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這種「眼藥水」暗藏毒品,幾滴讓人昏迷,多名女性受害
@央視財經消息,近日,江蘇南京警方公布了最新破獲的一起大型網絡製售毒品案。警方介紹,他們在網絡巡查時,發現了通過微信銷售毒品的朱某,在聊天記錄中,朱某將這樣的毒品稱為「眼藥水」「聽話水」,聲稱一滴就可以讓使用者失去意識。
經過實驗室化驗,警方發現它含有「γ—羥基丁酸」。「γ—羥基丁酸」是我國精神類麻醉藥品管制名錄列管的一種藥品,只需要幾滴,在幾秒鐘之內就可以讓人產生昏睡效果,並且在醒來後對昏迷過程是失憶的。
於是,警方經過偵查,梳理出一個毒品製售網絡,第一個層次是嫌疑人生產製作這些毒品後,重新包裝。然後向下面的二級代理、三級代理銷售。據悉,其中多起案件都是犯罪嫌疑人以約見網友為名,藉機投毒實施侵害,並拍下犯罪視頻和照片。
警方根據購買毒品的人員名單,破獲了10起強姦案件和1起強制猥褻案。經過偵查,2019年8月,警方對其中涉及的104人採取抓捕,並繳獲了各類製毒原材料,涉及「甲基苯丙胺」「γ—羥基丁酸」等成分的有6700多克。
【嚇人】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科學家建糖尿病監測資料庫
澎湃新聞消息,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和新冠患者的臨床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從而令健康人患上糖尿病。為此,科學家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建立資料庫,收集沒有糖尿病病史或血糖控制問題的COVID-19和高血糖患者的信息。
對於大多數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身體的免疫細胞開始破壞胰腺中的細胞,也就是負責產生激素胰島素的細胞,這個過程通常是突然的。糖尿病已經被認為是導致新冠感染重症的一個關鍵風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死亡。《自然》援引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研究代謝性疾病學者Paul Zimmet稱,「如果你感染了COVID-19,糖尿病就是致命的。」
現在,包括Zimmet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糖尿病不僅使人們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而且這種病毒還可能引發某些人的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9日,包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在內的全球20位頂級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組成的國際專家組,也在《柳葉刀》上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實用性建議》。該論文稱,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於該疾病的風險更高。同時,新冠病毒實際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為新發糖尿病患者。
事實上,此前的科學發現表明:各種病毒,包括SARS-CoV,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如1型糖尿病。許多參與控制血糖的器官都富含一種叫做ACE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的蛋白,這也是SARS-CoV-2用來感染細胞的受體。
最新的線索來自於上周發表的一項小型實驗室培養胰腺的實驗研究,該研究表明病毒可能通過破壞控制血糖的細胞而引發糖尿病。但其他研究人員對此持謹慎態度。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代謝疾病研究人員Naveed Sattar表示,「我們仍需要密切關注那些有COVID-19病史的人的糖尿病發病率,並確定發病率是否超過預期水平。」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臨床科學家Abd Tahrani說,為了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需要更有力的證據。他說,「需要進行結構良好的流行病學隊列研究以及機理和實驗研究。」
一項建立新冠患者糖尿病數據的庫倡議正在進行中。6月早些時候,包括Zimmet在內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建立了一個全球資料庫,用於收集沒有糖尿病病史或血糖控制問題的COVID-19和高血糖患者的信息。
德國德勒斯登技術大學的內科醫生斯特凡伯恩斯坦(Stefan Bornstein)也參與了該資料庫的建立,他說,類似關聯病例開始慢慢出現。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病例了解SARS-CoV-2是否會誘發1型糖尿病或一種新的糖尿病。他們想調查突然發作的糖尿病是否會在COVID-19患者身上變成永久性的。他們還想知道,這種病毒是否會讓已經在向2型糖尿病發展的病人變成糖尿病人。
對胰腺類器官的研究顯示了SARS-CoV-2是如何損害胰腺組織的。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幹細胞生物學團隊證明了病毒可以感染類器官的類和細胞,其中一些會死亡。細胞產生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水平,而細胞產生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根據6月19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這種病毒還能誘導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cytokines)等蛋白質的產生,這些蛋白質會引發可能也會殺死細胞的免疫反應。
實驗表明,這種病毒可以破壞與糖尿病有關的關鍵細胞的功能——通過直接殺死它們或觸發攻擊它們的免疫反應。該病毒還攻擊了移植到小鼠體內的胰腺類器官和肝類器官細胞。當肝臟感知到胰島素時,它在儲存和釋放糖分到血液中非常重要。
【雞湯】
最大的善良,是體諒別人的不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所欲,亦勿施於人。
朋友跟我訴苦,這兩天在家上演了一出不愉快的家庭鬧劇。
朋友一堂嬸,半年前託她給自己兒子找份工作。
因為不好拒絕,朋友厚著臉皮找了自己的大學同學,給他安排了份比較輕鬆的活。
堂嬸的兒子幹了大半年沒有存下什麼錢,她就覺得是人家工資給低了。
今年一回家,堂嬸帶著一股怨氣跟朋友說:
過完年你把他帶回上海吧,我聽說那邊工資高很多。但是房租很貴,他又沒什麼錢,先委屈你讓他在你那住一陣子吧。
朋友委屈地說,自己現在是跟別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很小。
原本還有點殷勤的堂嬸臉色立馬變了,你不想幫忙就直說吧。
第二天堂嬸就在鄰居面前吐槽,說朋友太不近人情、太冷血了。
朋友很生氣,為了給堂嬸的兒子找工作,她費了很大的勁。
不僅沒有得到感激,反而接二連三的麻煩。
習慣了一件事,大家都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豈不知,很多時候這是豈有此理。
有時候,並不代表著是親戚就可以為所欲為,一點都不見外。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幫你是情義,不幫是本分。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
懂得將心比心,體諒別人的不易。
名家畫廊 | 于非闇
一位作家說過一次她跟朋友坐火車去旅遊的經歷。
車廂裡有位抱著孩子的媽媽,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她床上,說帶著孩子不方便,要用自己的上鋪換她的下鋪。
這時中鋪的一位阿姨湊了過來:人家帶著小孩不容易,你就跟別人換一個唄。
作家不是不願意,只是不喜歡被強迫。於是就跟她們說,自己的朋友也睡在這,不想到另一邊去睡。
中鋪的那位阿姨來了句:這麼不近人情。
作家想了個辦法,自己跟那位媽媽換,讓阿姨睡那位媽媽的上鋪,自己睡阿姨的中鋪,這樣她也不用跟朋友分開了。
之前熱心的阿姨扭過頭來了一句:你這樣好麻煩。
你看,要求別人總是很容易,一輪到自己,就變得困難多了。
看到過一句話: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有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因為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所以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喜歡用雙重標準對自己和他人,如果自己置身於那個情境下,會做得很好嗎?會用那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嗎?
那真不好說。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所欲,亦勿施於人。
名家畫廊 | 于非闇
見過不少的夫妻,剛結婚的時候感情很好。
一方願意為了另一方做很多事,一個人承擔很多的責任。
慢慢地,一個人默認了另一個人的付出,沒有欣賞、讚美和感激,感情也慢慢變淡。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觸:
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哪怕他對你只有一點好,你也會感激不盡,想要給予回報。
可隨著時間長了,哪怕他對你比之前好十倍,你也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這一切是應該的。
因為再好的感情,都會死於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
即使是再親近的人,也只有心甘情願,沒有理所當然。
雖然是家人,但他們的付出也應該被看見、被感激。
好的感情,不是一味地索取、接受,而是能保持一種平等、良性的循環。
我懂你養家餬口的艱辛,你懂我操持家務的不易。
每一份付出,都應該被感激。
人與人之間,其實就像拍巴掌。
如果總是一個人單方向的付出,而得不到任何回應,巴掌永遠不會響。
不管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每一份付出,都應該被感恩。
學會善待他人的愛,不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以真心換真心。
懂得分寸和界限,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能替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的不易,也是一種善良。
作者:鯨落 來源:夜聽(ID:yeting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