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宅在家,看了一部美國真人秀紀錄片《Undercover Billonaire(中文名:富豪谷底求翻身》,講述了一位美國億萬富豪,隱藏身份、孤身一人前往美國伊利市,隻身拿著100美元和一輛皮卡孤身創業,不靠原先的人脈,不靠金錢,只靠自己。
DISCOVERY節目給出的目標是:
——90天時間,賺到100萬美金,打賭100萬美金。
節目組也給出了限制條件:
不用真名——限制名譽資源;
不動用現有資金——限制物質資源;
不聯繫現有人脈——限制人際資源;
如此這般,原本賺錢的三大要素:名、物和權都被拉進黑名單。
結果,90天時間到,專業評估男主的小卒燒烤店75萬美金,很遺憾,富豪沒有挑戰成功,但他和他的團隊雖敗猶榮。團隊每個人收穫大量現金獎勵,並且邀請加入基金會。
針對這部紀錄片,知乎裡的討論也很火:「如何看待國外億萬富豪無人脈90天重新用100美元賺到75w」。知乎的高點讚評論裡,排名靠前的10個有8個在「找茬」,例如噴劇本、攝相加持、綜藝技巧創新、資本家幌子等等。
回到紀錄片本身,主人公簡單搜搜確實有其人其事,也確實創辦了這家燒烤店而且延續經營著。應該真實性是蠻強的,當然本身作為一個真人秀節目,作秀的成分也不少。
但是,排除節目效果的目的,其中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男主人的做法,特別是對於創業者來說更有共鳴和啟發。如果你抱著開卷有益的想法,那麼會從中會打開你的思維高度;如果你只是帶著質疑的眼光、審判者的角度來審視這部片子,我勸你還是直接關掉睡覺吧。
看待節目的方式,決定了你的思維高度
每個話題每個熱點,都會有不同的評價、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把紀錄片的做法當作金科玉律,試圖從裡面找出創業守則,那只能說明學生思維太重,還迷信所謂成功學。
但如果你只沉迷於找節目BUG,一個勁地懟別人演戲,那也只能說明你確實會批判,但離批判性思維還差得遠。
同樣是對於這部紀錄片來說,你站在當事人角度來說,我站在行業角度,他站在社會角度,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角度無所謂對錯,但卻有高低之分。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看問題需要多維度。每次都是一次自我思維的反省。我看這類節目,只關注一點:如何從裡面,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付諸實踐或解釋現實情境。
我們並不批判角度,但需要通過角度去培養看世界、看事件,這就是我們的全局觀,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們收集不同的意見領袖,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思維提升的過程。
哪怕上天給你劇本,大部分人依然演不好
不否認,1500美元賣3個舊輪胎,幾百塊進的舊貨、二手車賣幾千,有跑不掉故事化作秀的雕琢痕跡。但如果讓普通上班族,照著這個劇本走,他絕對達不到男主的高度和節目效果。
片子裡的門道太多,我就挑一個我最有感觸,但普通人又做不到的點來展開:
比如,男主為了攢夠生活費,想賣二手輪胎。但他的做法是先找好買家,再找商品。在網上找買家,發現有收購舊輪胎、工業輪胎的需求,400-500美金的價格。於是接下來的上十天,他會探訪每一個廢棄的廠房及周邊,最終在第九天發現了3個不錯的廢棄輪胎,賺了1400美金。
男主在對伊利市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沒有迷信幾十年積累下的商業經驗,而是第一時間想到了當地的社區創業中心,類似於創業孵化基地,他們還是免費的,可以獲得辦公空間以及一些商業信息搜集分析。
在手頭只有幾千美元之際,為了弄清辦一個啤酒廠所需要的手續,他不惜花1000美元去諮詢律師。
賣房子選店鋪找中介、裝修找設計師、授權給當地員工找靠譜的廚子……
男主從不迷信自己的智力,而是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甚至不惜花大價錢。而且他認為自己最寶貴的不僅是時間,還有精力。
相比之下,普通人由於長期因打工思維、小商販思維影響,遇到問題喜歡自己琢磨,認為親力親為或者省錢是最好的方法,最後翻倍地為自己之前的扣扣索索買單。
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線下實體賣貨賣得很好,為什麼一到網上就打不開市場?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傳統企業寧願找行政或人事湊合弄一下,也不願招聘新媒體團隊或找代運營公司。他們總覺得請人貴、上當受騙,迷信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最終搞著搞著,陷入泥潭不得其解,很多店鋪和企業就是這麼倒閉了。
對未來商業格局的創業思考
——成功需要堅定的信念
過去幾十年裡,有部分所謂成功人士,貪天功為己功。他們利用中國經濟騰飛的一波紅利,通過機遇或資源支持獲得了成功,於是飄飄然起來,錯把賺錢的偶然當必然,被暫時的勝出衝昏了頭腦,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了。
然而,沒有一個真正成功的創業者或企業,是需要靠天吃飯的。
第一,善用資源,敢於嘗試任何機會。老闆不被理解是正常的,他在他的層次下只能看到他的風景。創業選擇項目很重要,要適合市場空間機遇,適合自己的資源能力限度。
第二,鎖定目標。創業路上,統一思想很難,但可以統一目標。已卸任的螞蟻金服和支付寶CEO彭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不是輕易改變目標,而是調整策略和行動方法。
第三,用戶化思維。了解你的客戶在哪裡,你的客戶需要什麼,從客戶需求出發找好的產品,再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優秀和價值。
第四,規劃和執行力。紙上談兵的打工者,和戰場上拼殺過的創業者之間的關鍵差距,不是腦中道理和手上金錢。而是思維高度,思路清晰,善於總結思考,以及敢於快速決策的執行力。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對項目有透徹的計劃、研究,清楚自己的每一步怎麼做。
第五,做好組織者。你可以不是一名某個行業領域專家或研發專家,但你必須在判斷市場、作出決策之後,敢於讓專家去完成你腦海中的藍圖。你可以與各個領域的專家或專業人士合作,借力共同成就事業,比如活用合伙人體制機制。
第六,先選人後用人。聚集一批比自己還優秀的人才在身邊,解決問題、整合資源。好的創業者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位置果斷選人用人;對於團隊的夥伴信任且鼓勵,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並讓他們發揮作用,同時適時提點;充分授權,相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外行指導內行;發自內心關注團隊成員成長,遇到困難會幫助,懈怠了會想辦法讓其改進。
第七,人格魅力。創業者必須具備高度的人格魅力,遇到問題堅持不懈,能不言敗,坦然面對,致富從來只是勇敢者和堅韌者的遊戲,有毅力,不輕言放棄;熱衷分享,與團隊一起分享快樂和勝利果實;知足感恩,有顆感恩的心,別人才願意幫助你。
第八,善用網際網路創新。美國富豪通過這部紀錄片創造了成功的網際網路創業推廣真實案例。男主的小卒燒烤餐廳通過視頻直播、創業場景打造、品牌系統、宣傳引流、線上線下零售創新模式打出了名聲。這方面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給了創業項目更多啟發。
5G時代已經到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簡介:熊公子,一個有故事的80後創業者(詳細了解),奮鬥女青年,風險投資人。曾就職知名券商、上市公司從事金融投資。歡迎關注@銀河系攻略,練就「錢找人」的金融與投資思維硬核功夫,玩轉不一樣的金融資本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