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亞在《人生五大問題》中寫到:「與人生幸福密切相關的問題,包括愛情、婚姻、家庭、友誼、社會生活。」
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人到中年的餘歡水一而再再而三遭遇不幸,面對接踵而來的打擊,餘歡水活成了「四面楚歌」的模樣。
他的不幸,就像是拼接而成的多米諾骨牌,在一次重擊後便悄然倒塌,而這次重擊是他十年前的一次重大車禍。
那次車禍後,他把「謊話連篇」當成了自己自保於世間的唯一工具,也就走到了十年後眾叛親離、孤身一人的地步。
誠然,他遭遇的一切似乎讓人提不起氣,甚至我們還生發出憐憫之心。殊不知,餘歡水只是社會部分人群的縮影,他折射的是這個社會的幸福感。
對於幸福,古人以此三點進行了總結:青年時期的「金榜題名時」,成熟時期的「洞房花燭夜」,中年時期的「他鄉遇故知」。
有一種幸福,叫事業有成
《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幸福的基礎無二,便是物質財富。雖然生活的幸福不等於財富,可沒有財富的生活絕對不幸福。
我的有一個朋友小劉,大學畢業後便奉子成婚。由於沒有工作經驗,他們夫妻倆屢屢碰壁,只能靠著打零工和雙方父母的救濟艱難度日。
內有孩子要撫養,外要為柴米油鹽而發愁。他們大學時期本以為的「有情飲水飽」的未來生活,竟然給了他們一記重錘。
有一天,孩子生病了,他們夫妻倆竟拿不出一筆錢去交入院費。關鍵時刻,丈夫指責妻子沒有帶好小孩,而妻子卻怪丈夫沒有盡到掙錢的職責。
隨後的日子,我也不知道他們過得怎樣,只是知道他們處於離婚的邊緣。
俗話說:「金錢不能萬能的,沒有金錢則是萬萬不能的。」
餘歡水和我的朋友小劉其實是一樣的,沒有錢而被妻兒看不起,只能過著「自我滿足」的日子,最終在一事無成的邊緣徘徊。
有財富自由的前提是什麼?就是事業有成。沒有強而有力的事業作為護盾,任何隨之而來的打擊都會讓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陷入泥潭之中。
人生的幸福就是一棵樹,春耕秋收,倘若遭遇風雨乾旱便會顆粒無收,沒有人能餓著肚子談幸福。幸福的前提,終究是事業。
有一種幸福,叫家庭美滿
歌德曾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人的一生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不是公司,也不是車站,而是家庭。沒有人能擺脫家庭而生存,就像一個嬰兒不能離開母親一般。
正因為停留的時間越久,家庭的矛盾也是越複雜的。上有父母要撫養,下有兒女要照顧,身邊還有夫妻關係要經營。
劇中的餘歡水,面對這三方的關係,其實都處理得一塌糊塗。
老父親把他當取款機,妻子住著他的房子開著他的車和前男友同居,親生兒子打心底看不起自己。
他的家庭溫度簡直是冰到了極點,這樣的人生,就像是開在深谷的列車,前路再無平坦,只剩下無盡的顛簸。
關於家庭關係,近期的疫情便是一面照妖鏡,相處得好不好,其實在「宅家」的日子裡便可一覽無餘。
這段時間,新聞報導全國的離婚率在大幅度上升,許多人因為生活習慣上的小摩擦,便點燃了積聚已久的矛盾,使家庭關係走向破裂的邊沿。
幸福,說簡單很簡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說難卻很難,我嫌棄你的懶散,你也嫌棄我的驕橫。
古人所定義的「洞房花燭夜」的幸福並不是那一夜的激情那麼簡單,而是「雨中有傘,夜裡有燈」的相伴,在往後餘生攜手到老。
有一種幸福,叫認清朋友
清代曹雪芹曾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
人與人的關係仿佛是一個網絡,雖然縱橫連環,卻只分兩種,一種叫家庭關係,一種叫朋友關係。
遇到朋友的機率很小,遇到陌生人的概率卻很大。我們總把朋友的概念弄混淆,認為一起吃飯喝酒的就是朋友。
餘歡水和大壯是不是朋友?也許在最初的合作時算是半個朋友的關係,但從餘歡水事後撒謊的那一刻開始便不再是朋友了。
餘歡水和呂夫蒙是不是朋友?也許大壯還沒有去世之前算是表面上的兄弟,可後來呂夫蒙借錢不還錢,甚至在拖延的那一刻開始便不再是朋友了。
朋友這個詞定義起來很難,所以在他們身上得到幸福的概率會更難。如果說事業有成是幸福的基礎,那麼家庭美滿便是幸福的骨血,得一知音最多算是幸福上的錦上添花。
生活中遇到的人太多了,有些人為達目的不惜欺騙,有些人為圖利益兩面三刀。所以,在外的幸福約等於認清朋友。
在職場中,遇到魏總、趙經理、梁安妮這樣的人會不計其數,你沒有害人的心,他們也會在背後打著你的小算盤。人到一定年紀,心中仿佛裝了一把秤,估量著身邊的人誰好誰壞。仿佛人與人之間都隔著一道厚厚的隔膜,無法撕扯也無法穿透。
經營一段關係很難,看穿一個人也許更難。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認清一段關係的好壞,本質上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