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群島,估計你對這南太平洋島國略有所聞,這已經很不錯了,因為大多數人是聞所未聞。
但說起奧斯卡七項提名電影《細細的紅線》,影迷們就相當熟悉了,影片反映的瓜島戰役,就發生在索羅門群島。大咖雲集的非主流戰爭電影
一頭鱷魚緩緩沉入布滿浮萍的綠色水潭。
一條藤蔓順著樹幹蜿蜒向上爬出雨林幽暗。
幾個黑膚黃髮的光屁股土著小孩蹲在樹下用石頭砸著椰果。
一個赤裸上身的白人帥哥在湛藍海水中划著獨木舟進行著哲學思考:
為什麼世界上會有戰爭和殺戮?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海洋和陸地?
如此這般。
這是意識流電影《細細的紅線》舒緩且詩意的開場,也是留在我腦海裡最強烈的索羅門群島印象,所以在遇見一群來自索羅門群島的旅客時,我第一反應是:
你們那裡鱷魚挺多吧?
瓜達爾卡納爾,這個全稱拗口的島嶼,是二戰期間日美兩國激烈爭奪的一個戰略要地,也是索羅門群島的第二大島嶼,首府霍尼亞那所在地。
戰略位置:南太平洋上不沉的航母
索羅門群島的第一大島叫聖伊薩貝拉,一聽這名字,就感覺和那個賣了首飾也要支持全球探險的西班牙王后伊薩貝拉有關,但實際上,此島命名的真正原因是,最先發現索羅門群島的西班牙探險家內拉的老婆,也叫伊薩貝拉。
大航海時代,探險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尋找黃金,據說西班牙人登上這些島後,看到土著都戴著金光閃閃的飾物,以為發現了所羅門的寶藏,群島因此得名。
金髮土著
西班牙在無敵艦隊徵英慘敗後,國勢衰落,荷蘭、英國崛起,索羅門群島先後被荷蘭、英國所控制。在一戰前,殖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德國也順便控制了一段時間。
二戰爆發,日本為構築本土防禦圈,在遭遇中途島慘敗後,決心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軍事重鎮臘包爾為基地,佔領澳大利亞以北的島鏈,伺機進攻美軍在南太平洋的基地:澳大利亞,以奪回戰略主動權。
日軍在瓜島登陸,開始修建機場,美軍在日本人快要完工的時候,投入陸1師登陸瓜島。日本人幾乎沒有防備,正如電影裡表現的一樣,美軍是悠哉悠哉走上瓜島的,島上的兩千多日本工兵一鬨而散,美軍佔領瓜島。
登陸瓜島
日本不甘心失敗,為奪回瓜島,馬上派遣一個千餘人的支隊上島,但無異於以卵擊石,該支隊全軍覆沒。日本人逐次增加兵力,但這種添油戰術完全不能挽回敗局。因為沒有制空權,日本補給嚴重缺乏,苦戰半年後,日本決定撤離,餓得半死的萬餘殘兵趁著夜色偷偷撤出瓜島,其他人則成了瓜島叢林的孤魂野鬼。
瓜島戰役期間的所羅門土著戰士
與此同時,在索羅門群島海域,日美兩國為爭奪海空控制權爆發了數十次規模大小不一的海戰,在瓜島與薩沃島之間的所羅門海峽中,雙方共有包括大黃蜂、龍驤等三條航母在內的數百條軍艦沉入海底,形成了有名的「鐵底溝」。
薩沃島海戰,黑夜中的群毆
在瓜島戰役中,美軍冒出一個特級英雄,號稱史上射殺敵人最多的戰士:約翰·巴斯隆,這也是史匹柏為HBO拍的電視劇《血戰太平洋》的男一號。《Pacific》十集電視劇,大概四集與索羅門群島相關。在第一集鱷魚溪戰鬥中,巴斯隆用一挺重機槍守住日軍登陸點,一晚上射殺日軍達千人之多!
日軍的萬歲衝鋒
在絞肉機一般血腥的的瓜島戰役中,日本損失的飛行員、戰機、戰艦是中途島的十倍以上,戰役結束後,美日在太平洋上軍事力量被徹底逆轉。發動戰爭的山本五十六,也被從瓜島機場起飛的美軍P38長途奔襲,擊落在臘包爾前線的布幹維爾島。
美軍陸一師也因此一戰成名,他們直接把南十字星和瓜達爾卡納爾印在軍徽上,以紀念這段浴血榮光。
號稱160年不敗的陸一師
二戰以後,經濟文化仍處於蒙昧狀態的索羅門群島逐漸淡出了世界的視野,唯一能引發關注的大概是幾次發生在荷尼阿拉的騷亂了,我國政府曾兩次在索羅門群島進行撤僑,儘管索羅門群島直到2019年才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但在索羅門群島,仍然有數千華人定居,並逐漸控制了當地的超市、餐館事業,相對富裕的華人招致了當地居民的羨慕嫉妒恨。
這三個所羅門人就是在荷尼阿拉做著小生意的福清華人,一對持有中國護照的夫妻帶一個持所羅門護照的女兒,女兒已經十五歲了,這是她第二次回中國。
我問他們索羅門群島好不好玩,女孩搶著回答:那邊太落後太無聊了,不過風景還不錯。
以我的經驗來看,再沒有比福清人更配合檢查的旅客了,所以在核查後可以放行時,這家男主人還滿臉笑容地向我們致謝,一個勁地說:謝謝領導!謝謝領導!
我則指著所羅門護照封面國徽綬帶上箴言說:To lead is to sevice.
索羅門群島國徽
再順便說一句,獲得奧斯卡七項提名的《細細的紅線》因為臺詞神神叨叨、劇情雲山霧罩,在大獎揭曉時一無所獲,完敗給另一部二戰電影,大名鼎鼎的《拯救大兵瑞恩》,說來也巧,拯救大兵瑞恩的動機是為了避免全家兄弟戰死的人間悲劇,這場悲劇在諾曼第登陸前剛剛發生,沙利文同胞五兄弟一場戰役中全部陣亡,而發生的地點,正是索羅門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