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實操性很強的一門技術,所以要想學好攝影,離不開日常大量的拍攝,現在的拍攝設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反與微單這類專業級別的相機,另一類就是我們隨身攜帶的手機,很多人會認為只有用單反微單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才專業,手機拍的照片主要是用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能算業餘,就好比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訊用,拍攝是其次一樣。
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從攝影誕生發展到現在也才一百多年的時間,攝影誕生之初要想留住生活中的影像是很不容易的。除了需要掌握複雜的拍攝技術還要攜帶各種笨重的攝影器材,拍出來的也不影像畫質夠清晰。
試想一下,要是把現在帶有拍照功能的手機放到攝影術誕生不久的19世紀,不論是拍攝的便攜性還是最主要的成像質量,都能秒殺當時一切的攝影器材,但是在那個時候依然湧現了像亞當斯這樣的攝影大師,以至於他們的作品現在依然值得我們學習。而且現在的大部分攝影理論都是那時候建立的。
所以說,不要輕視手機攝影,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手機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大有趕追單反之勢。因此想要學好攝影,用好手中現有的器材,不管是相機還是手機。當然,要想用好手中的拍攝器材,就要了解它們的優點與缺點在哪裡,這樣才能物盡所用。
雖然手機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現在與單反之類的專業相機相比,在硬體以及拍攝功能上依然還是有局限性的。
首先來說說硬體,我們知道,在現代攝影裡,相機成像的核心部件就是感光元件CMOS。常說的底大一級壓死人,說的就是感光元件的大小。下面的這張圖就是相機CMOS與手機CMOS的對比。
通過這張圖了解到手機的感光元件是無法和相機的感光元件相比的。所以不要拿手機拍攝的照片與相機拍攝的照片去比細節。不在一個量級上,至於兩者所拍畫質差距大小,根據拍攝場景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在光線充足,拍攝方法正確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的畫質差別就會小一些,而暗光環境拍攝,手機拍攝的畫質明顯不如相機。
相機拍攝
手機拍攝
其次就是鏡頭的不同,手機鏡頭大部分是機身隨帶的一個廣角鏡頭,這個鏡頭的視野範圍相當於全畫幅相機鏡頭28mm焦距的樣子。而且光圈值是固定的,無法調整。而單反與微單卻有大量可換的鏡頭群,根據不同的場景與題材更換不同的鏡頭。
正因為鏡頭的不同,導致了一些題材用手機來拍並不合適,先來說說淺景深的拍攝,隨著現在手機拍攝功能的增強,在靠近被攝主體的情況下,手機也能拍出不錯的背景虛化照片,但是卻不能拍出前景也虛化的照片,因為手機是採用聚焦的方式來拍攝,所以被攝主體的前面景物都會被清晰的進入畫面,而相機鏡頭根據光學原理,能輕鬆達到前後背景都虛化的效果。
相機拍攝
手機拍攝
還有長焦距拍攝,比較典型的是日出、日落與與月亮的拍攝,這個是用手機拍攝無法達到的,因為拍攝這類題材是需要長焦鏡頭。
雖然手機在這些方面比不過相機,但是依然有它存在並快速發展的理由,便攜性是手機一直以來的優勢,基於這個原因,相機也在往小巧、輕便的方向發展,近幾年微單相機的崛起就是很好的見證。在拍攝方面,手機要避免去拍攝不適合的題材。
使用手機拍攝要選擇光線充足的場景,並專注於近景、特寫的拍攝。使用這個視角,與相機拍攝的效果是不相上下的。
通過以上的講解,就是想告訴大家,要想快速提高拍攝水平,請隨時拿起你手中的相機,拍攝在生活中觸發你靈感的畫面。最好的相機不是指價格昂貴的器材,而是你隨身攜帶手中拿著的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