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3月20日電 題:「淑女不是天生的」——傳奇港姐張瑪莉的人生路
作者 吳冠雄
童年在街頭流浪,在保良局生活近13年,當選香港小姐、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嫁給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博士,當過主持人演過電視劇,在電臺主持「百分百張瑪莉」節目18年,做慈善,藝術創作……這一切,當張瑪莉面對面講出來的時候,總有一種雲淡風輕的語氣。
雖然當選港姐已是30多年前的事,今日的張瑪莉外形仍高挑出眾。而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她談的最多是禮儀和形象:「淑女不是天生的,我也是半路學起,有過很多個人的『慘痛』經歷。」
第一次出洋相
在保良局待到11歲,張瑪莉人生第一次出洋相,至今記憶猶新。當時,一位美國女士來到保良局,義務教小朋友跳舞,跳完帶他們去吃飯。
「我當時坐在西餐廳裡拿著刀叉敲碗盤,跑來跑去跟別的小朋友玩。後來那位女士叫別人轉告我,吃西餐是安靜的,喧譁敲餐具是不懂禮儀和『沒家教』的表現。」當時張瑪莉覺得很難受,從此開始注重和學習女孩應有的禮儀。
張瑪莉命運的轉折點是1975年當選第3屆香港小姐。當時她在奈及利亞駐香港領事館工作,不經意間被港姐培訓課程吸引住了,遂報名參加競選。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當選港姐這個結果,而是當時主辦方提供的兩個月的培訓課程。「很難得,一般人沒有機會跟那麼好的導師學習禮儀、演說技巧及形象塑造的知識。」
成為港姐後,張瑪莉曾經同時進行三項工作:雅芳(AVON)香港區市務經理,香港麗的電視臺節目主持,香港理工大學修讀工商管理課程。1980年她從理工大學畢業,便與任職香港天文臺、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博士結婚。
名牌不代表你是淑女
婚後張瑪莉並沒有閒著,不但培養了一對出色的子女,還攝影、畫畫、寫作、出書,一刻不閒,在電臺主持「百分百張瑪莉」,做各種慈善活動……朋友常說張瑪莉像活了別人幾倍的人生經歷。
1995年她成立公司,推廣專業形象塑造和禮儀培訓。她說,人只要活著都有個人形象,所以人人都要學禮儀。關於禮儀的重要性,張瑪莉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她在美國出席一個商務午餐會,在應邀演講上臺前,看見之前剛剛結束演講的一位美國著名學府的教授,竟拿起一個麵包就放在他右手邊的麵包碟,也就是張瑪莉的麵包碟裡進食,而正確的放法,應是放在自已面前左手邊的碟子裡才對。「身為教授,不懂餐桌禮儀,實在是有點兒失禮。」
對於年輕一代,張瑪莉認為,無論男女都要知道,最好的禮儀包括三點:一、與人相處時讓對方感到舒服,二、是要尊重對方,三、體諒對方,做的事情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對於年輕女士來說,張瑪莉認為知識很重要:「你怎麼漂亮沒用的,全身名牌不代表你是淑女,你裡面有什麼內在美,一開口就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