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膳廷藥膳——源自御膳房,傳承中醫藥膳經典

2020-12-28 貢膳廷官方

藥膳——是中華民族中醫文化的重要瑰寶,也是古人用來調養身心的進補佳品。中華藥膳歷史悠久、類目眾多、療效甚廣,「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道理是藥膳的精髓所在。

而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對藥膳的研究和改進,到了如今,中醫藥膳已經形成了獨有的融入現代科技和營養學理論的成熟體系。

有這樣一個品牌,它以積極推行中醫藥膳食療保健為發展目標,致力於研究現代精品藥膳,為中國人民的健康長壽盡一份綿薄之力,那就是——貢膳廷

「貢膳廷」起源於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至今已有257年歷史。清乾隆時期,擔任御膳房尚膳正一職的御廚李孝堂,為貢膳廷的初創人。

相傳,公元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二月二十日,到達蘇州時,隨行的眾多大臣由於舟車勞頓、水土不服,相繼出現脾胃不適、頭暈盜汗等病症。

恰逢李孝堂作為隨行侍候的御廚,此時他還只是膳房的一名普通尚膳。

當李孝堂見此情況後,便開出「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等多味藥材燉煮豬肚的藥膳湯方,供大臣們服用。這道湯膳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有暖胃、舒心、安神的奇效。

大臣們服用此湯後紛紛痊癒,乾隆大悅,傳召李孝堂面聖領賞,並晉其為膳房尚膳正,特為皇家負責藥膳的研究與烹製。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尚膳正在任三年的李孝堂潛心研究藥膳的製作配方和工藝。由於皇家都十分注重養生,他們非常信任藥食同源的滋補作用,李孝堂也因此蜚聲皇宮內外。

除了美味精緻、益氣補血的藥膳外,李孝堂還配製了不同功效的養生花茶,受到了王族女眷的一致好評。

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正月,乾隆第三次南巡,李孝堂再次隨行侍候。此次南巡正值直隸、山東、安徽等地受災,乾隆經過時,免去了這些地方的額賦並撥物資款項賑災。

而李孝堂見百姓食不果腹、健康受損,也十分痛心,便向聖上請願,希望能留下為百姓開設食療賑濟的場所,待渡過天災再回京復命。

乾隆認為此舉甚好,便御題匾額:貢膳廷——既體現朝廷威嚴仁慈,又彰顯皇家風範。自此,貢膳廷以義診與食療相結合,陸續開設於受災之地。

百姓皆稱讚李孝堂的獨門藥膳療效極佳,同時感恩天子照拂,民心一片向好,李孝堂與貢膳廷的名號也越來越響亮。

公元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貢膳廷已由最初的食療賑濟所,發展為了知名的藥膳字號,成為皇室旗下的重要產業。

李孝堂作為貢膳廷主理人,熟知達官顯貴和平民百姓在胃口和身體狀況上的不同,皇宮中膳食種類繁多,製作都極其精細,而各地百姓口味複雜多樣,貢膳廷在吸收了全國各地名菜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風味的宮廷藥膳。

2019年,御廚李孝堂後人為了把歷經幾百年悠久歷史的宮廷藥膳寶貴財富傳承下去,決定將李孝堂的經典藥膳秘方結合現代飲食機制改良重塑,讓當代更多國人懂得藥膳的養生之道。

同年,「貢膳廷」獲得國家商標局正式商標註冊,字號不改,初心不變。相信貢膳廷在現代科技的發展下,依然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揭秘御膳房,原來皇帝的一頓飯這麼複雜!
    神秘的御廚是如何備膳的?宮闈深處還藏著怎樣嚴格的規定?今天,萬和君帶你們走進塵封的御膳房,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清朝皇帝用膳,分早膳和晚膳兩頓。早膳前和晚膳後各有一次小吃,吃點點心。皇帝用膳,有一套規範的流程。每到吃飯的時間,皇帝命御前侍衛開始傳膳。每次傳膳前,先呈膳單,膳單上註明用膳的時間、地點、菜點的名目,哪品菜點用什麼食具盛放,用什麼桌子等。
  • 【人物】——專訪瀋陽品膳坊總經理 趙豔
    > 御膳房一直是令千萬吃貨嚮往的聖地。在《射鵰英雄傳》中,江湖俠丐洪七公儘管吃遍了黃蓉給他做的千般美味,但仍然念念不忘曾在皇宮御膳房中偷吃到的鴛鴦五珍膾。在古代,沒有洪七公的蓋世武功,平民百姓誰能到御膳房大快朵頤?在今天,趙豔夫婦開設品膳坊,重現御膳房,不需蓋世神功,不用貴為天子,同樣能品嘗到御膳滋味。
  • Synking 第39期 現代中醫藥膳
    Synking 第39期 現代中醫藥膳歡迎大家登陸網站http://www.synking.org 或掃描海報中二維碼報名參與zoom現場互動或關注我們在知乎上的直播。心怡是一名營養師、藥膳廚師,瑜伽導師也是紐約大學校友。她希望能將臨床營養學、中醫藥膳學、以及她的廚師背景相結合,用食療和文化來療愈,專注於宣傳和現代化中醫藥膳文化。她也是各大餐館和媒體的諮詢師。心怡同時也在研發天然美妝和玉石首飾品牌。
  • 違背「真香」定律,原來御膳房的飯菜,皇帝自己都不願意吃……
    △《甄嬛傳》劇照經過多年古裝劇的洗禮大家都認為皇帝的飲食那就是當時極致與奢華的代表而這些美食都出自一個神秘的地方御膳房這要從皇帝的日常飲食開始說起影視劇中的「小廚房」確實存在皇帝吃飯,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其實這個地方是到清朝才出現的,距離現在並不遙遠。
  • 檔案春秋︱清宮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兩餐,乾隆偏愛蘇杭菜
    清代內務府詳盡地記錄了皇帝的起居飲食,形成了近兩億字的膳事實錄——《御茶膳房》檔案,這是研究清代宮廷膳食制度、經濟生活和社會文化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而在清代之前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留下這方面的檔案。從《御茶膳房》檔案的窗口,或許使今天的人們能夠了解真實的清宮膳食制度和膳食演變,了解不同皇帝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
  • 御膳房那些事兒你知多少?
    說起皇宮,除了皇帝與三宮六院,最多人想到的就是為皇帝做御膳的地方——御膳房!
  • 優膳房滷肉店開業啦,全場啤酒喝多少送多少!
    今天是開業第一天,進店品嘗滷味的食客場場爆滿大家對優膳房滷肉店的滷肉讚不絕口有食客稱,這是他吃到過最好吃的滷味了!想不好吃都難優膳房滷肉店傳承正宗廣式滷味手藝色、香、味皆為上品吃了優膳房滷味,才知道滷肉竟然還能這麼香!
  • 江湖小郎中創始人陳維:以藥膳零食為光,行遠致遠
    為了使孩子獲得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她付諸行動,創立了國內藥膳零食品牌「江湖小郎中」,其在一年內迅速布局全國,並收穫了成功。但是俗話說「良藥苦口」,於孩子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便是偏苦的食物,如何將中草藥有效融匯於食物之後還能保證卓絕的口感來使孩子們更加喜愛,「藥膳零食」的概念悄悄在陳維心中生根發芽,遂即打造了「讓良藥不再苦口,讓零食不再有害」的中國特色藥膳零食品牌——江湖小郎中。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太監|皇上|慈禧|溥儀|乾隆_網易新聞
    關於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皇上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便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組成的隊伍已經走出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
  • 古代皇帝的一日三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吃飯和御膳差距果真很大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看到過關於古代皇帝的電視劇,在那些影視劇之中,我們不難發現皇宮裡面的貴人的飲食結構是非常地奢華的,尤其是皇帝,最基礎的區別,皇帝的吃飯是使用的御膳這個詞語,而其他人就只是用吃飯兩個字,那麼吃飯和御膳之間存在什麼差異呢?那我們來研究一下乾隆皇帝都是吃什麼的吧!
  • 溫州竟藏著御膳房?7年精鑽融合大菜,歲末開起宮廷趴!
    恭迎大駕這道蒸飯一端上來就讓食堂君食慾大開。鋪滿了肉鬆,點綴著海鮮和蔥,噴香撲鼻。御膳菌菇脆皮芹菜根胡蘿蔔快速翻炒後放入石鍋中,淋入廚師特製的醬汁,點綴著鹹香的小幹蝦,小火微燉。整道菜鮮甜多汁,口感爽滑,菇香濃鬱,是拌飯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