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產生的人工重力,你想體驗嗎?

2021-02-15 新浪探索

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中的赫爾墨斯號飛船具有巨大的旋輪結構,在從地球前往火星的途中不停旋轉

想像一下,當你身處一個快速旋轉的機械裝置時,你會感受到一股力將你的身體壓在牆上或座位上。當這種旋轉越來越快時,迫使你面對牆壁的壓力就會增加(相反,如果旋轉減慢,壓力也會減少)。你感受到的重量就像讓你的身體緊貼地面的重力一樣。

當然,或許和大多數人一樣,你對這種旋轉力最激動人心的體驗可能來自遊樂園的遊樂設施。尤其是19世紀中期以來,出現了許多經典的旋轉設施,在給人們帶來大量歡樂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嘔吐不已。

還有少數人,比如太空人和軍事飛行員,會在載人離心機上會遇到同樣的現象。載人離心機旋轉時產生的這些很強的「G力」,也就是加速度。離心機測試也稱為抗「G」測試,這裡的G就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G就是飛機平飛時,飛行器加上載重和駕駛員的重量,而當飛行器改變速度或姿態時,就會產生正或負的G力。當高性能飛機高速轉彎,或者乘坐火箭發射到太空,以及乘坐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大氣層時迅速減速等情況下,飛行員或太空人們就會體驗到這種G力。

諸如此類的旋轉會產生非常具有真實感的重力——更確切地說是人工重力。這能為你的身體提供重量。換句話說,你的骨骼和肌肉無法將其與地球或其他行星所提供的重量區分開來,儘管後者的來源純粹是行星的巨大質量。

在諸如此類的旋轉遊樂設施(圖中大約是1950年)中,你能體驗到人工製造的重力

幾十年來,科幻小說作家們一直在設想某種旋轉的宇宙飛船,可以在太空任務最長的時間段內為太空人創造人工重力。當飛船加速上升或在大氣中減速,會產生額外的重力,但在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期間,重力的影響被抵消,飛船會進入失重狀態。

在科幻作品中,這種人工重力的兩個例子分別是2015年的電影《火星救援》和1968年的史詩電影《2001太空漫遊》。前者的特色是一艘名為「赫爾墨斯」號的星際飛船,它有一個巨大的旋輪結構,可以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航程中不停旋轉。當鏡頭放大時,你會注意到,對於太空人來說,赫爾墨斯號內部的「上」總是朝向旋輪的中心,而「下」(即「地面」),則是旋輪的邊緣。《2001太空漫遊》中的五號空間站是一個旋轉的空間站,它能產生相當於月球重力的人工重力。

除了舒適之外,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在遠距離太空任務中用到人工重力。在失重狀態下,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些變化,當太空人到達目的地(比如火星)或返回地球時,這些變化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例如,骨骼會失去礦物質(變軟且容易骨折);肌肉萎縮(力量變弱);體液會流向頭部,也會從身體排出,引起心血管系統和肺部的變化;神經系統出現紊亂。近年來,太空醫學研究人員還發現,一些太空人的眼睛可能會受到永久性的損傷。此外,有研究表明,人類在太空中的正常懷孕可能需要重力,因此搭載人類在太陽系飛行的任何太空飛行器要麼應該旋轉,要麼飛船的某些部分應該旋轉,這似乎是毫無疑問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機構是否正在研究人工重力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NASA的科學家們就一直在考慮通過旋轉來實現人工重力的前景。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方面的努力,以及相關的資金和熱情有漲有落。在20世紀60年代,當NASA致力於將人類送上月球時,有關人工重力的研究激增(當時NASA的預算幾乎是整個聯邦政府的5%,是今天的10倍)。

在德國科隆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航空醫學研究所,有一臺短臂離心機設備(DLR Short-Arm Centrifuge, Module 1)。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這種手段研究重力改變如何影響人體健康,尤其是微重力下健康風險的實驗設施

儘管NASA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一直沒有強調對人工重力的研究,但無論是在該機構內部,還是在其他國家的航天機構,科學家們都在研究一系列的情況。在國際空間站上,研究者將小鼠放入小型離心機,發現它們在旋轉時安然無恙;在地球上,也有一些人在學習如何適應旋轉的室內環境,比如美國布蘭戴斯大學的阿什頓·格雷貝爾空間定位實驗室就有這樣的實驗設施。在德國科隆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航空醫學研究所,有一臺短臂離心機設備(DLR Short-Arm Centrifuge, Module 1),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這種手段研究重力改變如何影響人體健康,尤其是微重力下健康風險的實驗設施。

但是,如果人工重力的必要性如此明確,為什麼還要在太空或地球上進行研究呢?為什麼工程師們不直接開始設計像赫爾墨斯號那樣的旋轉飛船呢?

答案是,人工重力需要權衡,因為旋轉也會產生問題。正如在旋轉遊樂設施中,在高轉速的情況下轉動頭部會讓你感到噁心。旋轉還會影響體液在你的內耳和其他身體部位的流動。旋轉的速度越快,噁心、定向障礙和運動問題就會越嚴重。當然,人造重力的強度取決於轉速和旋轉物體的大小。

要體驗一個給定的重力——比如在地球上通常感受到的重力的一半——旋轉半徑的長度(從你在地板上站立的位置到旋轉物體中心的距離)決定了旋轉的速度。建造一個半徑為225米的輪狀飛行器,可以在每分鐘1轉(1RPM)的速率下產生完全的地球重力(即1G)。這樣的速度足夠慢,科學家們非常確信沒有人會感到噁心或迷失方向。

除了地板有些彎曲之外,旋輪飛船上的東西看起來和正常狀態沒什麼兩樣。但是,在太空中建造和運行這樣一個龐大的結構將會帶來許多工程上的挑戰。

這也意味著,NASA和其他任何可能在未來將人類送上太陽系的太空機構或組織需要考慮更低的重力或更高的轉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事實上,月球表面的重力僅為地球表面的16%,這使其成為研究低重力(相對於失重)影響的絕佳場所,但由於月球上還沒有實驗室,因此根本沒有足夠的數據來了解長期太空任務或建立太空殖民地時人類所需的最低重力條件。這些數據以及人類可以合理承受多少轉速的數據,在人工重力研究中都是必要的。也許未來宇宙飛船上的人工重力不必完全和地球一樣,但也足夠保持太空人的健康。(任天)

相關焦點

  • 從電影淺談人造重力!
    在安德的世界中,人類已經可以在太空中產生人造重力,安德在到達ISL(Inter Stellar Launch,內恆星空間站)之後,他們已經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地進行日常生活,而不用像「天宮」中的太空人一樣,漂浮在艙內。在小說中,傳奇指揮官馬澤·雷漢(Mazer Rackham)曾經告訴安德,重力的操控是從蟲族學來的某種重力增強技術。
  • 科幻大片中的旋轉空間站會成為現實嗎?
    旋轉空間站並非科幻小說或電影的原創,早在六十多年前,《英國行星學會雜誌》的一篇文章就設想了一個「旋轉燃料補給站」,用於執行月球探索任務。在上世紀60年代晚期的「阿波羅」號月球探索計劃末期,美國宇航局委託宇航公司研究未來的空間站,當時,通過旋轉製造人造重力成為所有空間站設計的一大要素,以解決失重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的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和視力下降等不良影響。
  • 《星際穿越》的背後物理知識——重力加速度、向心力
    那重力加速度就是當物體僅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其速度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量,其中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g=9.8m/s2,是不是有點熟悉?不錯,在初中我們學過重力因數g=9.8N/kg,相信大家都能夠記住吧。這就是電影中一段臺詞「one G」的含義:通過旋轉產生了1倍的地球重力加速度,即模擬出了1倍的重力(見圖1-03)。
  • 重力是力嗎?其實它是時空的扭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萬有引力,萬有引力不就是重力嗎?為什麼說萬有引力不是力?萬有引力確實是宇宙4種基本力之一,不過我想說的是它產生的原因。重力使得球往下掉這裡先說一下重力和萬有引力之間的關係,重力只是個通俗的說法,萬有引力可以產生重力的效果,慣性力也可以產生重力的效果,比如加速上升的電梯,電影裡靠離心力,製造重力環境的攻堅戰等等
  • 太空裡能無重力啪啪啪嗎?別YY了-太空,航天,啪啪啪,性愛,無重力...
    在無重力世界裡卿卿我我,可要比影視作品中困難得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並沒有禁止太空人進行性行為,它甚至也沒有「禁止基情」的規定。這難道意味著,NASA對於性事十分開放?你想太多了,這是因為在無重力環境下,要啪啪啪幾乎是不可能的。總的來說,腳踏「實地」啪啪啪還是相當簡單直白的。
  • 【彩虹的重力】
    我們這一次 都先 義無反顧 好嗎  愛 像漫長跋涉的路  擁有的 明媚都 太短促《兩難》電視劇【彩虹的重力】插曲左手擁抱愛 右手還藏著痛握緊了拳頭 怕你看透眼裡的謊拆穿我情緒被捕捉逃不過我多想簡單愛著別怕太多誰都不要被現實殘酷地挑撥
  • 【科技】|小米遙控小飛機上手體驗,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使用方法也很簡單,長按小飛機電源鍵 2s 開機後,小飛機底部會有橙色燈亮起,然後打開手機 APP ,按照手機 APP 上的提示,連接小飛機產生的 WIFI 信號即可~屏幕左上方是一鍵起飛,掌上起飛、紅外對戰、無頭模式、重力感應、四向翻滾六個功能鍵,簡單上手十分鐘,你就能輕鬆掌握它們。
  • 反重力裝置發明成功,人類生活格局將改變
    裝置最為直觀的體現,並且通過電影的場景可以發現,裡面的很多東西都出現了反重力裝置的設計,並且在電影裡面,人類的生活形式等都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雖然只是電影情節,但是或許將來人類實現了反重力裝置的發明,那麼人類生活的格局必將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在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科學認識的層面上,很多人都認為反重力是無法實現的,但是誰又知道將來會走向什麼方向呢,或許將來就會出現反重力裝置,最終人類生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
  • TFBOYS挑戰航天任務 重力訓練似「背上馱了好幾個人」
    圖:TFBOYS挑戰離心機重力訓練。TFBOYS挑戰航天任務 離心機重力訓練似「背上馱了幾個人」本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將與《挑戰不可能》首度合作,向觀眾全景呈現航天員的訓練生活。挑戰大使人氣組合TFBOYS也將親臨訓練現場體驗訓練項目。
  • PSV重力眩暈評測:體驗下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玩法
    遊戲介紹:《重力眩暈》是由SCE製作的一款以「無重力冒險」為題材的動作遊戲。遊戲採用獨特的蒸汽朋克世界觀,通過立體漫畫書手法來敘述故事劇情。本作的最大賣點就是操縱重力,玩家可以隨意改變重力的方向,通過改變重力,可以讓玩家愛體驗到失重,飛行,下落等神奇的體驗。
  • 「對號入座」,旋轉接頭的型號你選對了嗎?
    我們旋轉接頭訂單也排到了年後,為了在選型上節約大家的時間,我覺得有必要將常見的接頭型號簡要科普一下。首先說說Q型的旋轉接頭它主要應用與造紙、印染,塑料,橡膠等行業中,使用蒸汽,熱油等介質加熱的烘筒中;其次看看H型的旋轉接頭它其廣泛用於造紙,印染,鋼鐵,塑料,印刷,醫藥,橡塑等行業中,使用的介質是冷水,油等冷卻的輥筒中;
  • 越是常見的越容易被忽視,說說重力這個未解之謎
    為什麼會有重力?我們能想到的往往是「萬有引力」,或者有人會說是因為大質量物質引起的時空彎曲。真正能說清為什麼卻很難。而實際上為什麼會有重力還是一個未解之謎。在聽說地球是一個球體,而且還在旋轉的時候,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有很多問號,為什麼沒有感覺?頭轉到下面怎麼辦?人轉到下面不會被壓到嗎?而我們往往被老師的一句萬有引力給應付過去。實際上,為什麼沒被壓到?這個問題我覺得就很有意思。我們的桌子、椅子、房子、車子都是壓在地上的。而地球、太陽卻是飄在時空中的。
  • 植物旋轉的秘密|廣勝寺大雄寶殿前柏樹為何一株左旋一株右旋?
    雖然中外科學家關於植物旋轉的研究不少,不過迄今為止,具體原因尚未有準確結論,科學家們依然在不斷研究,這並不奇怪,自然界有很多現象需要人類不斷去探索。不過我們可以把前人的研究結果進行簡單闡述和分析,讓大家了解產生旋轉的諸多原因,從而對植物旋轉的自然現象有個大致的認識。
  • 【一分鐘運動小知識】倒立機,你體驗過了嗎?
    旋轉架以固定支架的上支點為軸心,做180°往復旋轉運動,使人體完成倒立。旋轉架上有腳踏板和腳踝固定裝置,使用者通過手搖驅動旋轉就可使人體在直立位置的0°—180°之間,作做任意位置傾斜的停留和倒立運動。
  • 會「變形」的重力車載支架,又小又穩,老司機都愛
    ,車載手機支架,永遠都是你開車時離不開的好夥伴。還有粘車窗上的,不美觀不說了,還容易遮擋駕駛視線。但是,手機放上去之後,嵌入的兩邊夾臂會自動彈出,緊緊抱住手機,即放即鎖,科技感撲面而來~放心,它採用的是重力收緊的原理,利用手機重力,牽引兩側夾臂上旋內收,牢牢鎖機,越重越穩,狂甩不掉。夾臂的抱緊位置很高,80%大面積環抱,手機放在上面穩穩的,不用擔心掉出來。三角力學原理,穩得一批,無論你是過減速帶、跑山路還是急剎車,它都不帶晃的!
  • 新零售下的智能重力感應貨櫃
    重力傳感器技術 新型屬傳感器技術,它採用彈性敏感元件製成懸臂式位移器,與採用彈性敏感元件製成的儲能彈簧來驅動電觸點,完成從重力變化到電信號的轉換。因此,重力傳感器技術通過傳感器感應貨架上的重量變化,以此來檢測貨物被取走或放回的行為。
  • 你只要把世界理解成旋轉的
    這個內容你說我們普通人能理解嗎?其實,真的不難理解,只要能理解我們這個世界,從小到原子核裡面的量子世界,到人體結構,大到星球星系整個宇宙,它都是在旋轉的,是大大小小的旋轉體結構起來的旋轉力場。在這裡,先不討論物質粒子它是怎麼開始旋轉的,我在二十年前推導《道力論》時曾做過詳細推證。
  • 投出去的球要飛出多快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重力?
    與此同時,旋轉中的物體上又有「離心力」在運作。這是一種從旋轉中心向外牽引的力量。換言之,站在地球上的我們,假如只受離心力影響,就會被地球扔飛到太空中。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那是因為我們身上有「地心引力」。 所有的物體彼此都會受到兩者間交互吸引的力量(引力)所影響,地球與地球上的物體也會互相拉拽。地球的重量約有6,000,000,000兆噸之多,它可以強力拉住我們。
  • 萬有引力猜想:星球的引力是怎麼產生的
    宇宙的產生用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理論解釋更為合理,就是有引力的星球生存下來,沒有引力的星球和天體被有引力的星球吃掉最後才形成今天的宇宙。那星球的引力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漩渦產生引力就以地球為例,宇宙大爆炸發生以後,地球內核本身帶有巨大能量,同時圍繞太陽自動旋轉。
  • 你聽說過重力毯嗎?用過它的人都離不開了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只有睡覺才能徹底的讓人放鬆心情,特別是勞累了一天,到了晚上已經非常疲憊了,一回家吃完飯就想美美的睡上一覺。可是很多人總是一上床,就翻來覆去睡不著,任憑什麼方法都不管用,仿佛失眠在人們的身上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