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節目陪伴觀眾走過十餘個年頭,經歷了限真令、限歌令等政策的洗禮之後浮沉起落,終於在2018年向「偶像團綜」的方向進軍,《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青春有你》三箭齊發,再度掀起了選秀綜藝的熱潮。
與《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等第一批選秀綜藝讓「純素人站上舞臺」的宗旨不同,在真人秀多元化時代下催生出來的「偶像團綜」節目上的選手少了一些「素人」的影子,更多的是各大經紀公司旗下的練習生或網紅。芒果TV推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更是直接讓「30+」知名女藝人卸下以往的明星光環,進行殘酷的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五位「姐姐」成團出道。
這類「團綜」其實弱化了「選秀」節目的初心——「草根精神」,而是以本就具有知名度和粉絲基礎的網絡紅人和明星進行比拼「廝殺」,更突出了「秀」的部分,使節目本身就具有噱頭。
一檔節目的成功運作,必然導致市場上的同質化跟風現象,《青春有你》、《創造營》等節目都進行了綜N代的布局,關於現象和熱點的分析已有多人探討過了,本文則深度探討隱藏在「團綜」背後的商業價值。
藝人資源與知名度躍升
蔡徐坤、楊超越、範丞丞等僅出道一年便已在各大綜藝、影視劇中嶄露頭角,蔡徐坤更是從兩年前《偶像練習生》中出道以後,轉而變成了《青春有你》第二季的導師。
選秀綜藝的影響力讓藝人們從「出道便成為了巔峰」,相比「考入藝術院校、試鏡、拍戲」這樣中規中矩出道的明星們來說,這些選秀新星們無疑是幸運的。
現在一些綜藝也為中年演員或歌手提供了「翻紅」的機遇,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就邀請七名成熟歌手進行比拼,在這個舞臺上讓年輕觀眾認識到了許多有實力但知名度在下降的歌手,以及一些海外、港臺的藝人們,鄧紫棋、韓磊、韋唯、袁婭維、A-lin等歌手都是在這個舞臺上被許多人熟知,如今也是前途不可限量。
《乘風破浪的姐姐》更是邀請了娛樂圈中30+的女藝人參加,她們有些已經是實力戲骨,例如寧靜;有些則有過昔日輝煌,例如阿朵;有些是純粹的演員,例如萬茜;有些則是一直不溫不火的歌手,例如王菲菲。這些實力參差不齊卻觀眾耳熟能詳的人在一起比拼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這是節目頗具噱頭之所在。
果不其然,《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功成為了年度爆款綜藝,第一期播出時若不是趕上微博熱搜歇業,恐怕會連上三四個熱搜。而當微博熱搜恢復後,「乘風破浪」的相關話題便始終掛在熱搜上。
通過這個節目,金晨被更多人熟知,沈夢辰也憑藉舞蹈被很多人喜愛,當然伊能靜、張萌、黃聖依也慘遭網友吐槽,但對於她們的知名度來說無疑是又一次攀升。
在上一期節目中,沈夢辰、阿朵、丁當、鍾麗緹被淘汰,網友們紛紛為沈夢辰感到惋惜,但難道被淘汰就意味著「輸」了嗎?其實登上這個舞臺就已經成功了,沈夢辰讓觀眾們看到了她努力、樂觀、積極的一面,以及她對夢想的執著和她精湛的舞蹈。在這個舞臺上意味著突破,這一點上「姐姐」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至少在這幾個月中,「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始終是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
經紀公司品牌樹立
選秀綜藝是選手們的才藝大比拼,更是經紀公司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
《偶像練習生》中的參賽選手並非完全素人,最終成團出道的九個人皆有演藝經歷或之前就隸屬於某個經紀公司。蔡徐坤2012年參加《向上吧!少年》,之後又參演過一些影視作品;尤長靖之前在香蕉娛樂,成為Trainee 18的練習生團體成員;王子異曾加入男子演唱組合BBT出道。
到了《青春有你》則直接將選手的經紀公司作為自我介紹的一部分,第一季中壹心、華策、黑金、覺醒東方等經紀公司都派了藝人前來參賽。第二季中SNH48中也有不少成員前來參賽,大王娛樂、果然娛樂、河馬影業、嘉行、匠星、樂華等經紀公司也都加入到這場「廝殺」中,甚至選手名單是按照經紀公司排序的,如果沒有籤約公司則以「個人訓練生」的名義參賽,更加重了經紀公司之間的競爭衝突。
對於經紀公司來說,送選手前來比賽無疑也是公司品牌的樹立過程,選手們在節目中的表現和最終的名次也是一次「練習成果」的驗收。一般情況下,經紀公司不會只派一名選手參賽,大部分都會派遣三四名旗下練習生。
最終成團出道的選手如果有自家公司的藝人,那不僅對於公司的品牌樹立大有裨益,而且藝人成名後所帶來的收益也是不可限量的。比如趙小棠在參加完《青春有你》第二季成團後,不僅有一些廣告和品牌的合作,而且還陸續參加了《夏日衝浪店》、《極限挑戰》等綜藝節目。劉雨昕C位出道後也推出自己的第一部專輯。
每檔選秀綜藝落幕之後,旗下藝人成功出道的經紀公司都深受其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楊超越,此前憑藉CH2出道的她名不見經傳,但由於《創造營101》一炮而紅之後,火箭少女101組合不僅接下了許多商演,還演唱了不少影視劇中的主題曲,楊超越更是主演了《極限17:羽你同行》、《仲夏滿天心》等影視作品。
藝人只是表面上的成功,而經紀公司的獲利也是不可估量的。
平臺爭取商業價值最大化開發
對於平臺來說,打造一款偶像選秀及養成綜藝的目的便是實現商業價值。且這些由於綜藝節目出道的團體往往具有時效性,The9的限定僅一年半,RISE的限定時間是兩年,因此在成團之後平臺要儘可能得最大化利用其商業價值。
《青春有你》第二季最終成團了The9,而她們也將合體參加愛奇藝綜藝《非日常派對》,這是她們首檔合體綜藝。
RISE因參加騰訊視頻推出的《創造營2019》出道,他們也以首發音樂團體的身份參加了騰訊視頻音樂團體競演節目《炙熱的我們》,在《創造營2020》成團之夜時還以學長的身份參與。
可見,視頻平臺成功推動偶像團體出道後,也會為其量身打造綜藝,或者邀請其參與到旗下其他的綜藝節目中來,這既增加了偶像團體的曝光度,偶像團體的知名度也會反哺平臺增強節目收視率。
偶像團綜除了節目本身的熱度以外,市場應該更加關注其「長尾效應」,成團以後對藝人本身的發展、經紀公司的品牌樹立和商業運作以及平臺本身的衍生開發都頗有裨益。
在團綜大熱的時代下,市場應該敞開大門,歡迎更多元化的團綜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也要把控節目同質化和過於跟風的現象出現,控制偶像出道的人數,讓更多真正有實力的人能夠獲得平等的機會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