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機能風」的理解是怎樣的?
我個人認為的機能風,是為了滿足現代城市人群的需求,讓穿著者能得到服裝帶來的更大化使用及便利性。在設計上,它還會融入解構風格以及機動性的結構。
「機能風」為什麼這麼貴?
我們之前有做過一期街頭採訪,穿著機能服飾問路人是否知道這屬於什麼風格,大概價位是多少。
大部分年輕人都知道這是「機能風」,但在價格上的回答幾乎都是幾百、一千。
其實當天模特穿的是一件 ACRONYM 的衝鋒衣,售價 1W+ 。
大部分人不知道機能的價值,也不理解為什麼機能服飾可以做到幾千上萬的價格。
「高定價」關係到專業的面料、複雜的製作工藝等等,如果做一件普通外套需要 7 天時間,那我們做一件專業的衝鋒衣可能就要花雙倍甚至更多時間。
我有時光畫設計稿就能斟酌半個月到一個月,之後還要結合實際使用慢慢調試,包括面料也不能隨便,至少要滿足防風防水排汗等功能,而且我們的很多面料都是獨家的,你在別的店買不到,所以不管是開發成本還是時間成本都很高。
更別說是像 ACRONYM 那樣的大牌,他們用更高的科技和材料,加上品牌,定價成千上萬不奇怪。
至於一些售價只在兩三百的「機能服飾」,只能說那只是打著「機能」幌子的樣子貨。不是多幾個口袋、飄帶就是機能,真正的機能風是功能導向的服飾。
但其實我覺得大眾不清楚這些也沒關係,因為買衣服首先就是買個樣子,首先要喜歡樣子,才會想去深究它的工藝、設計嘛。
機能就是 Cyberpunk ?
Cyberpunk 的背景往往建立在一個瀰漫反烏託邦氛圍的未來都市,通常是以高端科技和低端無秩序生活結合,惡劣且充滿競爭力的生存環境使得人類的生活方式遭受了重大改變。
因此,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生存環境,符合人體快速行動且風格炫酷的機能服飾則往往與 Cyberpunk 捆綁在一起。
但 Gary 認為,Cyberpunk 只能算機能的一個分支。
我認為機能還屬於軍事風格。
因為機能服飾通常有很多收納、磁扣等功能性設計,但普通人其實很少用到這些東西,只有以前的軍人才會用。
當然現在的機能風,都在更加貼近現代人的都市生活,簡化複雜的功能設計,只保留最需要的東西。
而 Cyberpunk 更加偏向超未來和漫畫風,裡面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很酷,但不一定適合我們普通人的穿著習慣和使用場景。
「機能風」與「戶外風」的關係是怎樣的?
戶外服飾跟城市機能很相似,但不一樣。
這可以看始祖鳥或 The North Face 做的東西,真正的戶外服飾要求是很高的,因為這是涉及到性命的問題。他們做戶外衝鋒衣、攀登服,會考慮到攀登者在登山時的使用。
真正的戶外環境和我們所接觸的城市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相應的服飾要求也不一樣。你不能拿城市機能服去攀登、去深山野嶺滑雪,頂多是穿著它參加露營這種輕戶外項目,或是去白雲山公園走走。
除此之外,機能風主打黑色系,但戶外風則以鮮豔色調為主,因為在戶外一旦發生意外,身著鮮豔色彩會讓搜查隊更容易發現你。
但同時,都是以「功能性」為設計出發點,也使得這兩者變得越來越緊密。
我們的粉絲有時也會穿著 RL 衣服去滑雪,他們給到的反饋是「完全沒問題」。雖然還沒有去過更危險極端的環境下測試過,但至少目前,從面料和設計上來看,我們的機能產品還是達到了戶外的某些要求。
在未來我們團隊也打算大膽地去往這個方向做。
RL 雖已成立 8 年,但這個品牌還是十分低調,因為機能服飾的特殊性,所以他們至今也只發布過 17 個系列。但如果你有關注一些穿搭博主,尤其是提到國內值得買的機能品牌, RL 是一定在其中的。
Gary 也很肯定地告訴我,雖然他們的規模不大,但在專業領域上面的設計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最初創立 RL 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就是因為喜歡買衣服,買到別人家的衣服已經不能滿足自己了,從那時我就萌生了一種想要做衣服的心態。
而且我本身就對服裝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度比較敏感,創立 RL 時就已經決定要往這個方向做了。
對你來說,做原創設計品牌最難的是什麼?
搭建好品牌 DNA 吧。
這個 DNA 指的是在最開始,確定品牌的定位,風格,清晰它能做什麼,要做什麼。
有些人在一開始就決定這個品牌只做設計,也有些人一開始就不在乎設計風格,只想賺錢,這些都是對的。
但也有很多人在最開始就要做一個金錢與個性兼容的品牌,那我覺得這點在一開始會相對衝突,很難同時兼顧。
Gary Kwong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最開始必須只選一樣,先明確一個目標,再慢慢擴充、完善,到最後肯定是可以兩樣都能得到。
因為有很多獨立設計師品牌或者一些另類品牌,他們的設計是小眾的,但現在也賣得不錯。
我相信他們一開始也不是從「我要很好賣」這個出發點去做的,肯定是以自我為中心先做一些自己喜歡的產品出來,你有實力,總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慢慢變好。
「機能風」在你們的服裝上是怎麼體現的?
雖然 RL 現在主打「機能風」,但這是我們在品牌成立兩年後才知道的東西。
在最開始,我們做的是日系休閒風格,因為當時的潮流趨勢就是「休閒」。但就像之前說的,在一開始我就已經關注服裝「貼近生活需求」的設計了。
RL 早期作品
比如自己穿出去時,會考慮到我在不同地方,這衣服能不能讓我得到更好的便利性,我用這個部位的口袋會不會達到更好的收納效果等等。
直到「機能」這個詞出來之後,我們就發現這風格和我們很搭。
都是從都市生活出發,賦予一件衣服除了「穿著」之外更多意義。所以我們後來重新定義了品牌,開始做機能風格。
體現在衣服上,就是可能你今年買了它,覺得這些口袋、拆卸設計很多餘,但可能過幾年會發現,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有用的,他們的使用場景是非常多的,甚至能跨越時間。
讓別人在穿著時更簡化舒適,同時在設計上想得更長遠一點。這也是與機能風格相契合的一點:在符合實際需求的情況下,保持先鋒,想別人想不到的東西。
做設計就是要想得比別人更遠嘛。
前陣子 RL 發現 ZARA 出了款和他們某件單品高度相似的上衣。
雖說 ZARA 作為「國際時尚再造工廠」,上新一些別家設計早已見怪不怪,但 RL 作為一個我自己有關注的廣州本土品牌,如今設計也出現在了 ZARA ,那感覺有種說出不來的奇妙。
左 ZARA ,右 RL
在開始談話之前,我設想過當我提到「抄襲」時, Gary 會生氣地指責這種行為。
但事實上,他只是雲淡風輕地和我來了句:
「有時抄襲,也是另一種認可。」
得知「被 ZARA 抄襲」,你是什麼感覺?
最開始我們是從粉絲那裡得知的。粉絲是挺不爽的,但對我們來說,「被抄襲」已經有點司空見慣了,甚至有時會覺得這反而是另一種程度上的認可。
而且 ZARA 的這款,至少還有點自己的東西在裡面,而不是像別的抄襲者完全複製。
我們平時在 TB 上看到一些品牌的抄襲,基本是一模一樣的。但支撐這些設計的輔料、面料應該就不可能做到一樣,因為成本對他們來說太高了。
這些抄襲對你們品牌有什麼影響?
可能就旁人會認為,抄襲者如莆田鞋、網紅打板貨那樣,剽竊他人創意,用低價搶佔市場,讓普通群眾不明不白買下「好看又便宜」的山寨款,最後擠走原創品牌,讓他們走投無路。
所謂「原創已死」,不是沒有原創設計品牌聲淚俱下地控訴過。
但 Gray 則給了我另一種看法:
市面上大部分針對 RL 的抄襲款,都賣得比我們原版便宜。
但我不認為這些會對品牌構成威脅。
因為他們抄的,都是我過去的想法和設計,但我們的創意是源源不斷的,他們沒辦法抄完。
就像 Zara 這次抄的款其實已經是我們快賣完也不再補貨的單品,懂的粉絲也不會買。
所以我們本身沒有對這件事做什麼動作,因為當下要為原創設計維權,涉及舉證等過程都很複雜,雖說這不太花錢,但是費時間。
目前 RL 還處在一個蓄勢待發的階段,時間成本對我們很重要,所以我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糾結「抄襲」這個問題。
但等團隊變得越來越完善,或是渠道、經濟損失較大,抄襲款式較多的時候,我們也會採取法律途徑去介入。
總得來說,「被抄襲」就像雜草,燒不盡又長得快。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揪那些山寨款,還不如專注於自己的「創造力」,為品牌某得更長遠的發展。
最後一個問題,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
在與 Gary 的交談中,可以感受到機能服飾正在貼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時它也兼顧了審美,甚至是超前的審美,這是一個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服飾風格,這也是為什麼它被稱為「未來的服裝」。
Gary 告訴我,他們的粉絲曾說過, RL 可以把基礎款做得不基礎。
這也正是「城市機能」的意義,我們會在城市裡工作,喝咖啡,也會滑雪爬山,同時也會遭遇下雨下雪颳風等天氣…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服裝,也可以被賦予樣式以外的意義。
雖然機能風仍屬小眾,但也比三四年前的受眾度要高了很多。越來越多人在城市中穿上這些服飾通行,說不定再過十年,這個「未來服裝」也會成為一種大眾風格。
青年 100 人物徵集令
你身邊有這樣的青年嗎?或你就是這樣獨特的人呢?
歡迎給玩物君提供青年 100 採訪對象,我們欣賞一切獨特的原創人。
一起讓好青年,被世界看到。
方式:直接在文章底部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