類型的還有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作為《三世三生,十裡桃花》的姊妹篇,兩部作品風格較為接近,故事情節簡單常規,高明之處在於將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寫成有血有肉,充滿生活情趣和喜怒哀樂的人。沒有凡人修仙小說裡悟道修煉的辛苦,十丈紅塵的愛恨情仇則成了這群逍遙神仙的日常,人物設定得非常討喜,很容易被觀眾喜歡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