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這十年,說《葉問》是最好的系列華語功夫片,顯然並不誇張。12月20日,倍受關注的《葉問4:完結篇》,就將正式登陸賀歲檔。
巧合的是,這是(作為片中角色的)葉問的最後一戰,也是作為演員的甄子丹,拍攝的最後一部功夫片。丹哥自己已經親口說,將不再出演這一類型。因此,這部電影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恐怕怎麼說都不為過。
《葉問4:完結篇》的主要劇情,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已經人到老年的葉問(甄子丹飾),在徒弟李小龍(陳國坤飾)邀請之下來到舊金山,卻無意中捲入了中華總會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衝突。為了幫助華人在美國受到正確對待,原本可以置身事外的葉問,卻毅然決然地走向軍營,艱難卻堅定地迎接挑戰。
一、格局升華,帶來更宏大的主題和更高遠的立意
《葉問》第一部在佛山血拼日本士官,第二部在香港對決英國拳王,第三部在香港迎戰黑市老大和同門詠春,而到了第四部,葉問走出國門,走向大洋彼岸,走到唐人街,用中華功夫改變白人對華人的偏見,為萬千同胞爭取正當權益。如此一來,就讓《葉問4》有了更為宏大的主題和更加高遠的立意。
葉問遠涉重洋的主要目的,原本是給小兒子葉正找學校。但只因徒弟李小龍傳授美國人功夫,中華商會會長萬宗華(吳樾飾)拒絕為葉問開出介紹信;只因萬宗華之女若男與白人女孩有糾紛,就遭到嚴重校園霸凌;只因士官赫文(吳建豪飾)希望在海軍陸戰隊中推廣詠春,信仰「白人優越主義」的教官巴頓(斯科特·阿金斯飾)就肆意找茬,甚至不顧可能造成的失控局面。
真正的內心強大,無需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證明;真正的民族自信,同樣無需通過否定別人來獲得。因為挺身而出幫助若男,葉問緩和了與華人商會的關係;赫文的努力,卻改變不了巴頓等人的偏見。葉問的出手,雖說是迫不得已,卻也是恰到好處。
葉問能夠成功地運用中華武術改變美國人的偏見,當然不是以暴制暴,以惡抗惡,也不是逆來順受,虛與委蛇。而是「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人的膚色有黑白之差,信仰有東西之別,唯有求同存異,相互尊重,才是對雙方都最為有利的方式。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用拳頭來提醒。
《葉問4:完結篇》展現的內涵、傳遞的理念和前作是有很大區別。正因如此,最後的結果差別很大,帶給觀眾的觸動和震撼,也是完全不同的。就這點來說,《葉問4:完結篇》可能已經超越了取得金像獎最佳影片的第一部。
同時,影片對文化衝突與和解,對中華武術精神傳承的詮釋,也顯得頗具匠心。《葉問3》將更多鏡頭給予了葉問與張永成的夫妻生活線,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可以打遍全世界,卻甘願聽老婆指揮的暖男。《葉問4:完結篇》則通過葉問與葉正之間的擇校和練武等方面的矛盾誤會,通過對萬若男的幫助與鼓勵,將一位好父親的愛心、一位好叔叔的包容大度,呈現得血肉飽滿,讓人信服。自然也會得到更多觀眾的共鳴。
二、動作升級,帶給觀眾更長久的震撼
武術(功夫)是中國的國粹,西方人為此專門發明了「kong fu」一詞。有別於動作片的功夫片,則是中國特有的電影類型,是華語電影人為世界做出的最重要貢獻之一。功夫片在打鬥上酣暢淋漓,視效上真實震撼,節奏上張馳有道,更能將傳統文化中「鐵肩擔道義,只手護公平」的理念,通過鏡頭精準地傳遞出來。
如今,藉助CG、特效和替身等,好萊塢動作大片的打鬥戲也越來越精彩。但無論如何,他們也拍不出展現出深厚武德內涵的作品,更別提展現中華文化特有的精神內涵了。
《葉問》系列的武打設計,更多是拳拳到肉,硬橋硬馬的偏寫實風格,這樣既更加切合劇情需要,也更有利於展現甄子丹的個人風格。而在第三部動作導演換成袁和平之后,又適當融入了一些中國功夫特有的飄逸靈動和古典之美。在第四部中,袁八爺在細節上精益求精,令場面更加吸睛,並與劇情的推進緊密融合。
葉問在學校撞見萬若男被霸凌,及時出手,用「收著」的打法掃蕩一眾小嘍囉;中秋晚會上,美軍空手道教練連敗數名中國高手,在眼看要重傷女武師時,葉問果斷出頭,令人眼花繚亂的招勢打得對方毫無招架之功,前後反差非常震撼;大決戰時葉問孤身獨闖軍營,與身高力量體力明顯好過自己的對手激戰到底,將一代宗師的氣度彰顯無遺,更令所有觀眾產生如釋重負、大快人之感。
之前《葉問》的每一集,都會有功夫極為出色的中國新面孔加盟。第二集洪金寶與甄子丹的圓桌大戰,至今依然為無數影迷津津樂道,第三部中張晉與甄子丹接連三種方式的大對決,讓觀眾過足了癮;而在《葉問4:完結篇》中,吳樾的加盟自然是影片的一大亮點。兩人詠春對太極的單手對決,綿裡藏針、進退有度,盡顯大師水準和中華功夫之妙,這是西洋搏鬥永遠做不出的意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特地為陳國坤安排了打戲,並讓他「神還原」了李小龍的一些招牌動作,看點十足。
三、「激流勇退」,才是對觀眾最大的負責
到底是《葉問》成就了甄子丹,還是甄子丹成就了《葉問》,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毫無爭議的是,沒有《葉問》系列,甄子丹不可能有今天的聲望與影響力;沒有甄子丹的精彩演繹,本不出名的葉問,也不會在華人世界如此耳熟能詳。
在對的時候遇到對的人,當然是人生一大奇蹟。在最好的年華拍攝最適合的角色,更是演員的幸事。過往十一年來,甄子丹出演了四部葉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心血,也付出了不少犧牲和代價。
自1983年,年僅二十的甄子丹,就在袁和平導演的《笑太極》中擔當男一號,但此後很長時間,他的星路其實並不順暢,在一些熱門電影中,也只是擔當配角,甚至去拍電視劇。而在2008年,以四十五歲的年齡出演《葉問》,才奠定了他在華語動作電影中的超級巨星地位。丹哥的經曆本身就足夠傳奇和勵志,也正是葉問,讓他達到了「人戲不分」的境界。
相比08年的第一部,《葉問4:完結篇》的甄子丹依然保持著良好的身形,依然為我們呈現了極其精彩的表現,但歲月的痕跡還是寫在了臉上,更別提為了練武而帶來的渾身傷痛,為了拍戲而必不可少的精力體力透支。即便連袁八爺都不支持愛徒甄子丹告別功夫片,但作為他的粉絲,我們非常理解這個決定——他要把最佳表現留給觀眾,同時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當然,就算甄子丹退出功夫片拍攝,他也會繼續出演動作片,也很有可能出任動作導演,繼續為中國電影做出貢獻。袁八爺暫時不會退休,葉偉信也會長期執導,而越來越多的電影人,也會投身於這一領域。《葉問3》在香港取得了6000萬票房,大陸則是7.7億,相信作為完結篇的《葉問4:完結篇》,成績會更加突出,會在中國功夫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