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急先鋒》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新」成龍喜劇的蹣跚嘗試
——論電影《急先鋒》角色的解構與重組
文/趙思卓
摘要:在銀幕上活躍了近五十年的成龍,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在不斷超越自己,但歲月不饒人,成龍也在為轉型積極努力,但結果似乎不盡如人意。《急先鋒》作為成龍喜劇類型電影的新嘗試,在秉持傳統類型的基礎上,解構拆分角色元素,由不同角色呈現出來,這種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使觀眾眼前一亮,但人物單一扁平,不僅無法超越經典成龍喜劇,也不能為唐季禮導演打造「急先鋒宇宙」奠基。
《急先鋒》是成龍於與唐季禮合作的第九部影片,該影片力圖解構傳統成龍喜劇電影中的類型元素,並分別由楊洋負責動作部分,由艾倫負責搞笑,同時在敘事和視聽上做了比較大的創新,顯示了國產超級大片也能創造出與好萊塢電影工業同等水平的效果,但距離唐季禮導演要將《急先鋒》「打造成中國動作片的國際名牌」的目標卻還有很大的距離。
既往特徵
成龍喜劇電影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成長為一種電影類型,詼諧的武打方式是成龍電影最大的特色,有別於傳統功夫片注重招式的花拳繡腿,也不同於西方崇尚武器和血腥的暴力。他的武打動作沒有固定的章法,沒有固定的武器,隨手拿的道具都能被當成武器派上用場,《A計劃》中的自行車、竹竿,《十二生肖》裡的雨傘、石頭,簡單的道具在他手裡也能成為克敵制勝的武器。武打動作也都是根據手裡的道具臨時創造,因此成龍的武打動作具有極強的隨機性與即興感,這是成龍電影「真實感」的來源,也是影片喜劇元素之所在。相較於傳統武俠電影的緊張刺激的氣氛,出其不意的詼諧笑點成為成龍喜劇電影票房賣座的重要手段,而成龍也作為詼諧喜劇電影的活字招牌為市場所認可。
解構創新
「成龍老矣,尚能飯否?」幾乎是每個看完電影的觀眾都能明顯感到成龍老了,甚至連成龍自己也都坦然接受了年華逝去,青春不在的事實。拍攝了五十多年的搏命動作,成龍也學會了打不過就裝死,有樓梯就走樓梯,能不跳樓就不跳樓,而動作戲就基本壓在楊洋飾演的雷震宇身上,而他也出色地完成了全劇中高難度的武打動作。
多元的角色設定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唐季禮將成龍身上的類型元素進行了解構,片中幾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徵也要從搭建系列片基本人物架構的角度去考慮。比如楊洋扮演的雷震宇年輕帥氣不苟言笑,身手利落,承載的是成龍一貫驚心動魄的武打招式;艾倫扮演的張凱旋更喜劇化,承擔的是成龍的詼諧部分,比如在廚房即興抱著滅火器和榴槤與對手過招,卻不小心被榴槤皮扎到手的橋段,確實是成龍經典喜劇元素。
成敗優劣
唐季禮導演拍攝初衷是想將「急先鋒」打造成「007」一樣的國際品牌,影片通過一系列的視覺設計、後期特效和剪輯,在敘事方式和影像視聽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創作理念、製作技術和藝術水準都到達了新的高度,給觀眾一種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同時,「急先鋒」設定的國際安保的身份,巧妙地避開了身份問題,比《戰狼》系列、《紅海行動》更加具有國際視點,也具有更大的敘述拓展空間,角色設定也能更加多元,比如這次加入了楊洋和艾倫這樣的年輕演員,更好地滿足了現代青年觀眾對於顏值和美感的新追求。
但就目前的成果來看,與導演的目標相去甚遠,《急先鋒》並沒有擔起開山和奠基的作用,觀眾對於解構「成龍元素」的創新之處似乎並不認同,單純地將成龍的角色形象用以公式化的方式拆解為「動作+喜劇」的模式,再由多個角色呈現,不僅不會給角色更多的亮點,還會受限於本來角色元素的桎梏,限制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發揮,使人物呈現出單一扁平化與符號化的特點,沒有鮮明的個人特色,角色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雷震宇這個角色只要能完成難度較高的武打動作,年輕帥氣,受到觀眾喜愛即可,並不一定是要由楊洋來飾演,甚至很多年輕演員,如吳京、杜江都可以完成對角色的塑造;艾倫雖然在開心麻花已經創造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角色,但卻沒有把自己的喜劇優勢發揮出來,在角色的塑造上也沒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很多不熟悉他的觀眾或許只有在看演員表時,才能將「張凱旋」與「艾倫」聯繫起來。
多角色的加入雖然能為「急先鋒宇宙」的創造中起到構建框架的作用,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沒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沒有辦法擔起挑大梁的重任,很多觀眾在觀影結束只記得炫酷的場景,劇中的很多場景都沒有印象,即使票房喜人,但口碑方面也沒有打下觀眾基礎。
《急先鋒》也並不是「禮成組合」第一次嘗試成龍模式的創新,早在成龍進軍好萊塢之時,就已經拓展了國際視野,追求好萊塢大場面大製作的同時融入新的科技元素與文化元素,如《十二生肖》和《英倫對決》,雖然極具刺激效果的視聽為影片增加了票房收入,但口碑卻遠遠不如傳統的成龍喜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