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一次代幣暴漲將內容分享平臺Steemit一下子推到了大眾面前。在圈子裡,那些希望學習區塊鏈的小萌新們都會被推薦上這個網站,甚至還有人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你「不用Steemit,不是鏈圈/幣圈人」。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魔性的平臺,它發行的Steem到底值不值得理性的你來投資?
1.
Steemit是什麼?
這裡我將用大篇幅來描述Steemit的內部結構和運作機制,本文不涉及任何Steem代幣價格分析,只對Steemit項目內在價值解析。
如果你是經常玩Steemit的,那麼請跳過前半部分的介紹,若你是從各種隻言片語中了解到Steemit,那麼請認真咀嚼每一個字,因為它們是了解Steemit價值的「底層知識構架」。
Steemit是一款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並於2016年投入運營的社交內容分享平臺,可以將其主體功能類比為知乎或Quora,但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的打賞機制。
具體來說,Steemit平臺會用自身發行的數字貨幣Steemit來獎勵那些優質內容生產者。相較於現在被廣告和廣告行業包圍的內容平臺而言,Steemit的首要目的是讓這個注意力經濟中的人群受益:剔除內容平臺為了盈利而將用戶資料賣給廣告商的可能,讓用戶將自己有限的「注意力」作為具象化物質用來獎賞別人或者製造財富。Steemit除了會獎勵發布優質內容的人,也會同時獎勵發現優質內容的人。
將Steemit歸類為媒體鏈(MediaChain)是我認為目前最合適的稱呼,因為它明顯區別於目前主流的UCG(User Generated Content)媒體,不管是內容和價值都是由用戶來貢獻。
Steem區塊鏈網絡會持續不斷的生產數字貨幣用來獎賞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75%新產生的幣會送到獎金池裡面發給內容生產者,評論者還有傳播者。15%的會給那些持有SP(之後會介紹)的人作為利息(用來支持這些影響力大的人來維護社區),最後10%的用來支付給驗證轉帳的人。
區塊鏈技術是支撐Steemit模式的基石,但它並沒有拋棄內容分享平臺的基因。在STEEM的白皮書中,明確表明用戶的行為將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可被公開驗證,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審查Steem持有人所賦予價值的內容。Steemit.com或許會審查網站的內容,但是所有內容一旦發布在區塊鏈上,就被廣播出去,內容永遠存在無法刪除。
Steemit認為言論自由是自由權利的根基,審查意味著限制剝奪了人民的權利,Steemit致力於圍護言論自由,建立自由社會。但自由並不是絕對的,劣質內容在Steemit上仍會被摒棄:在steemit.com上,還是可以通過對內容「踩」的行為來限制部分不好內容。但是個人發表言論自由的權利沒有限制,依然可以發表,只是被踩後,內容隱藏但是內容還是存在且可查的。
STEEM/SP/SBD之間的轉換關係(圖片來自Steemit)
Steem:這是由Steemit發行的一款典型加密數字貨幣,可以理解為「現金」,用戶可以通過購買和帖子被點讚的形式獲得。其在Steemit平臺上的用處就是可用來換成Steem Power, 也可交易成Steem Dollars,或者轉到加密錢包。用類比來說Steem就是Steemit這家網站的股票,可以用來跟各大交易所裡面交易其他數字貨幣或者法幣,其價格隨市場波動。Steem Power:Steem Power(簡稱SP)可以看做是用戶的「角色屬性」,更具體點就是衡量一個人在Steem上影響力的一種標準。一個人擁有越多的SP,他對某一內容的評價就越能影響其在整個Steemit平臺上的權重。既然是屬性向的數值,那就不能輕易允許用戶之間進行交易轉讓,現在的規則是,若想用SP來兌換現金,大約需要13周才能完整整個流程,每周只分你一點。其外,SP持有者還有一定比例的利息收入。如此規定是為了讓用戶能夠長期持有SP,以便更好的維護社群。Steem Dollars:Steem Dollars (簡稱SBD)是與美元直接等值的數字貨幣,持有者可以得到10%的年息。其兌換公式有點繞口:當用戶要兌換現金時,Steem Dollar將會被兌換成當前市值等同於1美元的Steem,比如你有1 SBD,當前Steem的市值為1.5美元一個,那麼你就會得到0.67個Steem,之後可以在交易所裡面兌換成1美元。這是目前Steemit上唯一能直接轉化為社會價值的加密貨幣,用戶能用SBD直接在例如PeerHub.com等網站上直接購物。去年,Steem又發布了一款名為SMTs(Smart Media Tokens)的工具,簡單來說就是一款是基於Steem區塊鏈的類似於以太坊的內容行業區塊鏈股票發行系統。
如果不太了解以太坊的話,可以把SMTs類比為一個股票發行結算系統,每個內容創作公司(個體)在需要融資時,可以在SMTs上發行自己的證券化代幣,而不需要去管理這些股票如何交易結算,以及不需要擔憂個交易系統的安全性,更不需要為此去自己開發一套區塊鏈以及學習管理技術。
SMTs白皮書中FASHN代幣發行操作實例(圖片來自Steemit)
通過SMTs,那些認可內容創作團隊價值的人可以通過支付Steem來參與項目眾籌,持有該項目證券化代幣並成為項目股東,成為股東的你可以享受到該項目社群的服務參與社區的發展。社群不斷壯大,價值也就不斷增大,該項目代幣的價值也就增大。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Steemit內容分享平臺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其區塊鏈技術的一面。所以當SMTs項目被公布之後,有很多人驚呼雀躍,Steem價格應聲上漲。但其實SMTs應該是在Steemit開發時就已經設定好的計劃,它的價值應該體現在Steem發行伊始。
Steemit用區塊鏈技術來生產自己的代幣,就跟比特幣需要礦工去生產自己的代幣一樣,只不過Steemit用了更加好的石墨烯技術(Graphene blockchain framework)來製造自己的代幣。Steemit這個內容分享平臺給我最大的震撼不是內容無法篡改、剔除廣告,而是它能通過激發人們對優質內容的原生渴望來源源不斷獲得獎勵,讓「挖礦」這個行為不再像比特幣那樣只能聽到顯卡嗡嗡直叫。
2.
Steemit價值幾何?
在內容平臺的橫向市場上,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傳統中心化平臺和區塊鏈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存在著明顯的發展分歧,若加以對比將不利於分析Steemit在精準市場的價值。那麼這次我們就來斜向對比一下那些區塊鏈領域的內容平臺。就目前的斜向市場看來, YOYOW和iVeryone都有與Steemit分一杯羹的野心。
YOYOW網站主頁
這些媒體鏈打出的口號都是將傳統內容分享平臺的收益返還給平臺用戶。這其中,Steemit跟YOYOW都是底層公鏈,可以接入各種內容應用平臺,但Steemit用具有強大融幣功能的SMTs服務內容平臺的智能合約系統與後來者YOYOW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順便提一嘴,YOYOW的開發進度慢到令人髮指,外界一直詬病其前端幾乎無可用功能)。
Steemit提出了腦力證明機制(Proof-of-Brain),YOYOW提出了品味證明機制(Proof-of-Taste)。其實它們都可以簡單理解為個人在平臺上發布內容就是一種挖礦行為,可以獲得平臺獎勵。而投資持有平臺代幣就是獲得話語權及挖礦的算力(相比比特幣挖礦的類比)。所以,投資Steem或者YOYO你除了可以獲得本身幣價的增值收益,你還可以通過發布內容(挖礦)來獲得收益。
iVeryOne對標的是FaceBook,他們希望基於區塊鏈來支持個人廣告定價,個人行為數據定價,轉發內容收益等,但和FaceBook不同,他們認為廣告收入不是平臺獨享的利潤,應該下放給個人,個人給自己的行為數據定價,自己看的廣告定價等等。這與Steemit的去廣告模式是完全背離的,若以後成型,也只是將不用使用習慣的用戶分流罷了。
有人覺得幣乎也可能是Steemit競爭對手,個人不這麼認為。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幣乎是一個偏傳統中心化內容平臺,無法在運營和獎勵機制上與Steemit相比較;其次,Steemit和幣乎雖然都是博客型網站,但Steemit裡內容創作者的涉獵廣泛,從吃喝拉撒到政治時事都有內容可尋,反觀幣乎卻是一個只關注區塊鏈的垂直型博客網站。
可以這麼說,目前還真沒有那款產品是能直接影響到Steemit行業地位的,市場看似足以披荊斬棘。
然而,作為區塊鏈愛好者的聚集地,其在「區塊鏈大國」 – 中國的發展卻舉步維艱。由於Steemit主張言論自由,基本沒有審查機制,所以其本身很難中國進行大範圍推廣,而其繁瑣奇葩的註冊流程也阻礙了很多想體驗區塊鏈產品的潛在用戶(註冊需要等上好幾天,且有機會收到拒絕註冊的回覆)。
再說說Steemit的閉環生態。「SMTs的提出,旨在構建內容生態。」這是創始人Daniel Larimer(業界稱其BM)在推出SMTs時說的話。那麼SMTs在構建生態的工作上到底進展如何呢?從前文中我們已經知道,Steem代幣是Steemit區塊鏈的燃料,通過SMTs在Steemit區塊鏈上構建新的內容公司(發行自己的股票)需要Steem來保證整個系統的運行,所以越多創作者利用SMTs融幣然後發展出更多的內容生態,越利於Steem流通性和價值的提升,反過來也越能激發創作者的勞動熱情和平臺內容庫的填充。
Steemit和EOS的共同創始人Daniel Larimer
讓我們回到Steemit平臺規則的構架設定。對比傳統的用榮譽、積分、打賞激勵的內容傳作模式,Steemit正視了內容提供者的變現衝動。
利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以及借鑑了遊戲領域的「聲望系統」,Steemit提出了一種「股東評價 -系統獎勵」的模式。Steem是基於石墨烯區塊鏈技術,處理信息比以太坊更快,快到可以用在一些內容相關的應用上。我們在Steemit網站上的每一個操作(發文,點讚,評論等)都是產生信息,如果steemit運行在其他區塊鏈(如以太坊)上,速度肯定很慢,用戶體驗差,這樣的內容網站是沒有競爭力的。Steem代幣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內容平臺上創作者積分應用場景少、流動性差等問題。區塊鏈大幅降低了優質內容被剽竊的可能。而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兩者的結合,則起到了省去平臺中介費(平臺直接利用Steem獎勵創作者)、提升閱讀體驗(頁面無廣告,把使用者的注意力留給優質內容)等效果。
有人說,「在Steemit 當中就如同玩一個網路遊戲,大家都努力提升段位,初級玩家羨慕中級玩家,中級玩家又欽佩高級玩家,點讚,SBD,和 SP值,讓我們一次一次打開應用,查看當前段位,人氣值。如此一來,客戶的黏著度和活躍度都比較高。」
如今又加入了SMTs系統來輔助那些希望生產優質內容卻財力不足的個人或團體,將整個行為鏈閉環打通,用戶一旦進入將產生極大的粘性,頗有養成系遊戲的邏輯讓用戶願意在上面看到自己或者自己喜愛的創作者一天一天的壯大,Steemit不可謂不創新。
3.
Steemit的缺陷
首先是獎勵與權重帶來的金字塔困惑。Steemit通過Steem Power來決定評價權重,SP越多評價權重越大,而且Steemit的權重沒有上限,所以即使官方為評價行為設計了能量的消耗(可以理解為的能量血條,每評價一次就會消耗血條能量,血條也會隨著時間恢復,血條消耗越多,評價權重就會下降,血條恢復的時間就會更長)來應對大戶的過大權重的影響,但是實際操作中,不少人都發現大戶通過持有大量SP仍然掌握著絕大部分的評價權重,所以Steemit裡仍然是大鯨魚決定了大部分的財富分配。
另外,獎勵與數字貨幣直接掛鈎也容易導致平臺上的內容有著強烈的商業性,這也是內容平臺走向區塊鏈化所必須面對的問題。Upvote模式和票權的集中直接導致了內容的庸俗化,重複化。我們知道,SP有能影響內容在平臺的權重,點讚權的權利正比於SP持有量,持有10個SP的評判能力是持有1個SP評判能力的10倍,而「點讚」行為直接決定了作者的收益,這也為平臺發展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威脅。創始人BM最初持有80%以上的Steem,並將其全部轉成了SP,佔有高達90%以上。如此一來,BM的個人品味對內容的引導極強,可以說在當時,他就是steemit的上帝。然而這位「上帝」因為總是給大胸美女點讚,引起了眾多用戶的抱團譴責,有的用戶甚至把帳號發給BM後退出了Steemit平臺。由於獎勵機制的設計,博主們也不免陷入刷Steem,買SP,Vote的漩渦(如果要轉成SP,需要忍受長達兩年的鎖定期,流動性缺失造成投資者遠離),這與之前我所欣賞的行為鏈閉環形成了很巧妙的諷刺關係。所以說,獎勵機制有時候也是一把雙刃劍。
其次,市場不偏愛複雜的機制。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產品越來越講究「暢爽」,即一個產品如果易使用不費腦子,那麼其市場廣度將越大。然而,可能是為了體現自己區塊鏈產品的格調,可能是為了產品邏輯上的完整,Steemit將平臺遊戲規則設計的較為複雜 ,普通新用戶對著那三個「價值媒介」間關係就得摸索半天,還有各種段位人氣等數值,用我一遊戲控朋友的說法就是:「仿佛在玩古典美式RPG遊戲。」雖說如果是將Steemit作為單純的博客,也就沒那麼多煩惱,但是人家是和數字貨幣掛鈎的博客,來玩的人豈能都是佛系用戶?
如果說內容人氣轉為Steem通用貨幣提供了場景,我們還需要相當的流量才可以真正支撐起這個商業模式。Steemit還未成為一個巨頭,目前複雜的遊戲規則很難讓他有機會發展壯大。
4.
Steemit的未來
撇開其他尚不成氣候的區塊鏈內容平臺,我們試著將Steemit與那些傳統中心化內容平臺在市場表現上做一些比較。STEEMIT和知乎,Quora,微博,Facebook等平臺的最大區別是量級。由於我們之前解釋過的原因使得Steemit現在局限於社區化,在流量上完全無法和這些主流的內容平臺比,據悉2018年第一季度Steemit的用戶帳號只有近60萬,每日活躍用戶僅不到7萬。
--- end ---
後臺回復「合集」,可獲取包括ETH、EOS、SNT在內的20份經典白皮書。
後臺回復「京東」,可獲取最新版《京東區塊鏈技術實現白皮書》。
後臺回復「紀錄片」,可獲取最經典中文版比-特-幣紀錄片。
後臺回復「詞典」,可獲取區塊鏈首部中文詞典,5萬字正本清源。
加入『Boonchain 社群』,發現投資價值!
在這裡,你將獲得:
1、高質量、深度的原創區塊鏈行業分析,深入淺出。
2、針對區塊鏈的投資策略分析。
3、優質項目的客觀評測,解讀。
4、一對一諮詢、問答。
5、免費糖果。
加入 Boonchain,成為區塊鏈的達人。
添加客服微信申請入群