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忘卻痛苦的過往,能更好地前行。而對於一個國家民族,忘卻過去慘遭蹂躪國破家亡的痛苦,則會放鬆對世界叢林裡豺狼野獸的警惕。抗日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華夏子孫,永遠不可能也不應該忘卻的痛苦。銘記歷史,激揚未來,這是我們今日之中華民族所有人的共識。
銘記國家歷史,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包括文學書籍,雕刻藝術,話劇,聲像作品等等。其中,聲像作品,是當今數字時代最為廣泛的方式。當今絕大部分年輕人,除學校歷史課上對抗日戰爭歷史稍微了解一點時間和事件概念以外,其餘的對於這段屈辱歷史的詳細了解,大多來源於電影,電視連續劇,網絡影視劇。尤其網絡興起,很少人再買書,從先後去世和當今極少倖存的親歷了抗日戰爭的先輩遺留的文稿中去了解那段真實的苦難歷史了。
前些年,各種抗日神劇,層出不窮。手撕鬼子,單手掏心,手榴彈炸飛機等等讓人瞠目結舌。有些家中尚存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經歷過抗日逃亡的老人,他們年復一年一家人團聚時,都會跟孫輩講述他們當年遭遇日軍轟炸,逃避日軍殘殺而流離失所的故事,有些小孫子就會拿出抗日神劇中的一些情節懷疑爺爺奶奶編故事。我的公公婆婆都健在,婆婆從小出生在上海,公公6歲那年,在江蘇農村跟著大人逃難,他弟弟在逃難中感染傷寒不治而夭。
如今,又出一部抗日神劇《雷霆戰將》,「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人民日報已就此發聲。
如果只是人民日報這樣的國家黨媒發聲,而沒有國家政府機關制定相應的行為準則或者法律法規,我們的抗日戰爭歷史,勢必將不只是被資本製造雷人情節,醜化八路軍形象,甚至可能會被資本,如網絡上某些公知所歪曲的那樣,把日本的侵華戰爭,用影視表現為日本援助中國!資本的力量,唯有國家層面才能對抗。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曾在一段時間,被網絡上妖魔鬼怪歪曲。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期待我們國家的執政黨,我們的國家政府能拿出扼制網絡高利貸的決絕果敢,管控抗日戰爭題材的各種文藝創作,尊重歷史,弘揚中華民族誓死保家衛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