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最美和聲》自開辦之日起,便開創出一條不同於其他音樂節目的差異化路線。由四位明星老師親自挑選、改編歌曲,通過與選手「和唱」的方式挖掘、培養中國流行樂壇的唱作新勢力。老師同選手的關係彼此平等,同為音樂夥伴。整個節目製作不追求煽情、不依託話題,這種純粹的音樂遴選氣質在業界和學界受到了廣泛好評。
斬荊披棘,呈現和聲的不同美妙
賽制更迭。《最美和聲》第二季在全球範圍精挑細選實力音樂夥伴,設定老師搶燈、機械遞麥、即時合唱等環節,增強了比賽環節的神秘感和不確定性。老師們更多的是扮演著「合奏者」的角色,在已有的作品上錦上添花。
相較於《最美和聲》第二季,第三季在賽制和比賽形式上都進行了大力創新改版,節目組摒棄了原有的舞臺海選模式,節目一開始就是32位音樂夥伴,通過4期節目,完成16強的晉級之路。打著「競和」理念,推崇老師和音樂夥伴間的平等關係,每首歌曲從編曲到呈現,都由老師和選手共同來完成,更講究的是配合度和專業度。
歌曲定製。音樂類的節目很多,價值已經快被壓榨殆盡,作為2015年第二季度唯一一檔音樂類歌唱節目《最美和聲》最值得看的地方在於你能看到明星老師與非專業選手合作的作品。「唱」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但在節目中,他們卻需要走出這個「唱」的盲區,去當一個音樂人,去當一個老師,對歌曲做恰到好處的「加工」,對音樂夥伴做適合他們的指導。
每首歌都是由明星老師親自聆聽,並根據音樂夥伴的特質來對歌曲進行篩選、改編,並和音樂夥伴反覆練習、配合,將最完整的一面呈現給廣大觀眾。每首歌曲都需要明星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鑽研,這是普通的音樂類節目所做不到的。其中選手音樂水準之高,競爭之激烈,淘汰之殘酷,音樂老師壓力之大,場面之震撼,也是前所未有。但節目的初衷始終如一,藉助明星老師實力唱將的音樂力量,真正為「音樂夥伴」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為歌壇輸送音樂人才。
風格迥異。楊坤老師擁有先天的磁性嗓音,情感飽滿走心,走滄桑回首路線,聲音表現層次非常豐富。蕭敬騰老師則是走靈魂歌者的路線,每首歌曲經改編加工,結合音樂夥伴的長處,收放自如。張杰老師則走的多元化路線,無論是Pop、Rock、Jazz、還是Blues,都能將歌曲處理得很好,技巧上堪稱完美。而維維老師作為舞臺上唯一一名女老師,有著跟蕭敬騰老師一樣的狂野,在歌曲改編上堪稱一絕。融合女性的柔美,別有風味。
在第三季《最美和聲》舞臺上有楊坤的沉穩和蕭敬騰的動情,有張杰的激進和譚維維的創新,老師們與選手的珠聯璧合異常精彩,即興演唱和老師們的互相調侃也給節目帶來了趣味。
不負眾望,優秀團隊造就最美和聲
《最美和聲》第三季的華麗回歸,除了精心挑選的四位實力不俗的音樂老師,在音樂夥伴的遴選方面,導演組也是大費周張。具有超強音樂素養的音樂夥伴齊聚《最美和聲》,與明星老師再次唱響和聲之美。
同時,《最美和聲》在舞美硬體方面也迎來了全面升級。節目組邀請到臺灣知名製作團隊,其使用的多層次LED科技、3D電控玻璃投影技術將令選手演唱的每一首歌曲與現場燈光投影特效達到最大程度的契合,炫麗的舞臺、音響效果勢必將給觀眾帶來完美的視聽享受。
除了硬體的支持外,配樂團隊的完美配合和樂器的選用也至關重要。
在第一期當中,楊坤老師和人聲兄弟演繹的《牧馬人》,用阿卡貝拉來演奏簡直是開了「外掛」。阿卡貝拉是最為純粹的表現方式,讓人體來製造聲音。楊坤老師在後半段加入樂隊與阿卡貝拉配合,讓這首《牧馬人》傳遞出瀟灑奔放的強烈感情,這首歌如此處理可以說恰到好處。
而在第二期中,張杰老師和吳汶芳演唱的《我們都一樣》,乾淨靈巧的設計,如清泉過石般的嗓音讓人眼前一亮。吳汶芳不僅聲音乾淨,作品也透著夏日冰激凌一般的涼爽氣質。這種都市清新民謠帶著輕boss nova的味道,看似簡單卻需要很強的氣息控制。配器用一把音色同樣乾淨的木吉他做底,配上樂隊老師憂鬱的古典吉他配合,簡單中充滿層次。這樣的搭配就如一陣清風,讓人心緒溫暖又忍不住為之感動,治癒人心靈。
同時,第三期中張杰老師和趙俊演唱的《情非得已》,被張杰改編成Jazz色彩,既冒險又驚喜。整首歌大部分的章節用強有力的低音和輕型的打擊樂編織成一幅以重音節奏為主的舞曲風格畫面。配合趙俊爵士風的音色和圓潤的真假聲轉換,讓強有力的節奏中融入了更加自由,放鬆的元素。再配合在C轉D前設計的一段即興般的琶音solo,把這種隨性、自由的感覺推向了一個高潮。最後,或許念及《情非得已》旋律上的強勢,在酣暢伶俐的節奏show之後加入一段抒情性的演唱又與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對比卻沒有衝突,這樣的搭配恰到好處、相得益彰!
所有的成功都並非偶然,跟明星老師和音樂夥伴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每首歌曲都是由明星老師根據音樂夥伴的特質進行篩選改編,並依照每個人的特長短板,進行調整,分配和磨合。在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後,還需進行多次彩排訓練,跟配音團隊建立默契,其中的艱辛只有當事人知道,真正的做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有的音樂類節目,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去製作,只為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這是所有電視人的責任感、使命感,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做音樂!
無論是和聲編曲的大力改編,或是音樂夥伴之間的話題表現,還是現場觀眾的有效互動,《最美和聲》從第一季至今,最大力度秉承了「和聲」的製作理念,你來我往用音樂傳遞真情。一檔綜藝節目想要走得更遠,也唯有用這樣專業的態度才能做到。
當然,優秀的歌還有很多,如楊坤老師的《夢中的額吉/離歌》、《把悲傷留給自己》,蕭敬騰老師的《kiss goodbye》、《張三的歌》,張杰老師的《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原來你什麼都不要》,維維老師的《如果雲知道》、《青蘋果樂園》等等。截止第四期結束,所有的16強選手均已出爐,接下來強強聯手的踢館賽,我們拭目以待!
-完-
《傳媒圈》微信自媒體平臺,是一個領先的有關媒體、影視、廣告、品牌、營銷等相關領域的信息庫和智慧庫。每天受到近20萬品質人士關注,年閱讀量將超過五千萬人次。
喜歡就關注:傳媒圈 chuanmeiquanzi。希望交流,請加傳媒圈個人微信號:ggds360,將有機會參與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