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紅帽,身著白衣,24日,美國總統川普開啟「聖誕假期」模式,來到位於佛州的西棕櫚灘俱樂部打起了高爾夫。
「不是說好了會『不知疲倦』地工作麼?結果就是一場假日高爾夫?」美國媒體譏諷中難掩失望,「在川普試圖避開高爾夫的沙坑障礙時,政府的援助法案卻懸而未決,由於疫情而失業的數百萬美國人正處於失去最後財務生命線的邊緣。」
投完「手雷」去揮桿
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第294次打高爾夫。他於當天上午10時許抵達佛州西棕櫚灘俱樂部。美媒畫面顯示,川普頭戴印有「讓美國保持偉大」字樣的紅帽,身穿白色短袖T恤,手持球桿,漫步於「陽光之州」的草坪上。
有意思的是,就在23日,白宮在公布川普日程時寫道,「隨著假期臨近,總統將繼續不知疲倦地為美國人工作。他的日程包括很多會議和電話。」直到川普的車隊開進俱樂部,美國媒體才恍然大悟,原來「不知疲倦地工作」就是去球場呀!
美聯社指出,「佛州揮桿」前,川普剛剛在華盛頓「投擲手雷」,威脅炸毀兩黨耗時數月達成的紓困法案。這給一攬子支出法案的命運帶來變數,可能影響救濟金的發放甚至導致政府關門。商業內幕網站則諷刺道,「任期將盡的總統在首都製造出混亂,隨後不告而別。」
川普到底扔了「多大的手雷」?這要從本周一說起。
21日深夜,美國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總規模約2.3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法案,包括約9000億美元的疫情紓困法案(也稱援助法案)和約1.4萬億美元的政府撥款法案。
紓困法案包括向每名成人和兒童直接派發600美元,用於應對疫情衝擊。政府撥款法案則可以維持政府運營至明年9月30日,避免聯邦政府關門風險。
對於這份耗費數月達成、凝聚跨黨派共識的法案,川普最初未持異議。但22日晚,川普突然變卦,要求國會修改部分條款,但沒明確說是否會行使否決權。
川普反對的內容包括以下幾條:第一,認為紓困法案中600美元現金補貼遠遠不夠,要求增加到2000美元。第二,反對多項用於外國援助的資金。第三,反對用於史密森尼博物館等項目的撥款。第四,對用於非法移民家庭的救助金額提出異議。
一旦法案流產,超過1200萬美國人將失去失業援助,數百萬掙扎在飢餓、被驅逐困境中的美國人不得不等待更長時間獲得救濟。法案的難產還可能導致聯邦政府在下周一耗盡資金,關門停擺。如此一來,數千名聯邦僱員將被迫休假,其中包括抗擊疫情的公共衛生機構中的工作者。
平安夜「不平安」
意識到法案的重要性,面對川普在最後關頭「挑刺」,美國眾議院罕見地在聖誕節前一天加班開會,爭取建立新共識。
對於川普要求提高紓困法案現金補貼的要求,民主黨表示同意,反倒是共和黨人嚴詞拒絕。
美聯社解釋道,共和黨議員傳統上對巨額支出猶豫不決,從未完全支持川普的民粹主義做法。許多議員認為2000美元的補貼成本太高,而且目標不明確。還有議員抱怨川普把他們「往火坑裡推」,將令後代背上巨額債務。
對於川普其他幾項要求,一些共和黨人表示支持,但民主黨這邊擺不平。
在分歧難以調和的情況下,周四的眾議院會議開了一會兒便草草收場。憤怒的密西根州民主黨眾議員丁格爾嘆息:「今天是平安夜,但它不是個安靜的夜晚。一切都是不平靜的……總統在恐怖之火上扔煤油。」她還援引一位父親對孩子說的話:今年不會有聖誕老人了。
眼下,為了拯救法案,兩黨仍在做最後努力。眾院議長佩洛西將在下周一重新召集議員就法案進行投票。眾院還考慮當天就一項臨時措施進行投票,以避免聯邦政府關門,使其運行直到1月20日拜登就職。
Vox新聞網認為,即使眾院會議能就提高現金補貼等問題達成一致,新法案在下周二的參院會議上仍可能夭折。就算兩黨能握手言和,川普是否會籤署還不好說。外界擔心,川普會採用「口袋否決」予以施壓——顧名思義,就是放在口袋裡擱置法案,在10天內(不含周日)既不否決也不籤署。
「因為川普如果否決法案,憑藉法案贏得的跨黨派多數支持,國會有大概率推翻否決。」Vox新聞網說,「而如果採用『口袋否決』,議員們根本沒機會推翻這一舉動,可能迫使議員們在新的任期內同時處理紓困和撥款兩項議題,加劇複雜形勢。」
「沒人知道川普想要啥」
「這個聖誕周,川普忙得不可開交。」商業內幕網站說。總統被捲入多項爭議——從利用紓困法案重新挑起兩黨分歧,到赦免戰犯和可疑的夥伴;從威脅伊朗,到違背共和黨高層意願否決新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等,不一而足。川普究竟想幹啥?
分析認為,川普想在任期結束前,為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埋下混亂的種子。他不僅向民主黨投去憤怒,也向不願支持他挑戰大選結果的共和黨人宣洩不滿。「胡鬧」的最終結果就是政府功能失調,民眾利益受損。
「似乎沒人知道川普想要什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川普還將繼續挑戰大選結果,這從他平安夜在推特上大發牢騷可以看出。他下一步的發力點是,幹擾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的認證,即希望副總統彭斯在明年1月6日主持國會會議期間,拒絕確認選舉人團投票結果。
CNN說,在川普領導下,美國人民經歷了充滿否認和妄想的2020年,或許已經沒什麼更好的值得期待了。一切只會讓人產生一種印象:美國在最不受歡迎的時刻,正在進一步陷入混亂。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