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5天,就是2021年度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時間。根據教育部官網消息,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422萬人。這一數字比2020年度考研報名人數增長了約81萬人,增幅超過18%,再創歷史新高。
考研的學生一部分是受持續增長的就業壓力影響,為了推遲就業,被動選擇考研;一部分是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改變本科畢業院校或所學專業的排名,主動選擇考研。與「考研熱」遙相呼應的是近日各類媒體的一則報導:在我國的700萬外賣小哥隊伍中,有7萬是碩士學歷的高層次人才。那麼問題來了。
1.生存和生活,我們應該先選擇什麼?
外賣小哥學歷分布
首先要明確一點,職業不分貴賤,任何一種職業都是在為人類創造價值。但是不可否認,職業有難易之分。相對而言,外賣小哥的工作要稍微簡單機械性強。因此這份職業,我們完全可以高中畢業就去從事。為什麼7萬多名碩士在寒窗苦讀了二十多年後,選擇了這份職業,究其原因:生存!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旅遊業、國內外進出口貿易、製造業等若干行業損失慘重,各大公司縮減規模裁員比比皆是。本科生、碩士生此時找到工作的機率降至冰點。因此,為了不當啃老族,為了先度過難關,為了生存下去,他們選擇當外賣小哥,自食其力。誠然,誰都喜歡詩和遠方,但前提是眼前的柴米油鹽自己有能力購買。此處,我支持從事外賣工作。
2.生存後的生活,我們該怎樣繼續選擇?
父母眼中的孩子
今年受拉尼娜氣象的影響,我們迎來了60年難遇的寒冬。冬季校招也在這樣的烈烈寒風中落下帷幕,大家驚訝地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博士及博士後,選擇進入高校當輔導員。究其原因,大多數回答很有意思:工作穩定、科研壓力小……事實上,絕大多數順利畢業的博士,因為是高層次稀缺人才,生存問題已經解決,那麼應該繼續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呢?我認為應該志當存高遠,國之重器,應投身於各類研究各類創造,才能對得起祖國的培養,而不是僅為了自身的安逸逃避自己該面對的挑戰。此處,我建議高層次人才,在其合適的位置,謀其應盡的責任,為國效力,為民創造。
3.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未來的選擇?
說到這裡,我要和各位探討: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看待上述現象。這是否證明了所謂的「讀書無用論」?
每一對父母在孩子剛出生時,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即便不能改變人類命運,清華北大劍橋哈佛那也必須是手到擒來。隨著時間推移,就像上圖所示,大家逐漸意識到,我們大多數人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也是普通孩子。過高或過低的期望,並不能帶給孩子正面的推動力。
時值社會焦慮空前高漲的時期,作為父母我們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客觀公正的評價,要教育孩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培養孩子終身學習能力、總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等,這些能力遠比課堂學習成績重要。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區別對待。一般的孩子,我們可以教育他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首先要腳踏實地去做,同時主動思考如何能優化工作流程。早年全國聞名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事件,自2000年至今,他的豬肉品牌帶給他的是身價過百億。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碩士送外賣,我相信在短暫的適應期之後,送外賣的碩士也會總結研究出最佳外賣路線,從而多接單增加收入。對於有突出天賦的孩子,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品質,在求學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堅持下去,最終在學術巔峰不斷進取,為自己摘得桂冠,為人類做出貢獻。
總之,生存和生活,這是亙古不變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每一位下一代已經或將要面臨的問題,對此你怎麼選擇?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