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探奧:揮動狐毫走騰龍—董其昌邳州書彤華宮

2020-12-28 騰訊網

邳州舊城(今睢寧古邳)有一座「火星廟」,俗稱「火神廟」的「彤華宮」。其廟大門五間,上為戲樓。進大門前大院就是看戲的廣場。當中是三間穿堂,過了穿堂便是中大院,正當中為「火星真君殿」五間殿堂。左右各三間配廡。從左廡東角門到東院,是三間「華佗殿」。殿向前東再北拐,即是後院。三間大殿中供奉著「關聖帝君」。這個四進有房三十餘間的廟舍,在當時是有一定規模的。廟的大門「彤華宮」三字,還是明代最著名的書畫家董其昌親筆書寫的。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兼美術評論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董其昌少年時即負盛名,家中富有,好書畫,精鑑賞,富收藏。又並以書法名垂海內。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官至南京 禮部尚書,曾做太子太保等職。繪畫專善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倪瓚等。講究筆情墨韻,畫格清潤明秀。書法初學顏真卿、柳公權,後轉師晉、唐、宋諸名家,工楷、行、草書,自然秀雅,書畫理論對後世極有影響,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著作傳世。其繪畫多從古人畫跡著手,通過悉心模仿和兼收並蓄地加以融會貫通,探求得古人的筆墨情趣。他擅長運墨,墨色鮮麗,層次分明,於意趣簡淡中見天真秀潤。

平生對書畫理論見解相當豐富,竭力推崇和提倡「文人畫 」的「士氣」。曾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董其昌才溢文敏,在當時書法上就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沂 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鍾並列;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他與莫是龍、陳繼儒提倡「南北宗」之說,即把「院體」山水畫與 「文人畫」人為地分為南北兩派。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出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中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鑽研書法。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徵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名家,從鐘王到顏、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董其昌的書法成就很高,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書為宗法,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 》,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 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他不僅是華亭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整個明代後期繪畫的領袖人物,其影響一直波及到明末以後三百多年。

萬曆十三年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的董其昌,專程赴邳州尋找米芾真跡。米芾「出知淮陽軍……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精於監(鑑)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蘇軾亦喜譽之」。米芾在邳州,對邳州及其周圍書畫界的影響,不言而喻。特別他修城隍廟留下的大批真跡使董其昌大有收穫,滿載而歸。董其昌來邳州尋米芾真跡時,恰逢邳州正在修「火星廟」,行將落成,知州陳玉庭乘機敦請董其昌為題寫廟額「彤華宮」,並允為「火星廟」捐銀三千兩。後州吏向董其昌討其捐銀,董指「彤華宮」三字道:「已付」。可惜一字千金的「彤華宮」,在文革初期被視為「四舊」而鑿爛。

相關焦點

  • 《熹妃Q傳》華宮夜宴功能玩法攻略
    熹妃Q傳手遊華宮夜宴功能應該怎麼去玩呢?
  • 「一頭走宇宙」!我的騰龍18-400mm德國攝影體驗記
    Di II VC HLD(型號B028,以下簡稱『騰龍18-400mm』)22.2倍超大變焦比的特質。而拿那句「一頭走天下」來形容這支新鏡頭似乎也力有不逮,所以還是索性直白的喊出「一頭走宇宙」這個稱號吧! 事實上,儘管之前我使用佳能6D2+24-105套頭拍的荷蘭風光反響不錯,但大量網友依然期待能有一套更為輕便且更適合旅遊拍攝的組合出門。
  • 廉價一鏡走天下 騰龍18-200頭香港行
    老朋友點擊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最近老有客戶問題 家用的又不想花太多錢,買哪個鏡頭好,入門級別的18-55套機鏡頭 俗稱狗頭,上騰龍18-200 這個頭到底怎麼樣,一鏡頭走天下旅遊鏡頭到底怎麼樣?佳能40D搭配AF 18-200mm F/3.5-6.3 XR Di II LD MACRO 而在旅遊頭中,最常用的焦段莫過於18-200mm這個等級,APS尺寸與135相機的焦段轉換,約是1.5-1.6倍,所以針對APS尺寸感光元件所推出的旅遊鏡,焦距都在17mm或18mm起始,換算成135相機的焦段轉換
  • 董其昌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上):重新認識董其昌的畫史意義
    研討會共收到專業論文55篇,將從「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畫史意義」「董其昌書畫作品的鑑定問題」「董其昌及其交遊」「董其昌的書法藝術」「董其昌繪畫的藝術特色與鑑藏」及「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六個方面,較全面地探討這位承上啟下、一代宗師的藝術成就與意義,與會學者將圍繞特定主題,作論文講演報告,並與學術主持一起就該主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與中國美院副院長高世名作了開幕發言。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研討會第二天分為三大主題,包括「董其昌的書法藝術」、「董其昌的藝術特色與鑑賞」與「董其昌的藝術影響」。由董其昌參禪寫經之經歷、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董其昌寫經,以及董其昌論寫經書法三方面,探討董其昌流布世間之「文字般若」。唐(傳)鍾紹京《小楷靈飛經》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27)盧慧紋:董其昌與唐人寫經晚明書畫家董其昌(1555-163)兼長楷行草各體,自稱最得意者為小楷。
  • 董其昌,到底是不是惡霸?
    仿古山水冊 董其昌關於這位明代集大成者的所有差評,都出自野史,以《民抄董宦事實》流傳最廣,它有模有樣的寫道:常日裡,董其昌幹盡了壞事,強佔民田,橫行不法。仿古山水冊 董其昌之後,再次將董其昌拉向反面並一同否定其藝術之時,就是鬥爭需求了。
  • 「一鏡走宇宙」——騰龍18-400MM Di II VC
    說起全能大變焦鏡頭,首先想到的品牌一定是騰龍,從2004年發布的18-200mm開始,06年的18-250mm,08年的18-270mm,14年的
  • 董其昌最好的哥們兒,是怎麼玩書法的?
    陳繼儒1558年出生,比董其昌小三歲。他倆都是上海人,一個是朝廷大員,一個是布衣草民,但二人一直相處得很融洽,很和諧。        陳繼儒的名片是「隱士」,但通過他與董其昌的關係也能看得出,他的別墅在深山,但活動範圍卻延及鬧市。        這位隱士,很善於經營他的朋友圈,而且一直不差錢。否則,一個窮酸秀才怎麼能小資起來?
  • 王建軍美西騰龍作品分享會 騰龍視界
    」王建軍美西作品分享會暨騰龍光學上海成立十周年廣州站在華南理工大學成功舉辦。作為騰龍形象大使,中國著名風光攝影家王建軍先生自去年開始帶著騰龍鏡頭三次前往美國西部進行拍攝,將壯美的自然風光精心製作成冊,給我們帶來一本盪氣迴腸的《騰龍視界》,讓我們通過王建軍老師其嫻熟的攝影技巧,獨到的視野構圖,去感受和探索大自然中的「文明」烙印,去尋找刻鑄在天地之間的歲月痕跡。
  • 【評測】最輕量化一鏡走天下騰龍28-300mm鏡頭試用
    佳能的EF 28-300mm f/3.5-5.6L IS USM鏡頭是2006年推出的,體積非常巨大,推拉式變焦設計也較為老舊。如果希望在全畫幅相機上用上大變焦鏡頭,選擇上確實有點局限。  騰龍28-300mm鏡頭在使用長焦端的時候,鏡筒伸出後,整體長度還是比較長的,但重量方面仍然很具輕便性,搭配佳能輕量化的全畫幅單眼相機6D,可以組合出全畫幅單眼相機中的便攜旅遊搭配。
  • 【名家欣賞】「秀逸」的董其昌《赤壁賦》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
  • 【器材】一鏡走天下 騰龍18-400mm Di II鏡頭上手體驗
    比如這次小編體驗的這款騰龍新推出編號為B028的18-400mm F3.5-6.3 Di II VC HLD鏡頭(以下簡稱B028)產品,就擁有從18mm到400mm(35mm等效可達620mm)的22.2倍變焦倍率。
  • 「一鏡走宇宙」 騰龍18-400mm F/3.5-6.3鏡頭體驗
    不過前段時間帶著家人去日本自由行,18-400mm終於派上了用場,它的超大變焦範圍絕對是旅遊裡的「一鏡走宇宙」。考慮到和家人一起出國去旅行,不能像以往那樣帶一堆機身和鏡頭去拍片,行李箱要儘量的騰出空間放衣物和生活用品,所以才決定帶著索尼a6300微單加佳能口的騰龍18-400mm鏡頭出行。
  • 纖穠、淡泊並重,董其昌繪《秋山圖》
    提到董其昌的作品第一印象是水墨山水,簡淡幽深的空間裡,蘊含著文人對人生與自然的思考。其實,這樣的印象也很有道理,董其昌的名作幾乎都是水墨作品,仿元代名家畫風。不過,董其昌作為明末的畫壇領袖,其作品當然不會僅有這一種風格。假若如此,他也不會讓後人奉為畫壇宗師。
  • 《鵲華秋色》五則題跋 董其昌都寫了什麼
    原標題:《鵲華秋色》 五則題跋 董其昌 都寫了什麼 圍繞這些藏品,董其昌展開了一系列的鑑賞活動,並留下了書畫題跋。《畫禪室隨筆》一書記錄董其昌有題跋古帖的詳細經過。 在趙孟頫的代表作《鵲華秋色圖》上,董其昌從48歲到76歲,先後題了5次,從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董其昌的書法,還體會到其對書畫品鑑的高度的理論研究,讀起來也是頗有意味。記者採訪了浙江科技學院教授葉玲紅,請她為大家解讀董其昌這5則題跋背後還有什麼樣不同角度的解讀。
  • 董其昌被打臉?這幅《唐顏真卿朱巨川告身》是假的……
    董其昌是晚明最有影響力的書畫大師,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真董其昌」還不如代筆的「假董其昌」?董其昌是晚明最著名的書畫鑑藏家,然而經他掌眼並被陳繼儒視若珍寶的的一幅顏真卿,居然是一幅造假的偽作?董其昌(1555—1636),進士及第,翰林院編修出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除了善於書畫、鑑藏之外,還是著名史學家,參與編修《明神宗實錄》《明熹宗實錄》!董其昌從小熟讀經史,還是明朝官方任命的正史修撰官;而沈德符呢,只不過是民間野史的自媒體而已!「真董其昌」不如「假董其昌」?
  • 【玄外之音】之九 董其昌《大唐中興頌》
    董其昌寫完《大唐中興頌》後直言:「顏魯公真書,餘以行體錄之。」查閱董其昌留下來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對非常中意的名帖,除了臨摹之外,往往喜歡換書體再創作,這也足見董其昌對自己書法的自信。比如,除此作之外,他還有行書《麻姑仙壇記》等留傳。遙想在唐上元二年(761年),安史之亂將要結束之時,詩人元結在江西九江任上寫下了這篇誅亂、紀功、頌德的《大唐中興頌》。
  • 墨淡如煙,纖毫畢現,董其昌書法的禪心佛境
    要說受佛學影響最深的書法家,當屬明代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書法作品 董其昌,字玄宰,歷經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 晚明時代,朝堂之上政治風雲詭譎,各方勢力爭名奪利,寵臣權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 騰龍新品體驗會—品鑑騰龍28-75mm FE鏡頭
    早在2002年,騰龍就推出過一款適用於全畫幅單反的SP 28-75mm f/2.8 Di鏡頭(型號A09),之後又陸續推出了17-50mm f/2.8(型號A16和B005)一樣以高性價比恆定大光圈標準標準變焦吸引了不少個人和工作室用戶。今年年初,騰龍又正式公布了適用於索尼全畫幅微單的新一代28-75mm f/2.8:28-75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36)。
  • 原廠大三元太貴,騰龍鏡頭值得選嗎?
    不過在這方面,騰龍搶先一步,知道網紅鏡28-75mm F/2.8 Di III RXD有多暢銷嗎?騰龍一而再再而三的漲價,消費者還是買帳。550g的重量和7000元的定價已經暴露了定位,和28-75一樣,都是走恆定大光圈+高性價比路線。比索尼16-35 F4貴1200元,比16–35 F2.8 GM便宜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