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楊雲是重慶興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泥工班班組長,他先後獲得「涪陵區第五屆拔尖人才」「重慶市公租房建設勞動競賽優秀建設者」「重慶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榮譽。日前,他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多年來,楊雲用過硬的技術和紮實肯幹的作風,累計為工程項目節約成本上千萬元。從業15年來,他無償支持家鄉建設,帶動農民工就業,資助重病患者、孤寡空巢老人、困難家庭等鄉親工友30多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精湛的技術、無私的奉獻展現了新時代農民工的風採。
精於業務 勇於擔當
楊雲雖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牢記施工工程項目承載的重大意義和責任,不怕髒不怕累,有著良好的職業情操和以身作則的敬業精神,是工友們乃至項目的「帶頭人」。
2011年,在涪陵區雙溪五組團公租房及配套廉租房工程的場平施工中,測繪班組定位放線後沒有進行校核就盲目組織機械開挖溝槽。楊雲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通過查點扯線、查閱坐標,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發現了測量誤差。他上報情況後經覆核,基礎開挖線果然偏移了3.5米。作為一名普通工人,楊雲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項目部被傳為佳話,此舉也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達150萬餘元。
2011年9月,在公租房項目基礎建設過程中,由於降雨量增大,項目部下達了搶工期任務,要求2天內完成長約150米、寬8米的擋牆基礎清理。業內人都清楚,在淤泥堆積、施工難度倍增的情況下,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幾乎不可能。在楊雲的帶領下,工友們紛紛加入突擊隊,他們渴了喝口水、累了就在工棚裡打個盹,經過晝夜不停地工作,終於按期圓滿完成了任務,楊雲和工友們受到相關部門的稱讚。
雙溪五組團公租房及配套廉租房工程是涪陵區重點項目,投資大、體量大、社會關注度高。楊雲在工作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對圖紙中的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數據都反覆核對。遇到不能確定的問題,除了向技術負責人請教外,他還常常把圖紙帶回家中,翻閱相關資料,深鑽吃透。該項目自開工以來,未發生任何質量、安全事故,曾代表重慶接受國家住建部保障司質量專項檢查驗收,獲得全國實體質量第一名,並獲得重慶市「市級文明工地」稱號。
心存感恩 大愛無疆
1995年,楊雲高中畢業後進入了涪陵三環造船廠,成了一名電焊工,2005年轉行從事建築泥工工作,2011年開始擔任公司項目部基層勞務班(泥工班)班組長。一路走來,他收入提高了,但初心沒有變:要讓更多的鄉親們生活得更好,為國家扶貧脫貧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工友冉隆平的妻子患有智力殘疾,家裡內外老小都由他一人操心照顧,楊雲體諒他的難處,多次找到他的同事協調工作時間,讓他能早點下班照顧家庭。工作之餘楊雲主動找冉隆平交流談心,了解孩子的學費是否足夠、妻子的病情是否緩解、家中老人是否健康,遇到有困難之處,他還經常500元、600元硬塞給冉隆平。「誰還沒有個難的時候,這就是我的一點心意。」提到這些,楊雲不在意地一揮手。
楊雲的老家南沱鎮秀山村有一截土路,用當地人的話說是「天晴像把刀,下雨一團糟」,就算路況好的時候,摩託車也開不上去。鄉親們收割農作物、運送肥料等只能靠肩挑背扛。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楊雲萌生出一個想法:自己出錢修建一條希望路。
說幹就幹!經過初步測算,夯地基、鋪片石和石子,僅是修一條短短的初級公路,預算就近6萬元。楊雲一邊爭取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一邊和佔地的村民協調用地問題,甚至將自家耕地無償置換出去,同時還幫著採購砂石、水泥,聯繫機械設備。2017年3月,第一輛挖掘機入場,楊雲與十幾名工人齊心協力,日夜不停,每道涵管、每個彎道、每個坡面都精心設計。經過努力,4月底,一條寬約4米、長300多米的初級道路順利完工,極大地方便了鄉親們的生產生活。楊雲說:「等到公路沉降達標後,我計劃再出資把這條路進行硬化,鄉親們出行就更方便了。」
15年來,楊雲參與建設房屋及基建工程50多項,先後帶領農民工2000多人在工地務工,其中貧困戶400餘人,通過建築行業發家致富250多人,培養出行業磚工能手100餘人、抹灰能手15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