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鬥戲裡,宮裡的孩子不容易養。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當然很關係皇帝的子嗣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帝國的未來。
帝國的未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帝國的現在。而皇權是否鞏固,就是帝國的現在。
皇權鞏固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而朝臣是否順服皇帝,是這眾多因素中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是最直接的一個。再怎麼說,「尾大不掉」「強枝弱本」都是遠慮,而「肘腋之患」卻是近憂。
在清朝康乾年間,朝中用人、高層選拔人才的標準是滿漢並重。不過說到與皇帝、皇家親近程度,當然是滿族大臣為親。那麼,對皇位的影響力,當然也是以滿族大臣更大。
說到這裡,就不難理解太后對甄嬛和富察貴人的孩子的不同態度了。準確點說,對兩人的孩子,太后是可以一視同仁的。但是對兩位母親,兩位預備役的母親,兩位失去的做母親的機會的「母親」,太后不想,也不可能一視同仁了。
在太后眼裡,甄嬛就是皇帝的性伴侶,加上生育工具。而富察貴人,不用細究,就看稱謂,就知道這一定是滿族貴胄家的小姐。她的背後,就是滿族大臣,也許還是重臣。富察家對皇帝的態度,可能影響皇權的穩固。而富察貴人對皇帝的感情,又可能影響到富察家對皇帝的態度。
太后去看望富察貴人,實際是看望富察家族的貴胄重臣。太后去溫暖富察貴人的心,實際是溫暖富察家族、甚至溫暖整個滿族大臣集團的心。而太后代表的,不是太后,而是整個皇室與皇權。
皇帝不想做、不願做、不能做的,換成太后去做,可能收到同樣的效果,有時甚至會是更好的效果。
至於喜歡漢族女子甄嬛,去看望甄嬛,那是皇帝願意做的,就不勞太后親自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