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取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之後,林超賢這個名字,成為了電影圈的搶手貨,但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正當他的新作《緊急救援》信心滿滿地準備在2020年大年初一公映時,新冠疫情暴發中斷了一切。
這一等,就是11個月。其間,《緊急救援》先是改檔2021年大年初一,沒過多久,又宣布在今年12月18日全國公映。雖然幾經波折,但對一向拍攝高難度動作大片的林超賢來說,似乎正暗合了「緊急救援」這幾個字,它的公映,有望掀起賀歲檔第一個高潮,為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突破200億元大關助力。
5年前開始接觸救援題材
說起拍攝《緊急救援》的初衷,這位外形很酷,但說話偶露靦腆表情的大導演透露,早在六年前他就在接觸海上救援這類題材了,「那時候,還沒有開拍《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林超賢以警匪片起家,對他來說拳腳、槍戰不僅僅是一種動作,更是一種觀感和能量。當初《緊急救援》出品方找到他時,特意給他看了一段短片,裡面是救援隊真實救援時的視頻剪輯,他感到很震撼,「我在手機上看的,覺得好感動,因為我們常常在電影裡見到的那些大風大浪,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人出去救人,面對那麼強大的自然力量,隨時都會沒命,我覺得很敬佩。」
不過林超賢也隱約覺得,拍攝《緊急救援》難度很大,憑他當時的經驗,很多問題未必能解決,但出品方表示會全力配合他,包括提供救援隊的裝備,這給了他很大信心。他說自己回去想一想,這一想,就想了5年。
在籌備劇本的時候,製作團隊裡有個外國人,以前參加過多部好萊塢電影的製作,這次擔任美術總監,負責很多場景裡用到的機械性道具。他說在好萊塢,大家都有一本電影製作手冊,裡面有關於拍電影要注意的事項,「這本手冊裡面記載了三大難度:第一是動物,第二是小孩,第三就是水戲,我這次三樣都有。」
率隊遠赴墨西哥拍水戲
最難拍攝的是大量的水戲,需要很多機械裝置,還需要一個超大的攝影棚,尤其要把整個飛機都放到水裡的時候。劇組為此在全世界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最後篩選了兩個地方:一個是位於南歐的馬爾他,一個是墨西哥。這兩個地方都很適合,但當時馬爾他是冬天,水溫很低,路程也遠,所以最後選擇了墨西哥。拍攝用的這個影棚是當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攝《鐵達尼號》時搭建的,藝術總監馬丁當年就參與過《鐵達尼號》的美術設計,對這個影棚比較熟悉。最重要的是,劇組在拉斯維加斯買到了片中要用的飛機,可以一路運到墨西哥。
用來拍攝水戲的水池,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就在海邊,很方便將海水引入到水池裡。劇組這次用真的海水來拍戲,這個超大水池一次蓄滿水要三到四天。
拍水戲,林超賢導演身先士卒,親自掌鏡,「演員真的很艱苦,也冒很大風險,我不希望自己坐在屏幕後面,抓著麥講怎麼樣怎麼樣,我要和他們一起感受遇到的困難。」有一場水底戲,水溫只有七攝氏度,林超賢導演拿著攝影機跟演員們一起潛到40尺深的水底,他多年前只學過一次潛水,早已忘了。由於前一場戲是在密閉空間裡的逃生戲,逃生口只有一個,大家拍完後都有些後怕。這次拍水底戲,更加如此。林超賢自己當時也恐懼得不得了,他一直都看著表,想著氧氣瓶在哪裡,抓機器的手也在抖,但他內心卻很堅定,不想讓這種恐懼延續下去,「如果我自己去做,我就可以現場判斷,需要怎麼拍,或者立刻判斷拍攝合格。」
對演員表演要求就是「真」
林超賢覺得,做電影,最享受的是「大家在一起講到天花亂墜,可以不用想如何去實現,這個前期的創作過程才是最痛快的。」《緊急救援》之前也考慮過以單一事件或者最多兩個事件作為動作的基礎,這樣拍起來省心點,但一想到這樣的題材以後可能再也遇不到了,林超賢的好勝心又起來了,《緊急救援》裡有四場大的動作戲,一個比一個難度大,就連他自己都覺得很大膽,為此,特意找了國際化團隊。
這是彭于晏在《激戰》《湄公河行動》《破風》後第4次跟林超賢合作。「彭于晏做事的態度和我有點相近。如果你只是想來體驗一下人生中沒有過的經歷,那一次就夠了。既然能合作好幾次,必然是有著共同心態的。」林超賢說。在他看來,彭于晏是一個很喜歡自我挑戰,對電影有追求的演員,「一個演員的心態是自己駕馭的,你能不能夠保持住你自己的狀態,去面對電影裡面的各種情況,在你的日常生活裡也同樣要做到。很多人都做不到,他是少數能做到的人之一。」
《緊急救援》集中了彭于晏、辛芷蕾、王彥霖、王雨甜等多位青年演員,對演員表演的要求,林超賢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真」。而電影本質上就是「假」的藝術,所有東西都是做出來的。拍了幾十年電影,林超賢很清楚怎麼樣去以假亂真,「你不知道做一件事情成不成功,但是你想到了一個辦法最終把這件事情做成了,這就是拍電影的享受。」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藝綻
本期作者:王金躍
本期編輯:關一文
本期監製:周南焱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