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單純而美好的,有時候做一些事或者說一些話都是單純的模仿,其實並不知道說出的話有什麼含義。成人都知道孩子說話是無心的,所以都說「童言無忌」。
但是有時候孩子的「童言無忌」會引發一些家庭的尷尬甚至是矛盾。可能並不是誰刻意的教會孩子的,只是父母之間聊天無意間被孩子聽到了,便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說了出來。
一句「討厭姑姑來我家」,讓全家陷入尷尬,誰教孩子這樣說的?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小紅和老公結婚後一直都是和婆婆公公一起住的,雖然生活中會有點不方便,但是兩個人上班有老人在家能幫忙帶孩子做飯,能夠緩解了很大壓力的。
本來平靜的生活過的挺好,但是最近小姑子家搬家住的近了,本以為親戚住的近是好事,結果是小紅想錯了。
自從小姑子搬得近了之後隔三差五就來家裡,表面上說是來看婆婆,其實每次回來都給婆婆灌輸一些「思想」,然後婆婆就會和小紅出現矛盾。
一次兩次小紅忍了,但是每次都是這樣的情況。說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所以難免會和老公說幾句。
看到媽媽和奶奶吵架,小紅的兒子自然也不開心。特別是聽到了媽媽和爸爸的對話,原來是因為姑姑來家裡導致的。所以姑姑在心中的地位就變得不好了。
周末姑姑又來家裡,小紅的兒子「童言無忌」的說「討厭姑姑來我家」,就這樣沒有前因後果的一句話讓全家都比較尷尬。
小紅從來沒教過孩子這樣說,但是婆婆和小姑子卻認為是小紅教孩子說的。就因為這一句話,小姑子甩臉子,婆婆和小紅吵,全家都鬧得不愉快。
在很多家庭中小姑子和嫂子的關係一直都比較難辦。小姑子沒出嫁之前,父母寵著哥哥讓著,自然地位很高。
可是等結婚後再回到家裡還是把自己當成家裡重要的一員,甚至希望嫂子也像父母和哥哥一樣讓著自己。
小姑子忘記了現在哥哥結婚了,理論上說是嫂子的家。自然嫂子是有話語權的。
在別人家還想佔主導位置,嫂子肯定是不願意的。自然小姑子和嫂子的矛盾就產生了。所以出嫁的女兒儘量少回家,即便回家也學會夾起尾巴做人,畢竟是別人的家裡。
進入房間要得到允許
雖然是親戚關係但是到了別人家也是客人,想要進入別人的房間首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特別是臥室這種比較私密的地方。
不經過允許就進入是沒有教養的體現,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很多人都不喜歡別人碰自己的東西。而且出現物品的遺失就更尷尬了。
懂禮貌
到別人家做客要懂得打招呼、注意形態和行為,不能像在自己家一樣隨便的蹦跳。
更不能隨意翻別人的東西、柜子、包等。家長需要給孩子講解哪些行為不能做,做好引導。
講衛生
有孩子的家庭玩具比較多,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玩完了之後記得要幫忙把玩具放回原位,不要等你們走了主人家裡到處都是玩具,又髒又亂。
如果不小心打壞了東西或者弄髒了物品,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並且幫忙清洗乾淨。小孩子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處理結果的態度表現的才是孩子的教養。
做好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希望孩子發展成怎樣,自己就要努力成為怎樣的父母。無數的真實案例顯示:優秀的父母培養的孩子也很優秀。
比如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多讀書,可是父母平時狀態就是玩手機、玩遊戲、打麻將,從來沒有看書的習慣,想讓孩子看也是非常困難。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語言的教育。
不要給孩子壓力
很多父母小時候沒有條件或者父母不重視,導致沒有機會學習、沒有能力培養興趣。所以到了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把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放到孩子身上。
自己喜歡舞蹈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讓孩子學,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家長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