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裡,竟然有這麼多努力工作的細胞!
今年7月橫空出世的日本科普番《工作細胞》,目前已經更新至第十一集,播放量超過1億,收穫了b 站 9.7、豆瓣9.1的高分,一躍成為bilibili新番榜的黑馬。
改編自同名漫畫,這部動畫基本採用了和原作相同的視角。《工作細胞》是清水茜連載於《月刊少年天狼星》上的漫畫,以細胞擬人為主題,講述細胞們在各自崗位工作的日常故事,漫畫雛形短篇《細胞的話》為第27回少年天狼星新人賞「大賞」得獎作。
在作者清水茜的筆下,人的身體如同一座井然有序的現代化都市,肺是通透明亮的機場,心臟是華麗大氣的宮殿,血管是城市裡縱橫的交通樞紐。
37兆2千億個細胞各司其職,女主角紅細胞是個冒冒失失的快遞小妹,負責往身體各處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男主角中性粒細胞是時刻衝在戰鬥最前線的勇士,負責與外來的細菌、病毒戰鬥;血小板化身萌蘿莉,肩負著修復市容市貌的重任(止血);巨噬細胞是身著女僕裝的小姐姐,溫柔一刀就把一群反派送上西天。圍繞著日常生活場景來講述人體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同時賦予不同特性的細胞以鮮活的二次元形象,《工作細胞》讓不少觀眾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萌skr人的硬核科普
短腿蘿莉血小板無疑是這部科普番裡最圈粉的角色了,小小個頭,淺棕色頭髮,頂著一隻印有「血小板」三個字的白色鴨舌帽,身穿淺藍色T恤,還套著一對看上去不太合腳的靴子。
給受損的血管或皮膚止血,就是血小板的日常工作職責。當白血球們與擦傷傷口外湧入的細菌戰鬥至絕境時,小蘿莉和她的幼稚園同學們隆重登場了,在外壁細胞修復之前,他們齊心協力地將凝血因子和血纖蛋白織成一張大大的網,隔絕外界的細菌,再抓來血細胞前輩們,把他們捆成一道細胞牆,在傷口處形成二次血栓。
看到血小板工作得如此辛苦,我再也不會手賤去摳傷口上結的痂了。
以細胞為創作對象,其實是個偶然。原作者清水茜並非一開始就對醫學感興趣,像大多數人一樣,她原先對細胞的了解也僅僅局限於高中課本裡提到的那些,直到苦惱於學習細胞知識的妹妹建議她「畫一本容易被記住的細胞擬人化漫畫」,於是才有了一部看著不會睡著的「免疫學教科書」。
擦傷、感冒、過敏、食物中毒……這個可憐的軀體似乎無時無刻不遭受著各種病痛的折磨,有人好奇身體的主人是個怎樣的倒黴蛋兒。對此,清水茜表示,她儘量不去畫能讓人猜得到年齡和性別之類的特定疾病,連載的時候,每一話的主題也會考慮當時的季節,比如春天是過敏、夏天是中暑和食物中毒,冬天是流感。
在細節的處理和劇情的設計上,這部科普番做到了有理有據。比如在對抗花粉過敏原時,B細胞使出的殺手鐧是Y字形,完全吻合抗體的結構;再比如,未成年的紅細胞生活在骨髓,需要經過巨噬細胞的諄諄教誨,才能脫掉細胞核那個小帽子,獨當一面地進入血液開始工作;另外紅細胞每次奮力穿過狹窄的走道時,臉會被擠得變形,那是因為毛細血管的平均直徑僅7~9μm,只能允許紅細胞一個個地通過。
第7集裡中,癌細胞由於細胞分裂的失誤,被本應該是同伴的免疫細胞追殺,儘管它展現出極強的破壞力,但仍抵擋不住活化NK細胞的攻擊,最終被聯合消滅。「這個故事是關於免疫細胞如何預防癌症的早期發作,即使是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也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內容。」從事癌症研究的Osuga先生在Twitter上表達了對這一集的認可,「正因為人們的身體裡每天都上演著數百次對抗癌細胞的鬥爭,癌症的發生才得到控制。」
人體內的戰爭
人的一生中,體內往往發生無數次戰爭。我們所擁有的健康體魄,其實是體內細胞們每天拼死維護的結果。
《工作細胞》裡每一集都充滿了熱血的搏鬥,不乏暴力的殺戮場面。肺炎鏈球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癌變細胞等作為反派依次登場,而免疫系統作為一個強大的軍團,總有正義細胞能使出相應的招式打倒他們。
按照職責體系,白細胞永遠都是衝鋒陷陣的那個,實力碾壓各種細菌,擁有驚人的吞噬能力;巨噬細胞戰鬥力超群,負責捕捉、消滅及吞噬細菌等異物,兼任著傳遞抗原和免疫信息的工作;NK細胞是專門對付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的「大姐大」;嗜酸性粒細胞是個扎雙馬尾的金髮妹子,在對抗雜菌時被群嘲,卻能打敗其它細胞都收拾不了的寄生蟲。
當體弱多病的倒黴主人不小心接觸了杉樹花粉過敏原,細胞世界迎來了「高山狂怒,大地荒蕪,波濤翻湧遭受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神聖的霧氣籠罩大地,然而那只是打開了地獄之門,霧氣化為暗雲,換來大雨將一切衝垮」。把杉樹花粉過敏原比作災禍流星,把IgE比作神聖霧氣,把組織胺比作大雨洪水,鼻黏膜腫脹導致的鼻阻塞和乾澀似高山狂怒和大地荒蕪,眼淚爆發像波濤翻湧,打噴嚏如同火箭發射。過敏反應的每種症狀都和微觀世界的災難對應起來,枯燥複雜的免疫學知識反倒為故事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工作細胞》帶起了一陣「細胞熱」,衍生出一系列細胞主題新番,這些都由原作者清水茜擔任監修。
同樣採取擬人化的設定,吉田所畫的《工作細菌》的主角是身體裡的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杉本萌作畫的《不工作細胞》講述了紅細胞從未脫核到脫核後的故事。原田重光擔任原作、初嘉屋一生作畫的《工作細胞BLACK》則沒有延續輕鬆幽默的風格,而是以不健康的身體為舞臺,沉重地描繪了細胞們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的工作狀態。體內環境越來越糟,難以忍受的細胞們只能開始反擊,讓身體的主人感到痛苦以示抗議。或許這版暗黑漫畫更能提醒讀者呵護自己的重要性吧。
成長與宿命
除了中二的嗜鹼性粒細胞還找不清自己的位置,大多數細胞都是愛崗敬業的楷模,兢兢業業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奮鬥。
即使是常常犯路痴的紅細胞,也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克服缺點,盼望能早日獨立地完成一場血液循環的馬拉松。
T細胞的活化更是一個勵志的成長故事。所有的見習T細胞需要在胸腺經過苛刻的訓練才能畢業,合格率僅為2%-3%,不合格的便啟動凋亡程序,走向死亡。經歷過軍訓的初始T細胞卻依然是個膽怯懦弱的正太,從未經歷過實戰,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總是扭頭就跑,常常在挫敗和自責中懷疑自己的人生。直到樹突狀細胞給他看過前輩們的黑歷史,這位慫慫的小萌新終於受到鼓舞完成逆襲,成長為效應T細胞,在和B細胞一起消滅病毒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癌細胞的演繹則非常動情,憑藉著無辜的外表,偽裝成正常細胞的癌細胞在剛出場時就獲得了極高的人氣,但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在誕生之初就註定要被消滅。「憑什麼我們非死不可啊! 」「我也不是天生想做癌細胞的啊!」擬人化的反派不免讓人嘆息。
此外很多觀眾津津樂道的紅白細胞CP也為這部劇增添了一絲甜蜜,傻迷糊紅細胞到底籠罩著怎樣的光環,才能在一次次遇到危機時被同一個中性粒細胞拯救。要知道,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120天,中性粒細胞的平均壽命很短,約7-14天,哪來那麼多時間談戀愛。
總之,為了你身體裡37兆2千億個努力工作的細胞,也要好好活著啊!
少女文淇:不是所有小孩都是你想像的樣子
公積金新政,年輕人傷不起李亞鵬:李嫣成長記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生為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