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慶餘年》能讓古裝穿越劇回暖嗎?
不管是普通觀眾、VIP,還是超前點播的進度,網劇《慶餘年》第一季都陸續落下了帷幕。雖然有盜版流出、超前點播多收費等不利因素影響,但截至目前,該劇在豆瓣評分7.9分,騰訊視頻的播放量為57億次,愛奇藝的播放熱度為8021,堪稱跨年最火的劇,也是近年來首次出圈的古裝穿越劇。在古裝穿越劇頻頻受限的當下,《慶餘年》為什麼能夠成功?《慶餘年》大獲成功,第二季的拍攝也馬上提上議程,它能夠為其他渴望成功的古裝、穿越劇帶來一些啟示嗎?
為「穿越」尋找合理性
穿越劇創作者都要為「穿越」提供一個合乎情理的理由。在小說《慶餘年》的設定中,範閒是直接從現代穿越,要想如實表現在電視劇中是不太現實的,編劇王倦並沒有簡單粗暴地「用一道光就穿越了」來糊弄過去,而是從熟讀古典名著的文學系大學生張慶的一堂專業課入手。
為了讓教授認可自己用現代觀念剖析古代文學史的論文命題,張慶就通過寫網絡小說,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所以劇版《慶餘年》的主題就是「大學生講故事」。對原著熟悉的觀眾大可把它當做一部穿越劇來看,而未接觸過原作的觀眾也能把它當做一部有趣的歷史劇來欣賞。
縱觀整部《慶餘年》,範閒的言行舉止乃至思想,都站在現代人角度去拍攝,大量細節讓觀眾跟隨劇情輾轉於兩個時空。王倦考慮到範閒是個穿越的現代人,除了滿口「求更新」之類的現代詞彙外,默「紅樓」、鬥唐詩這些古裝穿越劇的常見戲碼也並未缺席,這些在網文小說中爛俗的梗在劇中得以全新的體現。
尤其是「範閒鬥酒詩百篇」的那段戲,範閒念的每首詩都投射給了劇中的每個人物,即使是反派也擁有自己的高光時刻,讓觀眾體會到天地之間悠悠眾生的況味,堪稱近年來穿越劇中的高光時刻。
既是喜劇又是權謀劇
範閒、範思轍、範建、司理理、戰豆豆、海棠朵朵、肖恩……小說作者貓膩賦予了書中人物不正經的名字,原本就自帶喜劇效果,再加上王啟年表面上是鑑查院文書,背地裡還幹著販賣地圖、書籍等投機倒把的生意,範思轍雖然大多數時間是「地主家的傻兒子」,但本質上是個商業奇才。王倦在影視化改編中,賦予了範閒很多身邊的烘託類角色很多戲份,不管是反派還是正派,幾乎每個人物形象都很完整。
但《慶餘年》本質上是一部權謀劇,劇中一旦轉到這一部分,就顯得特別正經。編劇王倦曾經向媒體表達過自己的創作理念,往常的宮廷爭鬥往往是主角一邊站,本質上也融入了爭鬥當中,但範閒不一樣,他一直在堅持用現代思想來改造那個社會。葉輕眉的理念也為範閒的思想提供了合理性,「範閒的所有爭鬥都是在反抗規則,而不是融入某一個派別之後去參與鬥爭」。
王倦去掉了原作中範閒的暗黑氣質,他表示,IP劇的改變關鍵是原著和劇本之間應該如何權衡,「對於《慶餘年》的規則是可以修改人物,可以改變情節,加戲也有,刪減也有,但要留住原著特色,要保住的不僅僅是經典場面、對話,更重要的是留住氣質。編劇要做的,就是把一個世界呈給觀眾看,所有的改動、鋪排、人物塑造、情節打磨,都是想讓這個世界鮮活、有趣、真實」。
據統計,2019年共有38部古裝劇上線,其中10部為穿越劇,佔比約為26%,在這10部作品中,其中有6部為穿越小說IP改編,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受到種種限制的情況下,穿越劇依然有那麼大的市場。同時,承包了網文半壁江山的穿越小說,也為螢屏上的穿越劇奠定了豐富的故事素材源頭。但如何打造雅俗共賞的高質量古裝劇?《慶餘年》提供了一些思路,至於後來的影視從業者是否能夠吸取精髓,做出一部部精良的劇集?觀眾拭目以待。(記者 王峰)
(責編:劉穎穎、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