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討厭姑姑來我家」,讓全家陷入尷尬,誰教孩子這樣說的?

2021-02-24 寶媽帶孩子

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單純而美好的,有時候做一些事或者說一些話都是單純的模仿,其實並不知道說出的話有什麼含義。成人都知道孩子說話是無心的,所以都說「童言無忌」。

但是有時候孩子的「童言無忌」會引發一些家庭的尷尬甚至是矛盾。可能並不是誰刻意的教會孩子的,只是父母之間聊天無意間被孩子聽到了,便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說了出來。

一句「討厭姑姑來我家」,讓全家陷入尷尬,誰教孩子這樣說的?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小紅和老公結婚後一直都是和婆婆公公一起住的,雖然生活中會有點不方便,但是兩個人上班有老人在家能幫忙帶孩子做飯,能夠緩解了很大壓力的。

本來平靜的生活過的挺好,但是最近小姑子家搬家住的近了,本以為親戚住的近是好事,結果是小紅想錯了。

自從小姑子搬得近了之後隔三差五就來家裡,表面上說是來看婆婆,其實每次回來都給婆婆灌輸一些「思想」,然後婆婆就會和小紅出現矛盾。

一次兩次小紅忍了,但是每次都是這樣的情況。說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所以難免會和老公說幾句。

看到媽媽和奶奶吵架,小紅的兒子自然也不開心。特別是聽到了媽媽和爸爸的對話,原來是因為姑姑來家裡導致的。所以姑姑在心中的地位就變得不好了。

周末姑姑又來家裡,小紅的兒子「童言無忌」的說「討厭姑姑來我家」,就這樣沒有前因後果的一句話讓全家都比較尷尬。

小紅從來沒教過孩子這樣說,但是婆婆和小姑子卻認為是小紅教孩子說的。就因為這一句話,小姑子甩臉子,婆婆和小紅吵,全家都鬧得不愉快。

孩子無意的一句話,也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很多家庭中小姑子和嫂子的關係一直都比較難辦。小姑子沒出嫁之前,父母寵著哥哥讓著,自然地位很高。

可是等結婚後再回到家裡還是把自己當成家裡重要的一員,甚至希望嫂子也像父母和哥哥一樣讓著自己。

小姑子忘記了現在哥哥結婚了,理論上說是嫂子的家。自然嫂子是有話語權的。

在別人家還想佔主導位置,嫂子肯定是不願意的。自然小姑子和嫂子的矛盾就產生了。所以出嫁的女兒儘量少回家,即便回家也學會夾起尾巴做人,畢竟是別人的家裡。

家庭教育裡,文明禮貌的教育別忽視

進入房間要得到允許

雖然是親戚關係但是到了別人家也是客人,想要進入別人的房間首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特別是臥室這種比較私密的地方。

不經過允許就進入是沒有教養的體現,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很多人都不喜歡別人碰自己的東西。而且出現物品的遺失就更尷尬了。

懂禮貌

到別人家做客要懂得打招呼、注意形態和行為,不能像在自己家一樣隨便的蹦跳。

更不能隨意翻別人的東西、柜子、包等。家長需要給孩子講解哪些行為不能做,做好引導。

講衛生

有孩子的家庭玩具比較多,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玩完了之後記得要幫忙把玩具放回原位,不要等你們走了主人家裡到處都是玩具,又髒又亂。

如果不小心打壞了東西或者弄髒了物品,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並且幫忙清洗乾淨。小孩子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處理結果的態度表現的才是孩子的教養。

孩子的言行也是父母教育的折射

做好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希望孩子發展成怎樣,自己就要努力成為怎樣的父母。無數的真實案例顯示:優秀的父母培養的孩子也很優秀。

比如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多讀書,可是父母平時狀態就是玩手機、玩遊戲、打麻將,從來沒有看書的習慣,想讓孩子看也是非常困難。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語言的教育。

不要給孩子壓力

很多父母小時候沒有條件或者父母不重視,導致沒有機會學習、沒有能力培養興趣。所以到了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把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放到孩子身上。

自己喜歡舞蹈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讓孩子學,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家長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最討厭姑姑來我家」,孩子無意間的一句話,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
    「最不喜歡姑姑來我家」,孩子無意間的一句話,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 閨蜜小夏,自從結婚以後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由於小夏和她老公都是上班一族
  • 「討厭姑姑來咱家住!」,4歲兒子的口無遮攔,撕開傳統家庭遮羞布
    殊不知這樣的場合,常常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只不過為了臉面繼續維持罷了。"討厭姑姑來我家住",4歲兒子口無遮攔:撕開傳統家庭遮羞布小雨一直以來都和公婆同住,如今兒子已經四歲了,一家子擠在一起,表面上看很和氣,但實際上小雨有很多說不出的苦衷。
  • 「最討厭奶奶來我家了!」4歲女兒「口出狂言」扯下家庭的遮羞布
    01「最討厭奶奶來我家了!」4歲女兒「口出狂言」,讓全家陷入尷尬這天,寶媽顏顏把4歲的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來,發現婆婆來了,顏顏叫了聲媽就趕緊鑽進廚房裡忙活起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的時候,女兒在旁邊玩玩具,婆婆夾起一塊肉逗著小孫女說:「寶貝,你吃肉嗎?快來奶奶這兒!」
  • 「媽媽,討厭姑姑來咱家」,4歲兒子口無遮攔:道出中式家庭的痛
    可在女兒出嫁之後,再次回家之後自己卻開始變得像是外人,或者說是客人,大家之間彼此客氣寒暄的方式讓人覺得有些微妙。「媽媽,討厭姑姑來咱家」,4歲兒子口無遮攔在一次家族聚會上,大家正在愉快吃飯聊天時,四歲的洋洋對著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姑姑來我們家,姑姑是外人。此話一出,飯桌頓時一陣平靜無話。前來做客的姑姑一家人更是尷尬不已。
  • 「最討厭姑姑來我們家了」3歲女兒扎心言論,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
    因為,幾歲的孩子年紀還小,他們沒有形成自己的觀念,而且思想單純,沒有什麼心眼,他們開心就笑不開心邊哭,所說的每一句話也都充滿著童真,而當說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話時,家長們也總說孩子「童言無忌」。「最討厭姑姑來我們家了」3歲女孩一句話,引發家庭戰爭姐姐自從結婚後便和姐夫住進了公婆家,一來方便老人照顧孩子和操持家中的事物,二來也是方便給老人盡孝。
  • 「姑姑總來我家白吃白喝」5歲兒子童言無忌,寶媽回復很暖心
    但是不知道閨蜜兒子從哪聽說的詞,有一次閨蜜小姑子回娘家,一家人在飯桌上吃飯的時候,5歲兒子突然說:「姑姑總來我家白吃白喝。」孩子話音剛落,整個飯桌上的人都沉默了,小姑子更是呆住了。閨蜜趕緊對兒子說,什麼叫你姑姑總來我家白吃白喝,這個家是你姑姑的,先有你姑姑才有你,在你沒出生前,你姑姑已經在這個家生活了二十幾年,姑姑這叫回家。
  • 剛滿月的女兒被大姑姐的兒子畫一臉,說了幾句,婆婆聽到怒斥:生女兒...
    女嬰被姑姑家孩子畫一臉塗鴉,女嬰媽媽說他幾句被婆婆臭罵原題/淚崩!女嬰被姑姑家孩子畫一臉塗鴉,女嬰媽媽說他幾句被婆婆臭罵孩子是每個家庭都會經歷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長輩他們更偏向外孫,在他們看來外孫難得過來一次,即便他們欺負孫子老人也會護著外孫,這種現象也不知啥時候開始的,但是從來卻一直都不曾間斷過。
  • 豌豆思維和火花思維相比誰教數學更好呢?
    豌豆思維和火花思維相比誰教數學更好呢? 豌豆思維和火花思維相比誰教數學更好呢? 2020-11-24 11:25:59  來源:網際網路這不,我家靈靈今年四歲,我準備給她找找數學啟蒙的學習機構。但線下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就準備線上看看。看到了豌豆思維和火花思維,想知道豌豆思維和火花思維相比,哪個更適合幼兒數學啟蒙學習呢?於是,我狠狠地做了一番功課。
  • 她跟我哭訴,說人家的侄兒老是去看姑姑,我們做侄女的從不去看她
    我們或多或少都被區別對待過,那種感覺真的難受,尷尬到雞皮疙瘩都起了一身。小編小時候家裡窮,很窮!記事起就很少穿過新衣服,小編有個姑姑,每次回娘家都只去大伯家不來我家,哪怕奶奶是我家在贍養,那次姑姑回娘家去大伯家的時候,我碰到了叫了一聲姑姑,她都沒搭理。每次來我家都是有便宜佔才來,有一次她和她女兒來我家,拿了兩個大尼龍袋,讓我爸媽給她們裝最好的花牛蘋果還要裝滿!那時候家裡窮,好蘋果都賣錢了,我爸媽就在留的蘋果裡面挑著裝最好的。
  • 當媽後最討厭聽到的10句話,句句戳心,尤其最後一句!
    都2020年了,還在說這種重男輕女的話 養兒不防老,防曬才防老! 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數,要靠自己經營! 5、「你不能這樣......」
  • 「小姨鼻子是假的,姑姑化妝品有毒」孩子作文字數不多,傷害極強
    孩子看到的世界似乎和成年人不一樣,他們更直接更純粹,也沒有那麼多的虛偽和假笑,誰對他好他就喜歡誰,只是這種喜歡,體現在作文裡,可能就沒有那麼美好了。就像孩子總是在作文中提到爸爸媽媽,一般媽媽都是愛買東西愛發脾氣的人。有一位家長分享自家的孩子作文,說媽媽是大餅臉,滿臉麻子太醜了,爸爸是160的身高,200斤的體重,就是一個大胖子。
  • 《劍來》「劍尖指人?是誰教給你的禮數規矩!」
    《劍來》「劍尖指人?是誰教給你的禮數規矩!」(點擊書籤即可閱讀)第一本:《劍來》,作者:烽火戲諸侯 總點擊 8133.6萬精彩簡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斷江,摧城,開天!「劍尖指人?是誰教給你的禮數規矩!」精彩節選:壯漢身後一位青衫老者皺眉道:「劍尖指人?是誰教給你的禮數規矩!」
  • 帶兒子回娘家,我媽對侄子說「別鬧,姑姑他們是客人」
    導言:回不去的娘家、融不進的婆家,是不是很多女人都陷入這樣的困境裡?也從自己家的女兒、妹妹,變成另一個家庭的妻子、兒媳、母親之後,無形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就產生玄妙的距離。那時候她爸媽和哥嫂還說,何必這麼著急呢,真是太見外了。這次,她帶六歲的兒子回娘家,照例一個星期去一次吃飯。7歲的侄子看到了,非常高興說,「姑姑你們可來了,奶奶非得客人來才燒雞翅。」紅霜聽到客人這個詞,稍微有那麼幾秒愣了下,曾經也是這個家的女兒,什麼時候成了客人。
  • 奶奶打趣孫女總來我家蹭飯害臊不?孩子童言無忌地回答刺傷其他人
    但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有些老人卻因為自己不會說話,讓原本非常開心的事情,變成了家庭鬧劇。朋友小麗前幾天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今年因為疫情,小麗並沒有帶孩子回外地父母家,而是選擇了去同城的孩子奶奶家過年。本來一切都是開開心心的,但是令小麗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奶奶在吃飯的時候,竟然問孩子:「總來我家吃飯害臊不?」
  • 我討厭你!不要媽媽!孩子到底想說什麼?
    最近,在後臺看到幾位媽媽心塞的留言:媽媽A:我家孩子最近總是出現這樣的口頭語:「你再這樣,我就不跟你玩了,再也不跟你說話了!」媽媽B:我兒子4歲多,昨天對我說:「我討厭你,你滾!」聽到這樣的話,我可傷心了,這該怎麼教啊?
  • 孩子被姑媽家的孩子畫臉,媽媽說幾句都反被婆婆罵
    孩子被姑媽家的孩子畫臉,媽媽說幾句都反被婆婆罵每一個家庭都會有小孩,但現實生活中,許多長輩更偏愛外孫,在他們看來,外孫難得來一次,即使他們欺負外孫老人,也會照顧外孫,這種現象也不知何時開始,但卻從未間斷過。姨媽和姨媽之間的矛盾除了源於婆媳關係之外,還在於孩子的問題,一部分從娘家出去的人,回到姨媽家裡後,也是對姨媽或姨媽頤指氣使,好象別人必須給他們看一樣,讓人覺得好笑。
  • 「壞媽媽,我討厭你」,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
    同事話音剛落,沒想到平時很乖巧的孩子居然狠狠地說了一句「壞媽媽,我討厭你」。這突如其來的回嗆讓同事有些傷心。一、為什麼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在心理學家通過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觀察後發現,當孩子們發脾氣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很有可能是充滿恐懼和擔憂的。勞倫斯·科恩認為,這就是一種無力感的表現,孩子們採用攻擊的方式來實現自我防衛。
  • 奶奶過年逗孫女:總來我家吃飯也不害臊?寶寶的回答讓家宴變家戰
    原來在吃飯時,孩子奶奶逗孩子說,你怎麼總來我家吃飯呀,你這個小姑娘害不害臊呀?這原本是一句逗孩子玩兒的玩笑話,誰知道卻引發了不小的問題。「我為什麼要害臊呀,旭旭哥哥和爺爺奶奶住一起,天天都一起吃好吃的,我只是偶爾來一次。
  • 「我討厭小姑來我家住」,4歲男孩童言無忌,卻戳到傳統家庭的痛
    《國風》中有這樣一首詩形容了老人對多子多福的希冀。《周南·螽斯》中寫道: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在傳統觀念裡,家家戶戶還是願意多生一些孩子。
  • 方瓊:15歲時對父親說了一句「真討厭」,沒想到第二天天人永隔
    開門見山的說,主持人我們都認識很多,但大多是央視的,今天就另闢蹊徑,來侃一侃出自地方臺但是人氣很高的主持人。方瓊:15歲時對父親說了一句「真討厭」,沒想到第二天天人永隔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一個再河北非常出名的主持人,她就是當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