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主持人 宣晨晨(實習):引導觀眾付諸一個行動,養成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與文明攜手,與道德同行。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空中課堂》,本期節目我們關注脫貧攻堅路上,小小黑木耳種出大「錢」景的王志雷。
小片頭:《鄉村你我他》
片名:王志雷:小小黑木耳種出大「錢」景
【形象】主持人 宣晨晨(實習):今年36歲的王志雷,是我縣子岸鎮中子岸村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所以他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幹點啥事,帶領村裡貧困農戶過上好日子。
【解說】不甘心過窮日子的王志雷,一開始嘗試著做小生意賺錢,後來發現收購玉米芯行情不錯,便又改行做玉米芯生意,一幹就是七八年。在往山東送玉米芯的過程中,他發現種植黑木耳是個不錯的選擇,經過認真考察,種植黑木耳價格穩定,沒有大起大落,而且見效快,當年就能賺回投資。
【同期】雨田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志雷:我原來啥生意都幹過,蹬過三輪車,賣過粽子,撿過破爛,開過三馬車換西瓜,最後我開三馬車收玉米芯,往場子裡面賣,我送玉米芯場的老闆給我介紹了用玉米芯種木耳,這個項目不錯,2013年我種了將近100萬代,投資170萬,老闆統一回收,這個效益挺不錯,第一年投資這個棚錢,連這個設備錢,都賺過來了。
【解說】如今,王志雷的木耳種植基地年種植黑木耳150萬袋,年產值達450多萬元。
【同期】雨田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志雷:咱種植這個木耳發展到2016年,效益挺好的。目前,全國上下都參與到這個扶貧上來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鄉領導的帶領支持下,我給27戶貧困戶籤訂了種植合同,我免費讓他種植菌代,提供技術,一畝地將近投資2萬元,全部咱公司投資,現在這個貧困戶已經見到效益了,這個木耳的長勢,現在每畝地、每戶貧困戶收益在8000至一萬元。
【解說】種植黑木耳不僅給王志雷帶來了大「錢」景,還吸納了不少閒散勞動力,讓村民有了家門口賺錢增收的機會,拌料、裝袋、採摘、晾曬都需要大量的工人來完成,每天王志雷的木耳種植基地至少需要僱用80多個工人。
【同期】子岸鎮西子岸村群眾 高貫增:我是西子岸的,長期在雷得這木耳場裡幹活,因為家庭條件不是多好的,長期在這幹,一個月三千塊錢的收入,經過這二三年在這長期幹,家裡的生活也改善啦,現在這個活對我來說也特別適合,幹的也挺好。
【解說】看到黑木耳種植的致富前景,許多村民找到王志雷,表示自己想要種植的想法,王志雷都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木耳種植技術,引領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同期】子岸鎮劉寨村群眾 董青宵:俺這頭一年種植木耳啥都不懂,都是大雷在這免費指導,咋著幹活、咋著噴水、打眼,到現在看著這木耳出的還不錯、挺好看著產量也不低。
【解說】王志雷坦言:「現在我們種植的黑木耳每到收穫時都是供不應求,下一步我準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並帶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種木耳的行列中,大家一起共奔美好『錢』程」。
【同期】雨田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志雷:下一步計劃投資800萬元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在建四座養菌室,計劃生產毛木耳300萬袋以上,黑木耳200萬袋以上,計劃滿足100戶貧困戶的種植需求,帶領100戶以上共同致富、脫貧。
【解說】王志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好做法,受到了縣、鄉及群眾的一致好評。4月28日縣委書記張宏義等領導到子岸鎮雨田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進行了調研,對王志雷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解說】據了解,目前,子岸鎮共識別貧困戶431戶、1353人,2016年已退出47戶、189人,計劃2017年退出115戶、441人。
【同期】子岸鎮黨委書記 馬文彬: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子岸鎮建設打造了工業扶貧加工點四個,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四個,安置貧困人員近百人,實現了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同時,採取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方式,實行帶動助力扶貧。一是貧困戶直接在基地務工,二是貧困戶貸款入股分紅,三是貧困戶代種代養。今年以來,我們子岸鎮努力在提高就業點的規模和帶領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建設中心企業中心工廠,實現安置工人二百人,吸納貧困人員三十多人,二是建設玩具生產等勞動密集型就業點。
【形象】主持人 宣晨晨(實習):脫貧攻堅路上,王志雷沒有滿足現狀,依託產業帶領貧困戶儘快走上致富路,我們祝願王志雷的黑木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引領更多的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