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全部轉載自新浪音樂~很本質的專訪,建議大家仔細閱讀
過去幾年中,陳奕迅最觸動我的一首歌是黃偉文作詞的《陀飛輪》,目前為止,這也是我演唱最標準的粵語歌之一(還有《最佳損友》),每一個字都咬很準。陳奕迅的演唱會,從2010年開始至今,看過很多很多場,在香港紅磡、在內地巡迴,從大學時代潮溼溫潤的南方城市,輾轉到刻下濃濃工作和生活印記的北京,就好像一本定期會翻看的書,他的歌也有著相同的魔力。幾年積累,心態也變化不少,前不久的Eason’sLife北京場因不得已的原因錯過,心中卻沒有太多惋惜,不是看得多的緣故、也不是聽膩了,而是得失之間,自己更趨於平常心了。奇妙的是,「平常心」這三個字,也成了幾天後專訪陳奕迅過程中得到的最像結論性的收穫。
曾經唱歌唱到疲倦 缺少刺激和新鮮感
《花花世界》—— 櫻 一出世便由命 漸活到花全盛 一剎 驚醒 息間要重認
坐在面前的陳奕迅,穿著素T,頭髮特意加了點造型,是個十分簡單的中年男子,跟「無釐頭搞怪」不太有聯繫,前一天他助理透露,他最近狀態很好,精神不錯,還喜歡自拍。反正,開心地巡演著就對了。
「想到Eason還有什麼可以帶給觀眾,可以給大家分享,就是我的命吧,就Eason′LIFE。」在巡演「Eason’s Life」啟動前,Eason和團隊為了主題而絞盡腦汁,最後打算拿「命」分享。
1995年至今,出道20年,陳奕迅的花花世界潮起潮落,1996年他推出首張個人同名大碟《陳奕迅》時,內地還無人問津。千禧年後,已經擁有多張專輯的Eason順勢發力,並於2003年憑藉國語專輯《Special Thanks To.。.》奪得臺灣金曲獎「最佳男歌手」和「最佳專輯」,這也是既張學友後首位奪得該獎的香港男歌手。2005年,沉寂一年的Eason推出新專輯《U87》,好評如潮,隔年,專輯《LifeContinues》《What’s going on》更持續了《U87》的輝煌……
想想這些年,你還記住了誰的聲音誰的歌?Eason出道以來發行的專輯超過40張,再加上那些演唱會原聲帶和精選集,作品量大到無法細數。但相信對於很多普通聽眾來說,列舉出他的二十首歌也根本不是難事。
那些年和這些年,陳奕迅的花花世界往來無數新鮮客,拍過電影拍過劇,娛樂圈該怎麼玩兒才算多姿,他都有份參與了,但期間產生爆炸式影響力的微乎其微。最吸引人的,自始至終,都是音樂,都是作為歌手的陳奕迅。
一個歌手,狀態好無外乎有三五首經典歌曲、拿過業內重量級大獎、開幾場萬人演唱會,最終回歸平淡,還能啃啃老本。但擁有數十首經典歌曲、曾經拿獎拿到手軟、現在幾十場巡演連軸轉,還有精神攛掇內地音樂人一起搞創作發新輯的陳奕迅卻說,以前有一年多,他覺得唱歌很疲倦,即便知道自己的堅持源於發自內心對音樂的喜愛,但出口逐漸變得模糊,「就好像大家都說你唱得好,你唱什麼都行。好像沒有什麼。」
「我們一直追求人生中間那條線,知道這條線是最完美的,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停留在那條線上面很久,有掠過,有些時候可能比較接近,在徘徊,但人就是很矛盾的,覺得如果起伏太大的話太刺激可能受不了,但是又追求那種刺激。」生命在經歷一個起落之後,很快又會安排另一個起落,周而復始——這是現在的Eason對人生有些「老生常談」式的理解。唱歌也如是,他需要更多刺激,不是以安穩的姿態,安全的路數,進而收穫一些溫吞的評價,比如「陳奕迅版本一般都差不了」,「陳奕迅唱什麼都有味道」,「這樣的歌扔給陳奕迅一定行」。他又需要刺激了,需要周遭事物給予他新的認識、更深刻的體會、以及新鮮的玩意兒。
最近喜歡張嘉佳的小說 陳胖子看激動了
《Life Goes on》——徘徊在這 狹窄長提 有高總有低 如不懂心計 能珍惜一切
最近有關陳奕迅的新聞中,最聳動的是「放話兩年後暫別歌壇」。有臺灣媒體報導稱,他在某談話節目中無預警表示「不想再工作了」,更直言看到2013年自己某張專輯()銷售量僅900多張,「我的媽呀!原來那麼慘烈!」因此深受打擊。
時代變了,唱片業的輝煌一去不復返,港臺歌手也不如昨日風光,Eason不是今天才看清這個現實,卻也再因隨性的言談為媒體提供了頭條素材。那兩天圈外數名好友紛紛致電,詢問Eason是否真的要退出,他們是否要趕緊買票,趕上這也許是「最後一場」的巡演。
讓人想起2011年他發行國語專輯《?》,新專輯的填詞人沒有了黃偉文,沒有了林夕,除了方大同之外,更多的是一些陌生的名字。於是Eason跟大家解釋,「因為有太多作品都是他們寫的,想換個方式為大家唱歌。」接著不少人指出這張專輯傳唱度不高,Eason又站出來解釋:「我不一定要傳唱度很高的歌啊,我不會在乎是不是每首歌都能在演唱會上萬人大合唱。」
瞧,無論好壞喜憂,腳下的路還要繼續走。對於Eason而言,例行休假是一種充電,並非是負氣地逃離:「我休息的時候,我看一下什麼劇場有表演,我看一下什麼演唱會,我看一下什麼演奏會什麼的,閒來看看書,多點時間去吸收不同的media,不同的媒體,看看電視熒幕,所以才能保鮮嘛。不是外表的保鮮,內涵的保鮮是很需要的。」嘗試新的創作風格也是一種刺激,最近他就和比方大同沒知名度一大截的音樂人火星電臺共同完成了新專輯《rice& shine》,「我很喜歡他們的編曲,然後旋律也很舒服,清新的。所以就邀請火星電臺合作,結果沒有讓我失望,我到現在還覺得那些歌很好聽,有不同的情緒……」
在流行度和經典面前,Eason已然是個行家,與之合作的音樂人,大部分都能單寫一期「樂行者」了,但保持每一張專輯的品質,讓每一張專輯都有可以傳達的概念和精神,要的不是名氣,而是用心和才華。這方面陳奕迅有自身優勢:如今的他已擁有吸引聽眾的雄厚資本,所以那些通稿慣用「著名音樂人xxx、人氣創作歌手xxx、天后xxx、小天王xxx共同操刀」以提高專輯吸精度的噱頭,到了他這裡就可以簡化許多。
聊天時,他數次提到張嘉佳,那個小說《擺渡人》被王家衛導演相中並即將改編成電影的作者。他說前一晚讀到他的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愛不釋手,太多「刺激」,故事一個接一個,又怕看太晚影響隔天工作,打算專訪結束後回去繼續奮戰。路還要繼續,陳奕迅說自己需要外界的刺激不假。即使如今生命已經進行到所謂「溫溫的」時段,一個不會因什麼過度亢奮、過度失落的年齡和經歷段位,但他仍然渴望捕捉新鮮感,仍然可以眉飛色舞地講最新的收穫,毫不吝嗇對別人的讚許。
採訪完,我馬上和幾個朋友分享了這個趣聞,卻不約而同地得到「啊?好LOW啊!」的評價。只是當時在這樣的反差中,回憶起Eason講到這本書時毫不掩飾的開心,反而覺得更美好了。
感覺忽略了愛情這件事 下一張想出情歌大碟
《時代巨輪》——明日已經到站 長期望安定 還期望即興 無涯地唱唱唱唱
Eason說下一張專輯想出一張情歌大碟,「不管其它的,就我自己已經很少沒有唱情歌了,就是新的歌裡面都是講感情的,我想我忽略了愛情的事情。」理由聽上去很Eason,但他自己卻覺得這是個「逆流而上」的想法,「好像現在大家都去做管弦樂,樂團的那些演唱會我就不做了。我這人就是這樣子,因為大家都在做,就覺得興趣不大了。大家都在做翻唱專輯,我不做了。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人家做的我就儘量不做,說什麼發燒碟,我也不做了。」
然後他有點嚴肅地討論起現在年輕人的一些想法,說自己跟不上時代,從個人覺悟上來看,感覺「快被淘汰」了。「現在真的有一些,真的好像有些話我聽不進去,我覺得我好像快被那個,在香港來說被淘汰了,年輕人,比如說洗頭的,你頭還沒洗好,你的工作還沒做好你說你要去關心社會政治的東西,然後還跟你說,你有什麼看法?我說我沒什麼看法,過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然後他就說,你就是那些成年人,你這些大人沒有關心這個,所以社會變成這樣。」
「你關注自己其實也幫了社會一把。」帶著極大困惑,Eason以此作為這個話題的結束語。接著馬上說到樂壇的低迷現狀,他有些無奈,「青苔都開始長出來了。」
「我不能代表整個香港樂壇說,我覺得反正冰凍一尺並非三日之寒,應該大家如果還在意的話,那就加油咯!希望多一點內地的歌手可以來香港宣傳一下推廣一下你的音樂,我知道網上是有,有很多途徑,但是你親自來,讓香港可以多了解一下,多認識一下,民謠啊或者是嘻哈的或者是搖滾的都有,其實我覺得我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市場還是充滿憧憬的,在將來還是很豐富。」提出這個建議之前,Eason推薦了很多內地創作歌手,包括汪峰、郝雲、鄭鈞、火星電臺。(南音/文 王遠宏/攝影 張大偉/視頻)
視頻跟圖片可以看這裡
http://ent.sina.com.cn/f/y/yxz5/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