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磐橘暮輝
投稿郵箱|gayspot_edit@163.com
別以為只有好萊塢電影才會關注種族、性別以及性取向的議題,在引領社會風潮的層面,漫畫其實一直走在時代的前端。
某種程度上,若非BL漫或GL漫,「彩虹角色」的設定多是由於作者推動劇情的目的而產生——這樣的角色當然不可能是主角,邊緣色彩濃厚。作者當然不會考慮去為GLBT文化增添幾抹亮色,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很難不讓人心生疑竇——對於一部不帶有「彩虹色」的漫畫,增添一個或數個GLBT角色,可能會使漫畫的讀者群體得到擴大,但是將此角色身上的「彩虹色」拔除,也並不會對整本漫畫,哪怕是漫畫中一個小小的分鏡造成影響。
例如,筆者在閱讀漫畫的生涯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彩虹角色」,《犬夜叉》中的蛇骨。
蛇骨首次出現在《犬夜叉》漫畫24卷中。作為一喜著女性和服卻又極度厭惡女人的亡靈,亦是一名抖S愛好者,相當熱衷於將喜歡的男性斬成碎片。咋一看會因為他頭上的髮簪而誤認為妙齡女郎,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男銀(有胸肌為證,身高也在七人隊中排第二位)。十分迷戀二狗子。
在七人隊中,他與老大蠻骨最為要好,於是也出現過關於二人的同人作品。但漫畫中,只出現過他單戀犬夜叉的情節。
筆者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角色時,顯得相當興奮。當時正在讀初三,對這一發現饒有趣味,講給好友聽反而被罵為變態。
最後被犬夜叉斬殺,臨死時的狀態不禁令人動容
對這樣一個角色的喜好也好,憎惡也罷,包括筆者在內,少有人會去思考為何高橋留美子老師會設計出蛇骨這樣的形象。乃至後來,筆者認清了自己,接觸到更多的GLBT文化,想當然地認為高橋老師此舉是在「支持」同性戀——荒謬而無根的念想。實際上,高橋老師早對此給出過解釋。據說在原本的考慮中,蛇骨為女性,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犬夜叉斬殺女子」的情節.故而將這個角色設計成了中性美的男子。
原本不會出現一個同志抖S這麼少兒不宜的角色,卻因為劇情而不得不作出此修改。筆者不禁啞然失笑。倘若高橋老師獲悉有這麼一個人對此角色的設定浮想翩翩,也會為之拊掌。
但或許正是作者不經意的一筆,無意中催生出大量的同人作品,除去上文提及的「蛇蠻」,貼吧中還充斥著「殺奈(殺生丸和奈落)」、「殺犬(殺生丸和犬夜叉)」等「腐氣」十足的論調。
不知諸位是否有所察覺,有趣的是,沒有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無意識的互動行為,一朵別樣的彩虹色的奇葩也不會紮根在漫畫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抽枝發芽,與同一批讀者針對性強的BL漫或GL漫共同結出碩果。
筆者偏好的熱血漫,多半帶有中世或近世的風韻。另一部漫畫《D-Gray少年》,哥特色彩濃烈。作者星野桂老師設定出的「十二諾亞」中,相信有人還記得那對聒噪的雙子——賈斯戴維——是為戴維特 Devit和 賈斯德羅 Jasdero。
性別皆為男性,戴維特的發色為黑色,賈斯德羅的頭髮為金色。哭泣時會留下黑色的眼淚——實際上是妝花了(眼線暈色的懵逼不知道有多少小婊砸感同身受= =)。平日裡打打鬧鬧,但當兩人在想同一樣事物時,可將那件事物具現化,是具有實現能力的諾亞使徒。
角色原型為愛天使莫迪。莫迪 原本是某國家的王子,為了所愛的人而犧牲生命 死後獲得了「愛」的能力。但因為他始終是一個人類,不能像天使一樣 代表主神行事所以上帝刺瞎了他的雙眼,以免留下禍患。
兩人合體時,變為上部頭髮為黑色,下部頭髮為金色的賈斯戴維,性別不明。在星野桂老師未發表關於此角色性向的聲明時,已有讀者將賈斯戴維歸入跨性別一類。
這一種情況就不再是作者因為情節需要的無心的改動或設定,而是讀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將同為男性的雙子臆想為gay氣滿滿的角色——請看兩人尚未合體時的衣著,確實也很婊裡婊氣.賈斯德羅因為一頭金色長髮,有時會讀者被誤認為是女性——你們難道沒發現這傢伙將少年才擁有的胸膛袒露在外嗎.
其實無論怎麼分析這個角色,還是挺有信服力的。進一步地,將合體後的賈斯戴維視作跨性別似乎也沒什麼不妥。但筆者也由此想到另一個角色——男女合體的艾斯奧特曼——這個似乎更具跨性別的氣質。
而第一個站出來證實自己的作品中存在同志情侶角色的漫畫家,正是當年通過《美少女戰士》火遍全球的武內直子。
因漫畫中天王遙和海王滿的戀人關係,在美國播出的動畫中遭到刪改,引起了粉絲的不滿和質疑。1997年國際動漫展上,武內直子澄清了兩人確為一對Les情人。原文為:「 Yes, they are lovers. The reason why is because they fit together. Neptune is very girlish and feminine while Uranus is kind of boyish and has the heart of a guy.」
《美少女戰士》中最早出場的五位戰士:月野兔,水野亞美,火野麗,木野真琴及愛野美奈子。五人均以符合父權支配下的性別刻板印象登場,包括服裝設定和官方配對——契合波伏娃的名言 「One is not born a woman. But becomes a woman」,指出女人並非天生的,而是被建構而成的。五位女戰士皆身著水手服,五人均各自有一名男性戀人。尤其是後者,與其他少年漫或熱血漫的設定如出一轍。但凡是主角,男人身後會站著一個女人,且不久還可能站著一群女人;而女人心中永遠裝著一個男人,但她的身旁可能已經站著不少男人了。這就是所謂父權異性戀霸權下對戀愛及家庭結構的想像。
其實,除了宏觀上觀察到的上述現象,筆者當年最喜歡的角色木野真琴,因個子高、力氣大、聲音洪亮,而被誤認為性情粗魯,實際上卻是個相當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女孩——這難道不是更明顯的刻板印象嗎?十年前的漫畫展開的想像空間,當下社會充斥著「女神和女漢子」、「女大當婚」、「女主內」的陳腔老調,真不知是前者巧妙地預測了後者,還是後者自始至終黏著在前者的身上。
圖13,這種惡搞真是辣眼睛= =
所以當天王遙和海王滿登場時,不得不說確實讓讀者感到不合時宜的震撼。變身前的天王遙時身著男裝的,而變身後才會像其他戰士一樣換上水手服。甚至在漫畫中,連月野兔也問她到底是男還是女。直到武內直子澄清「天王遙是女生,她因環境而改變穿著」,這個謎團才得以破解。
天王遙的出現,打破了女生一定要穿女裝的刻板印象。而她同海王滿的戀人關係,更破除了異性戀家庭模式的刻板印象。天王遙和海王滿,加上冥王雪奈,照樣能與土萌螢組成一個一個父親,兩個母親,一個孩子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四口之家。
冥王雪奈身為九位戰士中的大姐姐,相當體貼照顧土萌螢
《美少女戰士》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通過電視媒體熱播的動畫,觀眾多是80後或者90後。兩代人均是逐漸在發掘自我中成長起來的兩類人群,後者比前者更重視自我的能動性,獨立思考能力也更強。作者武內直子在漫畫中的這一設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這兩代人的價值觀。近年來,香港及臺灣再度重播《美少女戰士S》、《美少女戰士R》和《美少女戰士SS》,筆者不禁思考這部動漫作品是否又會影響新的一代人。
無論是作者為推動劇情而設定出一個無足輕重的彩虹角色,還是讀者用自己的彩虹畫筆將作者設定出某個普通角色塗抹,抑或是作者就是抱著增加GLBT角色的目的而進行創作,前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刺激了網絡等新型傳媒中浮溢著的腐文化。而後者本身的目的可能最初只是為漫畫增添一抹別樣的亮色,但隨著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對信息流通的掌控和壓制,原本的目的便發生了變化——讀者會對信息的篡改表示不滿,也會利用大眾傳媒提出自己的訴求,從而引起GLBT群體對此事的關注——此時不管作者是否知覺到此事關係到性少數群體的利益,但作者事後的澄清或證實的相關言論會得到廣大讀者以及性少數群體的重視。
作者、讀者以及媒體,三方的角力,總之是使性少數群體這樣一個話題得到了傳播。那麼問題來了,GS雜誌聯合各大同志機構,發起的設計大賽馬上就截止了,天才設計師們,趕快交作品來。
「LGBT吉祥物設計大賽」
正在火熱進行中。
如果你是一個有設計天賦的達人,
那就趕緊加入這一項新的設計大賽吧!
作品徵集時間:
2017年3月5日-4月5日
獎項設置:
首獎(1名)獎金 5000元
優勝獎(4名)獎金 500元
我們將於5月在北京舉辦「LGBT吉祥物設計大賽展」,獲獎情況將於4月初通知設計師,優秀入圍都有機會參加展覽,首獎作品將被製作成實體玩偶。
參賽作品要求:
1、體現「多元、平等、驕傲」的理念;
2、可以但不限於Q版卡通人物、動物、植物, 同時具有表情、漫畫、視頻、公仔玩具等周邊製作的延展性;
3、 作品需包含三視圖(含:正面、側面、背面),及三個或以上能表現該形象特色的動作或表情;
4、作品的規格:文件格式(JPG) ,解析度(300dpi),尺寸(20cm*20cm),獲獎作品須提交作品源文件PSD、CDR或AI;
5、作品須為應徵者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獨立創作完成的原創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智慧財產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智慧財產權。應徵者作品如有任何相關的法律糾紛,其法律責任由應徵者本人承擔,活動的組織方有權取消該應徵者的應徵資格;
參賽方式:
直接將:吉祥物設計稿+吉祥物名稱+設計理念闡述(500字以內)+聯繫方式(姓名、微信、電話)發送至郵箱:gstamp@163.com
報名志願者
和加入合作機構請聯繫:
QQ:2428807
電話:010-53358736
主辦機構:
《GaySpot 樂點》雜誌
合作機構:
Blued | LESDO | 愛白 | 同語 | 紀安德 | 同性戀親友會 | 北京同志中心 | 同志服務中心 | 北京女同志中心 | 愛之援助 | 天津深藍 | 青桐 | 北京佐佑 | 山西藍典 | 同志商務 | 發聲 SpeakOut | 東北農業大學 - 青彩Union | 南京大學 - 性別性向平等協會 | 廣州六色彩虹公益小組 | 西安美院橄欖樹公益小組 |酷兒論壇
支持機構:
荷蘭駐華使館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 加拿大資助地方活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