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暴露的扎心真相: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

2021-02-08 中國新聞網

 

因為這部劇實在太扎心了。

 

在外人看來,蘇家一家子子女事業有成,風光無限,可一撕開真相,偏心溺愛、贍養父母等事,讓這個家庭幾近分崩離析。

 

明玉的母親重男輕女,父親性格窩囊,一到母親「欺負」明玉的時候,就躲在一旁一聲不吭。

 

家裡兩個哥哥,也都是奇葩。大哥不顧妻女、死要面子逞強,二哥啃老、不負責任,甚至還對明玉大打出手……

所謂的家庭裡的溫暖和愛,在蘇家不見分毫。

 

這樣冷漠的氛圍,一地雞毛的家庭問題,在很多人的生活裡,也在赤裸裸地上演著。

 

而從蘇家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溫度和高度,追溯最開始,都是由父母決定的。

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

蘇明玉從一出生,就被區別對待。

 

早餐,兩個哥哥是火腿雞蛋、牛奶果汁,她呢,一碗泡飯加白開水;吃飯時,蘇母給兩個兒子一人夾一個雞腿,假裝看不到她,

 

本該被好好寵愛的小女兒,在蘇家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愛護她,反倒成為了最不受待見和被遺忘的那一個。

 

後來呢,蘇母還把明玉的房間賣了,給大哥出國讀書用。而一到明玉讀書,明明可以考上清華,蘇母就是不讓她上,硬是要她讀免費的師範生。

 

心裡早已藏了很多委屈,母親的這一決定,讓明玉徹底寒了心。

 

18歲的明玉,與蘇家斷絕了關係。母親愛的缺少,原生家庭的傷害,成為了她一生中不可彌補的痛。 

 

缺乏原生家庭愛的孩子,大概有三種,一種是足夠強大,可能走出來,但是這種太少。

 

另外兩種,一種就是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斷地尋找愛,甚至在愛裡迷失。一種,就像劇中的明玉,內心變得堅硬冰冷,不敢相信愛,遇到愛情,也不敢觸碰。

 

老舍說:

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

 

母親是生我們的人,理應是最親密的。

 

孩子尋求母愛是天性,它不是簡單的「不愛了就算了」的友情、愛情。

 

連最親的人,都沒有好好愛你,會讓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這個人間。

 


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

 

看這部劇的時候,剛開始,我一直不明白,蘇母雖然重男輕女,二哥被寵壞了,這大哥蘇明哲好歹是個讀書人,怎麼不知道心疼下自家妹妹?

 

從小,他就一心只讀自己的書,家裡的事情,就當作不知道。

 

一出國留學,也再沒怎麼關心過家裡人,連明玉和家裡決裂等到十年多母親去世回國才知道。

 

尤其是當大哥和老婆吳非講明玉的事情時,連這個吳非和明玉素未謀面的人,都心疼明玉,說覺得明玉挺可憐的。

 

大哥卻說:「你是不知道,明玉的脾氣有多古怪……」

 

後來看著看著,我就明白了,他身上帶著懦弱無能的父親的影子。

 

劇中有這樣讓我印象很深刻的畫面:

 

蘇母給兒子夾雞腿,大哥一個,二哥一個,蘇父看著被忽略的女兒,拿起筷子,也夾起雞腿都快放到女兒的碗裡了,看了看大家,又弱弱地放下了。

 

蘇母與明玉吵架,明玉無助,看向蘇父,希望父親能幫她說句話。

 

父親怯了,說了句「我上廁所」,無情地轉身離開。

 

那段漫長被母親傷透心的歲月裡,不肯為她發聲的父親,又給明玉增添了多少的委屈。

不僅僅是對明玉,對家裡的一切,蘇父都是不負責。

二哥明成暴打明玉,把明玉打得趴在地上站都站不起來,直接120送了醫院。明玉當夜就報警把明成送進了警察局。

兄妹鬧成這樣,一個進醫院,一個進警局,蘇家大嫂擔心病情,熬粥給在病床的明玉,二嫂急得大半夜從床上起來,到處找人,想救出在警局的明成。

而最該擔起責任,主持大局的蘇父在做什麼?

他不擔心女兒傷得怎麼樣了,對兒子進警局的事也沒太大情緒,一句「他倆人就是從小打到大的」,就給打發了。

連作為外人的親家都急得團團轉,蘇父卻還在纏著大兒子這邊快帶他看房,給他買房子,讓他早日搬出二兒子家,遠離這些糟心事。

一個父親該有的擔當、責任,在蘇父身上完全看不到,看到的只有自私自利、不顧兒女……

父親是孩子的榜樣,是母親的依靠,是一個家的主心骨。

  

父親若只顧著自己,逃避該承擔的責任,會給家人帶來無盡的傷害。

就像明玉所說的,當時父親要是能夠堂堂正正地當個一家之主,這個家也不至於鬧成這樣。

 

如果說母親是一個家的愛和溫度,那麼父親就是一個家的格局和高度。

 

女人天性內心較為柔軟,男人剛毅,適合負責大事的決斷。

 

所以目光短淺、自私自利的父親,非但會給孩子帶來壞的榜樣,還讓這個家拘泥於雞毛零碎的小事裡。

一家人,和睦最重要

 

一個家,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說:「一個家,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在一個不好的家庭裡,可能像樊勝美、像明玉,始終都背負著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痕在過日子。

 

而好的家庭是依靠、是寄託。

即使再窮,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溫溫暖暖的,就什麼也不怕。

 

不管生活有多苦多累,至少家人在,就不覺得是孤身一人,就有了撐下去的力量。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家庭和睦,一家人齊心協力,日子再苦都能過好。

 

作為家庭之主的母親,像是一條河,溫潤地滋養著家人,父親像是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決定了一個家的方向和高度。

 

母親要多體諒丈夫的不容易,控制好情緒,對孩子多愛護,不偏心,不溺愛。

 

父親也要承擔起應盡的責任,把家庭放在心上,多給家人陪伴和關心。

 

作者:橘子味也,家有橘貓,人同貓性,第一批開始養生的話嘮少女,十點君的人。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7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編輯:孫悅

責編:王珊珊

相關焦點

  • 《都挺好》: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
    而從蘇家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溫度和高度,追溯最開始,都是由父母決定的。心裡早已藏了很多委屈,母親的這一決定,讓明玉徹底寒了心。 18歲的明玉,與蘇家斷絕了關係。母親愛的缺少,原生家庭的傷害,成為了她一生中不可彌補的痛。
  • 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
    父親是天,母親是地,天高地闊則萬物生;父親是筆,母親是墨,筆直墨濃則畫意興。父親是家庭中的一座山,巍峨穩重,撐起家庭的重擔,決定家庭的方向與高度。母親是家庭裡的一條河,碧水微瀾,調節家庭的氣氛,決定家庭的氛圍與溫度。父親是一個家庭的支柱與脊梁,只要父親在,家就不會散不會倒。
  • 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
    父親是天,母親是地,天高地闊則萬物生;父親是筆,母親是墨,筆直墨濃則畫意興。父親是家庭中的一座山,巍峨穩重,撐起家庭的重擔,決定家庭的方向與高度。母親是家庭裡的一條河,碧水微瀾,調節家庭的氣氛,決定家庭的氛圍與溫度。 父親是一個家庭的支柱與脊梁,只要父親在,家就不會散不會倒。「車要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父親就是家庭的火車頭。自父系社會以來,由於男性的生理優勢,父親便一直成為家庭的中心。
  • 最好的家庭教育: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溫度,父親的格局決定高度
    而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父親是榜樣,母親有溫度。母愛雖沒有陽光那樣的火熱,但可以讓我們有足夠的溫度去融化冰川。我想,最好的母親,就該是如此吧。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能夠讓孩子養成寬厚待人的處事方式,這樣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一個家庭的溫度和高度,追溯最開始,都是由父母決定的。
  • 《都挺好》:中國式家庭的4大隱藏真相,太扎心了!
    大型中國式家庭倫理電視劇《都挺好》收官。這部劇自從播出以來,吸引了數以億計觀眾的熱捧。擯棄了流量明星的「面癱式」演技,和脫離現實的「智障」情節,這部優秀家庭倫理大戲,真正刷新了人們對電視劇的刻板印象。《都挺好》之所以熱度這麼高,是因為它將中國式家庭的真相,完全暴露在觀眾面前。
  • 《都挺好》大結局扎心:暴露了傳統家庭中被忽視的4大隱藏真相
    《都挺好》之所以熱度這麼高,是因為它將普通百姓家庭的真相,完全暴露在觀眾面前。後來在給父親買房子時,不僅自己欠父親錢不還,還不願意出錢,逼得大哥要去借高利貸。就這樣,三妹和父母關係惡劣,大嫂對公婆也一直有怨在心。一個子女啃老,不僅榨乾了父母的積蓄,更傷害著其他兄弟姐妹的正常生活。曾有個朋友向我抱怨,他弟弟是個遊手好閒的啃老族,一沒錢就找父母要。
  • 《都挺好》:中國式家庭的扎心圖鑑
    在知友 @Melody大葉 看來,《都挺好》表面上是在講重男輕女的因因果果,實則是在講二代人的矛盾,是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的矛盾,是啃老和養老的矛盾,是愛與不愛的矛盾。愚孝、以愛之名扼殺孩子的生命活力,和家庭關係的失衡這幾種問題,在《都挺好》蘇家三兄妹的關係、蘇母和蘇父的關係上都存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普遍存在。最可怕的不是這些問題本身,而是這種問題家庭會「遺傳」,就好像鬼打牆一樣會循環會輪迴。最新一集中,明成和朱麗離婚是劇情的重要轉折點。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小貓動物觀察日記範文合集10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裡都收穫頗豐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一個例子,曾紀澤以父親為榜樣,為人處世、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其後入朝為官,在政治事務中表現出不亞於其父親的能力。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中,處置失當,名聲跌落谷底,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曾紀澤就學習外語,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 《都挺好》大結局:再爛的原生家庭,也擋不住一顆想要破繭重生的心
    故事的中心是一戶普通的市井家庭——蘇家。 大哥為了弄清為什麼蘇家會發展如今這般局面,決定修著家史。 在整理歷史物件和父親的口述中,他了解到:父親和母親的結合併不是因為愛,而是外婆為了舅舅能遷入城市戶口,讓母親嫁給了有戶口的父親。 母親的婚姻是為了舅舅的戶口,後來賺的錢也大多補貼給了舅舅,母親從小就被外婆當作了舅舅出人頭地的工具。
  • 父親格局大,母親情緒好,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一個家庭,是靠父親和母親共同經營出來的。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了一個家庭「風水」的好壞。1、父親的格局,決定一個家庭的未來格局,包括一個人的人格、胸懷、眼界。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父親起到的就是帶頭作用。如果夫妻是一個人格高尚、胸懷寬廣的人,那麼這個家庭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心量大的人,才能有大的格局,未來才能成大氣候。
  • 媽媽情緒的好壞,決定家庭溫度的高低,身為母親你做得怎麼樣?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充滿了暴力,充滿了斥責,整個情緒都非常的低落,孩子在這裡生長著,他們人格方面的塑造就會有很多的缺失。而如果父母都有著平和的態度,並且為人處世情緒比較穩定,而孩子也一定非常的謙讓,因為和睦的家庭是他們最大的福氣。怎麼樣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溫暖友愛的家庭呢?大部分的因素都取決於媽媽身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經常聽到有這麼一句話,那就叫做嚴父慈母。
  • 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度
    爸爸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大部分的爸爸,都是在慌慌張張中變成了爸爸。在孩子落地之前,他也許充滿了期待,可是一看到那個嬌柔的小生命捧在手裡時,內心的緊張可想而知。 幸運的妻子會得到丈夫的體貼照料。懵懵懂懂的新手父母就這樣相互扶持著,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路。
  • 《都挺好》揭露扎心真相:真正的強大不是原諒別人,而是放過自己
    這兩天,姚晨主演的熱播劇《都挺好》佔據了很多眼球和討論。 重男輕女、啃老、陰盛陽衰的夫妻關係、畸形的親子關係。這些中國家庭諱莫如深、難以啟齒的陰影,都被這部劇撬開了牙關,扎中了每一個人的心窩。01故事的中心是一戶普通的市井家庭——蘇家。
  • 女人的嘴,決定一個家庭的命運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當別人在事兒上下功夫的時候,當別人在德上下功夫的時候,當別人在道上下功夫的時候,我們就直接超越,在心上下功夫,活出光芒萬丈的人生,用覺醒之光,照耀宇宙!靈魂覺醒的人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聖德覺醒之光
  • 原生家庭決定你的前半生,但你可以決定自己的後半生
    其實他們是一對父子,但由於小仲馬是私生子,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存在,既不被父親接納,也不被社會認可。小仲馬的母親卡特琳 • 拉貝,是一位普通的女裁縫師,在大仲馬還未成名,擔任公爵秘書處的文書抄寫員時,生下了小仲馬。可惜的是,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拋棄了他們母子。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通過打官司,獲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
  • 《都挺好》:原生家庭的傷痛將如何影響你的婚姻?
    樊勝美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就業,年近三十,收入也還不錯,可因不斷地被好賭成性的哥嫂壓榨,還得幫忙養育侄子,後父親又生病,她的人生變得更加苦不堪言。蘇明玉從小爹不親娘不愛,爹等於沒有,母親呢在飲食上都對女兒和兒子有差別待遇,更不用說在經濟上了。
  • 《如父如子》:父母的家庭行為,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
    看似幸福的一家卻有很多潛在的問題,良多工作很忙,無暇顧及家庭,但是對兒子要求很高。他希望兒子聰明有魄力、勇敢不服輸,可是兒子慶多卻有些懦弱隱忍,聽話不爭搶;妻子綠是家庭主婦,生活條件優渥,卻因為丈夫的強勢而百般遷就,委屈生活。很多人羨慕的家庭,也有背陰面。「完美家庭」教養出的孩子在父親眼裡卻不完美。
  • 都挺好: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自己找回來,找回來了,就都挺好
    #都挺好##蘇明玉##原生家庭愛和控制##原生家庭創傷##重男輕女心理#關注我,做你最好的傾聽者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很明顯,蘇明玉並不屬於被治癒的那一部分。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在公眾號下方的自定義菜單裡哦 01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 被《都挺好》束縛著的中國家庭
    ,儼然成了一部身邊男女老少都愛看的國民家庭劇。一味遷就「no作no die」的父親,用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說到底還是受了蘇母「無論如何都不能丟了面子」的影響。所以老宅被賣,最難過的其實只是蘇明成,相信他那句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是真的傷心了。在那個他們曾經的家裡,真正過的都挺好的,只有蘇明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