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李曼英 劉迅 晏雯 通訊員常宇 王繼亮 塗曉晨 張瑋 李晗 杜巍巍 楊芩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7月11日下午6時17分,完成了21天的援京任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湖北馳援北京的醫療隊,乘坐G69次高鐵順利返回武漢。
派出的都是精兵
據了解,本次馳援北京的醫療隊在京期間主要負責核酸檢測工作,各家醫院均派出精兵強將。武漢同濟醫院馳援北京的16位專家均為武漢抗疫一線開展核酸檢測的專業人員,他們攜帶了核酸檢測設備、藥品和防護用品於6月20日抵達對口支援的中日友好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員平均年齡27歲,主力都是90後,他們從武漢帶去的4臺套核酸檢測設備、2臺提取儀、2臺擴增儀和3臺實驗室消毒設備都在北京協和醫院發揮了作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團隊,是蜚聲全國的「病毒獵手」團隊,他們接管北京醫院藥學部P2實驗室,在支援北京抗疫的21天裡幫助該院將核酸檢測能力提升4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1名專家,帶去了被譽為「核酸檢測神器」的全自動核酸提取與擴增工作站,在北京醫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是支援也是感恩
「中日友好醫院曾經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支援了70多天,這一次支援北京是友誼的延續,我們是帶著感恩的心打滿全場,我們幸不辱命。」武漢同濟醫院醫療隊隊長唐錦輝說。
在今年初武漢疫情暴發期間,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各地醫療隊奔赴武漢,在武漢抗疫的戰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援京,各醫院的醫療隊均表示,此行除了醫護人員的職責,肩負的還有「武漢人民的感恩」。在北京的駐地,他們將武漢抗疫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出來,優化了駐地醫院的核酸檢測流程,提升了日檢測能力。
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領隊、副院長張進祥介紹,武漢協和醫院檢測團隊與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成立「京鄂新冠核酸檢測團隊」,雙方快速磨合,通力協作,實驗室24小時運行人停機不停,高效率完成核酸檢測任務。
「出發時我們考慮周全,儘量帶齊各類儀器設備和耗材,就是要跟新冠病毒搶時間,為北京疫情防控早做貢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李豔教授表示,該院醫療隊攜帶了4臺螢光定量PCR儀、7臺全自動核酸提取儀、1臺滅活孵箱,及4千人份核酸提取及檢測試劑、1萬份(套)配套耗材和大量防護物資共計50箱物資,抵達北京當晚即投入工作。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援京醫療隊抵達北京醫院後負責改造該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實驗室,領隊潘振宇表示,從實驗室改造到核酸檢測工作的開展,醫療隊都鬥志昂揚,向北京同行展現了「武漢速度」,也為今後其他地區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鑑。
7月10日返程前一天,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援京醫療隊全體隊員籤名的醫院院旗、使用過的移液槍等紀念品永久收藏。
7月11日下午的武漢高鐵站,返漢的醫療隊送到了熱烈歡迎。其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療隊隊員劉歡,緊緊擁抱前來接他的妻子何瑩。這一天正好是他們結婚10周年的日子,這對抗疫夫妻在高鐵站上以特殊的方式為慶祝結婚周年紀念日。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