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自然紀錄片,觀眾最為熟悉的就是英國BBC製作的一系列「壁紙範」作品。比如耗時五年拍攝的《地球脈動》。其實除了BBC之外,美國的探索頻道也是此類電視節目中的翹楚。
相比於BBC,探索頻道製作的自然紀錄片,除了唯美之外,更常在噱頭和劇情上花費功夫。曾經讓無數國內吃貨嘆為觀止的戶外真人秀欄目《荒野求生》,便是探索頻道讓「地球第一狠人」貝爺,上演的一出野外美食節目。
這次為大家推薦的絕美紀錄片,是由探索頻道聯合紐西蘭紀實類電視製作公司NHNZ,以及國內的優酷共同製作的, 五集紀錄片《秘境星球》。
本文有劇透。
1
和我們之前看過的很多自然紀錄片不同,《秘境星球》並非用五集的長度介紹地球上五個不同地貌的動植物,或者以動植物為單位,細緻入微地觀察每種植動物的生存法則。
它在每一集的開頭,都會用某種動物的出現或者奇怪的行為來引起觀眾的興趣。
第一集的開頭聚焦於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巨蜥。這是一種體長超過3米,嘴邊掛著毒液的巨獸,可以輕鬆撂倒一頭體型是它三倍的水牛,並將其生吞活剝。
然而這種巨蜥究竟為什麼只生存在印尼的一個小島上,甚至人們都以這種巨蜥的名字命名該島——科莫多島?這個問題成為貫穿全集的懸念。
但影片並沒有急於擺事實、講道理,直訴原因,而是從科莫多巨蜥延展開,介紹其周圍的動植物。
溫和的黑冠猴。
世界上完全以肉類為食的靈長類動物——幽靈眼鏡猴。
亦或者是幡羽天堂鳥。
這種「由一點延展為一面」的敘事方式,讓整個紀錄片在進行科普的同時,一直懸念叢生,不斷向觀眾提出妙趣橫生的生物學問題。
後面四集中,也同樣如此。
第二集一開始,同樣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為什麼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會同時出現在墨西哥灣附近的海域?
第三集伊始,用一條山脈和兩個物種大氣磅礴地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冰與火之歌」的故事。
在安第斯山脈的心臟地區,極度乾旱,有毒的湖泊仿佛將一片高原染成紅色。但即使生存環境如此惡劣,卻有一種叫做秘魯火烈鳥的鳥類常年生活於此。
同樣,在安第斯山脈的極南地區,為一望無際,極陡峭的的山脊雪崖,狩獵能手美洲獅活躍於此,這究竟為何呢?
第四集對於獅尾狒在衣索比亞高原經年累月的居住,以及第五集對金獅面狨在物種繁多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存活,都用極具吸引力的話語和畫面,讓我們滿懷好奇心,想對自然的秘密探索詢問下去。
一部自然紀錄片光靠絕美畫面,也許會獲得片湯話似的讚嘆。但能否讓觀眾真正懷揣求知慾,在片中找尋答案,才是優質紀錄片所掌握的話術分寸。
《秘境星球》中的「秘境」,便是懸疑打頭,探索開花,讓觀眾宛若在偌大的自然界當上一回福爾摩斯。
2
因此,如何從容不迫且洞察入微地向觀眾科普自然地理知識,這是《秘境星球》最為吸引人的部分。
第一集中,並非只解釋了科莫多巨蜥獨見於科莫多島上,而是由此生發開來,將黑冠猴、幽靈眼鏡猴、天堂鳥等等物種聯繫在一起,共同解釋這些生物的繁衍遷徙的歷程。
距今一億多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造成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的擠壓、分離,也使原來島嶼中的動植物,會在陸地板塊分合時,到各自新家園繁衍生息。
第二集中,四百多頭鯨鯊之所以不遠萬裡,聚集於墨西哥灣附近,秘密原來是這些尚未成年的鯨鯊,需要到此處進食狐鰹魚的魚子,保證成長期的營養。
至於此處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狐鰹魚匯集,源自其獨特的洋流變化以及地理構造。而這種洋流和地形,又「得益於」六千六百萬年前,一顆曼哈頓大小的隕石撞擊此處,形成的巨大的隕坑。
這次隕石撞擊地球最為人知曉的後果,其實是恐龍的集體滅絕。
但曾經的地球生物大災難,如今卻讓另一海洋霸主每年都能赴一次饕餮盛宴。這一跨越六千六百萬年的唏噓,是《秘境星球》讓滄海桑田在顯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殘酷同時,又不乏一絲福禍相依的玄妙思辨。
3
所以,《秘境星球》中的五集內容,不是選自於板塊交界處,就是選自於遠古天災處。
第一集的印度尼西亞群島,處於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
第二集的墨西哥灣附近,是六千六百萬年前隕石墜落的地點。
第三集的安第斯山脈,是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處。
第四集的衣索比亞高原,是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第五集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則是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處。
從生物的奇怪現象著手,分析其地理分布,進而找尋地質年代變化和遷移背景。這種層層深入的揭秘過程,也是《秘境星球》讓我們獲益良多的原因。
這些生物的演化進程只是自然地質變化造成的,但與我們人類無關嗎?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隱藏在每一集的最後。如何看待這些珍稀的動物只能生存於逼仄的角落,這是本片留給我們最大的問題。
科莫多巨蜥之所以不見於其他島嶼,唯獨在科莫多島上覓食存活,不只是由於板塊運動。畢竟,科莫多巨蜥還有善於遊泳這一技能,它完全可以前往其他島嶼。
然而,歷史的教訓告訴這些龐大的巨獸,它們一旦踏上這些島嶼,只有滅絕這一條路,因為人類已經在此聚居。
同樣的情況在第四集中也出現了,獅尾狒被迫在高原的懸崖邊討生活,一方面是因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對它們趕盡殺絕、食肉剝皮,另一方面在於,如今高原的其它地區,由於現代化開發,已經難以容納它們往外遷徙。
而在本片的最後第五集的《被遺忘的森林》中,金獅面狨這種珍稀靈長類動物,已經很難在周圍找到生存土壤。更為殘酷的是,如今大西洋沿岸森林的面積銳減到原面積的百分之十。
在我們感慨動物的境遇時,節制現代消費主義,讓更多的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歸還於野生動物,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這大概也是《秘境星球》這部紀錄片想要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Moviebase
推 薦 閱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