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紀伯倫
當我們還作為胚胎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時候,
母親的身體是給予我們養分的溫床。
當我們牙牙學語,母親攙扶著我們,
為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當我們逐漸成長,
母親用她的溫柔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MAMA」只是一個簡單音節,背後承載的卻是一份最原始深沉的愛。
歷史上,很多音樂家的成功也離不開母親的培育。
冼星海是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他祖籍廣東,出生於澳門,有「人民音樂家」之稱。
曾創作出廣為人知的「黃河大合唱」,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民族抗戰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而且在他去世後的60多年裡仍然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電影《少年星海》)
冼星海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他出生前的幾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孤兒寡母生活異常艱難,他的媽媽只好給人家洗衣、做針線活來維持生活。冼星海的媽媽黃蘇英早年帶著他前往新加坡謀生,在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學習音樂的天賦時,又忍痛把冼星海送回了國內。
之後他輾轉各地學習,母親也一直默默地在背後支持他,直到彌留之際都還不忘好好保存冼星海的音樂手稿。冼星海本命黃訓,為紀念母親的撫育之恩,故將名字改為「星海」。
費裡德裡克・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蕭邦一生創作了大約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包括鋼琴協奏曲、鋼琴三重奏、鋼琴奏鳴曲、敘事曲、諧謔曲、練習曲、波羅乃茲舞曲、圓舞曲等各種類型。
蕭邦的母親是波蘭人,也是他的音樂啟蒙教師。蕭邦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母親就經常一首歌接一首歌地唱給肚子裡的蕭邦聽。
蕭邦4歲的那一年,家裡就添置了一架鋼琴,母親常常帶著小蕭邦坐在鋼琴邊彈奏波蘭民歌。在發現蕭邦在音樂方面有極高的天賦時,蕭邦的母親尼古拉就開始有意識地對他進行培養。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德國猶太裔作曲家、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以精美、優雅、華麗著稱。
創作上,首創了高雅純淨、形式短小的鋼琴曲"無詞歌"(Songs Without Words),創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序曲、《蘇格蘭交響曲》和《義大利交響曲》,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
孟德爾頌出生在一個富裕並且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鋼琴家,所以從小就給予了他專業的音樂教育。
孟德爾頌的母親還是巴赫的忠實擁護者,後來也影響了孟德爾頌,使他為巴赫做了很多事。孟德爾頌的姐姐也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他們姐弟倆在音樂上的成就都離不開母親從小的培養。
時值母親節,大家都為母親獻上了飽含自己情誼的禮物,而音樂家們也施展自己的才華,用音樂來感念母親的偉大。
接下來小微就帶大家穿越歷史的長河,看看曾經那些為母親而作的歌。
舒伯特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這首搖籃曲是他19歲時以克勞迪烏斯的詩譜寫的,現在提到搖籃曲人們總是會想到舒伯特創作的這熟悉的旋律。
舒緩婉轉的旋律如同母親的拍打,輕輕地撫在我們的身上,讓人感受到來自母親襁褓的安穩與寧靜。
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也曾創作過小提琴獨奏曲搖籃曲,雖然流傳度不如舒伯特的版本,但也同樣表達出了母親在哄孩子安睡時的溫柔。
相傳作者為祝賀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這首平易可親、感情真摯的搖籃曲送給她。法柏夫人是維也納著名的歌唱家。
《母親教我的歌》作於1880年,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東寧·德沃夏克創作。原作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內的歌曲集《吉普賽之歌》中的第四曲,是作者為紀念小時候母親教自己唱歌的場景而作。
本曲後來被改編為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以及管弦樂曲、合唱曲等形式。整首曲子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傷,節奏緩慢,在行板的速度上緩緩訴說,飽含著對母親的懷念與思念。
舒曼於1840年根據詩人夏米索的八首詩歌創作而成的這部聲樂套曲,從女性的角度詳細描述了一位婦女從遇上自己的求婚者到有了自己孩子的整個生命歷程。
該作品以其獨特的真摯和深厚情感的魅力而卓越不凡,引起了人們對生活的強烈感情。在舒曼之前還沒有任何人能象他這樣運用音樂的語言如此深刻而精確地表達出女性內心的感情與變化。
母親不僅是西方音樂的永恆主題,在千年前的春秋時代,古老的東方人就開始吟唱母親的無私。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很多關於母親的篇章。
《國風·邶風·凱風》中就讚揚了母親養育子女的含辛茹苦,和對自己的批評。
其大致情景是,詩人在夏日感受到溫暖的南方的吹拂,看到棗樹在吹拂中發芽生長,聯想到母親養育兒女的辛勞,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歌。
不過,比起上面的古典音樂和古詩詞,小微覺得讓大家記憶更深刻的還是那些從小聽到大的流行音樂,其中很多讓人一聽到旋律就聯想到背後感人的故事。
這首歌自誕生以來就陪伴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童年,也是兒歌的典型代表,提到關於母親的歌大多數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它。
(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世上只有媽媽好最先作為插曲出現在電影《苦兒流浪記》中,但真正讓它成為刻在人們記憶裡的經典歌曲的則是臺灣苦情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電影講述了一個母子分離又再次相認的故事,電影在男主喚醒母親的「世上只有媽媽」歌聲中達到高潮,賺走了大批觀眾的眼淚。
歌曲《燭光裡的媽媽》,這首歌詞創作於1987年,是詞作者李春利為自己編劇的電影《眼鏡裡的海》作的電影插曲。
並且是獻給臥病多年的母親的,當時她還是個高中生,每個句子都是有感而發,且得到了母親的認可和喜愛。
曲子創作於1988年,由段品章首唱,經毛阿敏在各種晚會上演唱後,歌曲迅速流傳開來。
作品的音樂具有很濃鬱的人情味,用詠嘆調般的音樂陳述,通過描寫細膩的歌詞和有揚有抑的旋律,讓人仿佛看到那個燭光下有些蒼老又慈祥的母親形象,融入到作者的深情之中。
《聽媽媽的話》是周杰倫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倫作詞、作曲,林邁可、洪敬堯編曲,收錄在周杰倫2006年9月發行的專輯《依然範特西》中。
周杰倫父母離異,平時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感到母親為了教育孩子十分辛苦,為了表示對母親的孝順,也是為了傳遞正能量,教育大家學會孝順,周杰倫創作了這首歌曲。
歌中用簡單易懂的歌詞和歡快的旋律,講述了一個母親教育孩子的用心良苦。
今天是母親節,
你想好要怎麼給母親送上自己的祝福了嗎?
樂小微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建議,
不論你是天籟之音,
還是五音不全,
挑一首媽媽喜歡的歌
去唱給她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