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是我們大家常聽說的一句話。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湧現出諸多傑出的父子,例如出將入相的陸遜父子,令人惋惜的關羽父子,割據江東的孫氏父子,開創晉朝的司馬氏父子,流芳後世的諸葛父子。他們或以其雄才偉略,或以其壯志熱血,或以其智謀韜略,或以其高尚品格而為歷史所銘記。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曹真、曹爽父子,則是一對反差極大的父子。一方面,就曹真來說,雖然被《三國演義》所醜化,但是,正史上的曹真無疑是一位名將,而是在官職和地位上更是力壓司馬懿。另一方面,在曹真去世後,曹爽儘管成為曹魏大將軍,卻在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懿誅殺,這導致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最終落入司馬懿家族手中。
曹真
一方面,就曹真來說。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真幼年喪父,被曹操收養,力大勇猛,授虎豹騎。早在東漢末年,曹真因為討伐靈丘的賊寇,被封為靈壽亭侯。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曹真可以說是年少成名,很早就獲得了侯爵的待遇。比如關羽這位名將,在斬殺了顏良這位大將後,才被冊封為漢壽亭侯。在此之後,曹真跟隨曹操南徵北戰,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徵蜀護軍等職,參與漢中之戰。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魏文帝曹丕繼位。在此基礎上,曹真被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的兵馬,也即負責鎮守曹魏的西線,至於另外曹魏宗室——曹休,則鎮守曹魏東線。與此同時,司馬懿雖然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器重。但是,不管是官職還是實際的權力,都在曹真之下。曹丕這位皇帝在位時,曹真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地區。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國將領孫盛,遷中軍大將軍、給事中。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重之際,曹真接受遺詔,成為託孤大臣。雖然司馬懿當時也是託孤大臣,不過,曹魏的兵權還是被曹真和曹休所掌握。
魏明帝曹叡這位皇帝在位時,曹真晉升為大將軍,進封邵陵侯。後率軍抵禦蜀國諸葛亮的進攻,遷大司馬。曹真生前,司馬懿雖然也參加了抵擋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的戰役。但是,司馬懿只能成為曹真副手,無法和曹真爭奪大軍的指揮權。直到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後,司馬懿才能執掌曹魏大權,以此來抵擋蜀漢大軍。換而言之,曹真在生前一直壓制了司馬懿。但是,曹真智勇雙全,戰功赫赫,沒想到他的兒子曹爽卻有徒有虛表之輩,並因此葬送了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
曹爽
另一方面,就曹爽來說。曹爽(?-249年2月9日),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大司馬曹真長子。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爽體態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謹慎持重,曹叡即位後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對於曹爽來說,前半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也即只是一位較為普通的曹魏宗室。當然,因為自己的父親曹真是曹魏大司馬、大將軍,曹爽得以逐步邁向曹魏百官的巔峰。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之際,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並為託孤大臣。雖然曹爽和司馬懿都是託孤大臣,但是,因為曹爽是大將軍,可以名正言順的執掌曹魏兵馬,所以,等到曹芳這位皇帝即位後,曹爽住家架空了司馬懿,將司馬懿晉升為有名無實的太傅。在司馬懿稱病不出後,曹爽得以權傾朝野,其地位堪比東漢末年的董卓了。不過,久居高位,也讓曹爽逐漸喪失了警惕,從而在公元249年遭到了司馬懿的致命一擊。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對於司馬懿來說,終於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機會了。於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曹魏都城洛陽。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紮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對於曹爽來說,最終放棄了抵抗。也即為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的待遇,曹爽沒有奮起反擊,更沒有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可以說是曹爽一生最大的敗筆了。
最後,曹爽兄弟被免職後,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樓,命人日夜監視。此時的司馬懿,已經在準備除掉曹爽及其黨羽了。對此,曹爽兄弟不安心,於是聲稱食物不足,向司馬懿要求食物;後司馬懿送來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興,自以為司馬懿不會趕盡殺絕。
但不久後,與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黃門張當在司馬懿的嚴刑拷問之下,只得供稱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圖謀反。在此基礎上,曹爽兄弟與其親信黨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並一起被滅三族。到了嘉平年間,因曹真的功勳,曹魏封曹真族孫曹熙為新昌亭侯,作為曹真後嗣。對於曹爽來說,桓範的評價雖然難聽,卻是非常中肯的,他表示:「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頭肉,今桓範隨卿滅門也。」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