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迴廊。古意涼亭。
水邊音樂會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水上音樂會。
其實準備得不充分,沒有音響,沒有琴凳。甚至一開始現場有點凌亂,攝影攝像都在圍攏取景,岸邊的長槍大炮,鏡頭裡擠擠挨挨,怎麼出得來好片子?
沒有喇叭,手捲成喇叭模樣喊叫,讓大家讓開場子,聲音一出口,一下就消散在空氣中。無邊的空曠,無邊的葦海,無限融納的力量,人,聲音,變得如此微渺。
樂聲起,不知怎麼就忽然安靜下來。有人說話聲音大了點,旁邊的人在唇上豎起食指,「噓——」,換來會意的頷首。
樂音嫋嫋。漢服的仙女是背景。蔥綠的蘆葦是背景。暴烈的太陽光反射到水面,呈現一種沉靜的黃綠色,波瀾不興。一種肅然。一種沉浸。天地間,仿佛只留下了這一縷樂聲,仿佛聽到世界原初的聲音。
所有的人都在聆聽。衣袂飄飄,樂聲飄飄。來自箏弦,來自琴弓,來自音孔,來自指間的跳躍。
舞臺上高級的音響,會有震撼的效果,而這水邊的演奏,卻是這樣的安靜與樸素。
人們在聆聽,聆聽這人與大地的共舞與共鳴。俄頃,我發現了那兩隻鳥兒。左前方,不近不遠的水中小洲上,悠然地戲耍,一會兒單腳獨立,一會兒輕剔翅羽,一會兒低頭覓食,一會兒引頸眺望。它們大概在好奇,這些端著各種家什的人在做什麼,也許更好奇身著漢服的孩子來自哪裡。我把發現告訴幾位攝影師,畫面裡一定要有這兩隻小傢伙。
從此,我的視線不曾離開它們。我發現,它們也在與我對視。
然後,我確定,它們很享受這樣的音樂,天籟之聲,原本是自然之聲。
我確定,我們的到來,沒有讓它們感到驚擾,愛與善意,永遠是最好的通行證。
我慶幸,我們從水邊走到了水中央,這天地間的舞臺,可以讓人們盡情呈現,也讓人們懂得安靜收斂;沒有音響的小遺憾,變成人與溼地最和諧的遇見。
問了很多人,那兩隻鳥兒叫什麼名字,沒有人能夠說得出。溼地的鳥兒種類太多了,不是鳥專家很難一一分辨得清。這些年溼地保護得越來越好了,每一年,鳥兒們飛去飛回,把這裡當作了一個幸福的驛站。
有葦的溼地是美麗的溼地,有鳥兒的溼地是生動的溼地。
一直,人在這美麗之外,在這生動之外。貪慾和無知,殺戮和傷害,曾將溼地與人類遠隔、對立。
而今,在這一幅巨大的天地畫幅裡,人與鳥兒同框,美得如此鮮活自然,如此充滿愛意。
還有每天定時上演的《鴻雁迎賓》,總也看不夠。一艘快艇在水面上劃出優美的曲線,上百隻大雁高低鳴叫,高翔低飛,列隊迎接遠方的客人。那是多麼溫馨的一幕,一下讓客人們有了身處其中的代入感。有一刻,好羨慕那位船長,每天率領那麼多大雁飛翔,雁們都那麼乖,他是那麼神氣。
央視《地名中國.山河密碼》的孫進導演在微信上問活動最近還有沒有。我說可能下月還有。今年,註定將有一次又一次的溼地之行。也曾有過惴惴,生怕我們的頻頻光顧,會擾了溼地的安寧。而此刻,與鳥兒對望,感覺如此踏實。如同這場沒有舞臺、沒有音響的音樂會。是我們與溼地最美好的相處。
夏之尋美,我們不能走進溼地深處。最深的溼地,在我們內心深處。
我很想知道那兩隻鳥兒的名字。其實,我也無須知道那兩隻鳥的名字。
它們是大地之子,和我們一樣,都是大地之子。
圖片由孫希旺 陸莉 書香紫墨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