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翔安區作家協會成立!
很多人紛紛私下問我,為何合影中沒有我?因為這個協會的籌備工作,大部分是我完成的,也確實一度曾擬定我出任副主席兼秘書長。期間,除了收集候選會員的資料,我還動員一些義工創辦《翔安文學》微信公眾號,沒有花一分錢,在短時間內成為翔安區越來越火熱的網絡文學平臺,吸引了眾多本地市民與文學愛好者的關注。我曾雄心萬丈地擬定過翔安區作家協會傳統與網絡並重,且以鄉土寫作為核心的未來發展目標,預劃創辦影響全閩南的鄉土文學刊物《東部文學刊物》,並在籌備工作中提出「1020計劃」(三年之內,孵化10位在全廈門有影響力的鄉土作家,20位在全區有影響力的鄉土寫手),並在黃厝文創村預定了一座漂亮的紅磚番仔樓準備作為邀請各地作家協會成員來翔採風的文學小樓,通過系統性的策劃,把翔安打造成為文學熱土,促成翔安區的人文繁榮。
出於種種考慮,文聯最終還是選擇了區新聞報導組組長長林瑞聲當副主席與秘書長。對此,我是支持的,因為林瑞聲確實是一位公認的很有才華的翔安才子,與我亦相交甚契。與我相比,無論是資源、人脈,還是穩重性方面,都比我更勝一籌,完全適合擔當本地的作協操盤人。於是,經過認真考量,我決定徹底退出區作協,讓很多支持我的文友們不必再左右為難。有一段時間,我曾考慮另外成立一個翔風新社用來支持原有的理念與進程。但發現,這樣做很容易產生誤會 。於是,想想,還是把這翔風新社撤了。
成功不必在我。
真心希望區作協越辦越好,辦出特色,辦出靈魂,辦出新意!至於我,文友們放心,鷺客社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從今以後,我會更加心無旁騖地探索更為深入的閩地文化。
如果有人想念我,就看我的《鷺客社》吧。
放下吧,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成為記憶,都會成為人生旅程的閱歷。
今天此文,作為一個告別,也是一個解釋,願喧囂平息!
LOOKERS 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
歡迎關注鷺客社人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